第 7 章 封裝(Encapsulation)
從這個章節開始,您將逐步學習如何使用Java在「物件導向」(Object-oriented)上的語法支援,以進行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在此之前請先記得一個觀念:「學會一個支援物件導向的程式語言(如 Java)與學會物件導向(程式設計)觀念完全是兩碼子事。」物件導向是一種對問題的思考方式,與任何的程式語言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物件導向也絕不僅用於程式設計領域。
物件導向可以作為一門學科來討論,要理解並應用它並不容易,更不是在幾個章節內就可以詳細說明的,如果您沒有接觸過物件導向,光是討論觀念會過於抽象,「從實作中學習」會是比較好的方式,所以我會在說明 Java 對物件導向上的支援語法時,同時說明一些物件導向的入門觀念,首先第一步是瞭解如何使用 Java 來描述物件的特性,對物件資訊進行「封裝」(Encapsulation),也就是定義「類別」(Class)。
7.1 定義類別(Class)
以物件導向的思維來思考一個問題的解答時,會將與問題相關的種種元素視作一個個的物件,問題的發生是由物件的交互所產生,而問題的解答也由某些物件彼此合作來完成。所以如何描述問題中的各種元素?如何將這些元素定義為物件?也就是如何封裝物件資訊就是物件導向設計的第一步。您要瞭解如何使用「類別」(Class)定義物件,類別是建構物件時所依賴的規格書。
7.1.1 以物件思考問題
簡單的說,物件導向的思維就是以物件為中心來思考問題,然而什麼又叫作「以物件為中心來思考問題」?我不想用太多抽象的字眼來解釋這些詞語,這邊實際提出一個問題,並嘗試以物件導向的方式來思考問題。
有一個帳戶,帳戶中有存款餘額,您可以對帳戶進行存款與提款的動作,並可以查詢以取得存款餘額。
要以物件為中心來思考問題,首先要識別出問題中的物件,以及物件上的屬性與可操作的方法:
識別問題中的物件與屬性
帳戶是個比較單純的問題,可以從問題中出現的名詞來識別出物件,描述中有「帳戶」與「餘額」兩個名詞,基本上兩個名詞都可以識別成物件,然而在這個簡單的問題當中,設計的粒度還不需要這麼細,所以您先識別「帳戶」這個物件。
識別出物件之後,接下來看看物件上有什麼屬性(Property),像是物件上擁有什麼特徵或是可表示的狀態(State),屬性是物件上的靜態特性。屬性基本上也可以從名詞上識別,在這個例子中,您可以將「餘額」作為帳戶的屬性之一。
圖 7.1 識別出物件與屬性
識別物件上的方法
接著要識別物件上的方法,也就是識別物件上的動態特性,也就是物件本身可操作或供操作的介面,問題描述上的動詞可能就可以識別為方法,例如「存款」、「提款」、「查詢餘額」等動作,就可以識別為物件上的方法。
圖 7.2 識別物件方法
識別出物件及其上的屬性與方法之後,您就有了基本的物件定義書,接著您就可以實際從定義書中產生物件實例,並以這些物件實例設計彼此間的交互行為以解決問題。
圖 7.3 從物件定義書中產生物件實例
如何為這些物件實例設計交互行為,依應用的領域不同而有所差異,就 Java 程式設計而言,就是使用 Java 的語法來為這些物件來進行各種條件判斷與流程控制,接著運行程式以獲得解答。
良葛格的話匣子 以上是很簡單的物件分析過程,目的在讓您對物件導向分析有大致的瞭解,對於真正所面臨的問題,實際的物件分析會再複雜一些,例如單純從問題中的名詞來識別物件就不一定行的通了,這與「物件導向分析」(Object-oriented Analysis)有關,如果您想進一步瞭解物件導向分析,建議看看這本書:
Applying UML and Patterns: An Introduction to 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 and the Unified Process, Second Edition By Craig Larman
7.1.2 使用 class 定義類別
在物件導向設計中,物件並不會憑空產生,您必須識別出問題中的物件,並對這些物件加以定義,您要定義一個規格書,在 Java 中這個規格書稱之為「類別」(Class),您使用類別定義出物件的規格書,之後根據類別來建構出一個個的物件,然後透過物件所提供的操作介面來與程式互動。
在 Java 中使用 “class” 關鍵字來定義類別,使用類別來定義一個物件(Object)時,會考慮這個物件可能擁有的「屬性」(Property)與「方法」(Method)。屬性是物件的靜態表現,而方法則是物件與外界互動的動態操作。
舉個例子來說,若您的問題中會有「帳戶」這個物件,在分析了您的問題之後,您為「帳戶」這個物件定義了 Account 類別。
範例 7.1 Account.java
public class Account {
private String accountNumber;
private double balance;
public Account() {
this("empty", 0.0);
}
public Account(String accountNumber, double balance) {
this.accountNumber = accountNumber;
this.balance = balance;
}
public String getAccountNumber() {
return accountNumber;
}
public double getBalance() {
return balance;
}
public void deposit(double money) {
balance += money;
}
public double withdraw(double money) {
balance -= money;
return money;
}
}
在這邊先大致呈現出一個類別所可能具備的元素並加以簡介,稍後對每個元素會詳加介紹:
定義類別
首先看到範例中的 “class”,這是 Java 中用來定義類別的關鍵字,記得一個類別的定義是這麼作的:
- public class Account {
- // 實作內容
- }
Account 是您為類別取的名稱,由於這個類別使用 “public” 關鍵字加以修飾,所以檔案的主檔名必須與類別名稱相同,也就是檔案要取名為 “Account.java”,這是規定,在一個檔案中可以定義數個類別,但只能有一個類別被設定為 “public”,檔案名稱主檔名必須與這個 public 的類別同名,例如 Account.java 中可以有以下的內容:
- public class Account { // 檔案必須是Account.java
- // 實作內容
- }
- class SomeClass {
- //實作內容
- }
- class OtherClass {
- //實作內容
- }
定義成員
在類別中的資料及互動方法,統稱其為「類別成員」(Class member),範例 7.1 中的 accountNumber、balance 成員是「資料成員」(Field member),getAccountNumber() 與 getBalance() 是「方法成員」(Method member),在定義資料成員時可以指定初值,如果沒有指定初值,則會有預設值,資料成員如果是基本型態,則預設值與表 5.1 所列出的相同,如果是物件型態,則預設值為 null,也就是不參考任何的物件。
注意到 “public” 這個關鍵字,這表示所定義的成員可以使用宣告的物件名稱加上 ‘.’ 運算子來直接呼叫,也稱之為「公用成員」或「公開成員」。”private” 這個關鍵字用來定義一個「私用成員」,私用成員不可以透過參考名稱加上”.”直接呼叫,又稱之為「私有成員」。
在定義類別時,有一個基本原則是:資訊的最小化公開。也就是說儘量透過方法來操作物件,而不直接存取物件內部的資料成員(也就是 Field 成員)。資訊的最小化公開原則是基於安全性的考量,避免程式設計人員隨意操作內部資料成員而造成程式的錯誤,您可以在日後的程式設計中慢慢來體會;在稍後的實作中,您將看到我不會對 accountNumber 與 balance 兩個私用成員直接存取,而會透過公開的方法來對它們進行設定。
一個類別中的資料成員,若宣告為 “private”,則其可視範圍(Scope)為整個類別內部,由於外界無法直接存取私用成員,所以您要使用兩個公開方法 getAccountNumber() 與 getBalance() 分別傳回其這兩個成員的值。
定義建構方法
與類別名稱同名的方法稱之為「建構方法」(Constructor),也有人稱之為「建構子」,它沒有傳回值,建構方法的作用是讓您建構物件的同時,可以同時初始一些必要的資訊,建構方法可以被「重載」(Overload),以滿足物件生成時各種不同的初始需求,在範例 7.1 中您重載了建構方法,在不指定引數的情況下,會將 balance 設定為 0.0,而 accountNumber 設定為 “empty”,另一個建構方法則可以指定引數,this() 方法用於物件內部,表示呼叫物件的建構方法,另一個關鍵字就是 “this”,它參考至物件本身,7.1.5 會再詳細介紹 “this” 以進一步瞭解其作用。
定義好 Account 類別之後,您就可根據這個類別來建構物件,也就是產生 Account 類別的實例,建構物件時要使用 “new” 關鍵字,顧名思義,就是根據所指定的類別(規格書)「新建」一個物件:
- Account account1 = new Account();
- Account account2 = new Account("123-4567", 100.0);
在上面的程式片段中宣告了 account1 與 account2 兩個 Account 型態的參考名稱,並讓它們分別參考至物件,account1 所參考的物件在建立時並不指定任何引數,所以根據之前對 Account 類別的定義,account1 所參考物件的 balance 將設定為 0.0,accountNumber 設定為 “empty”;account2 所參考的物件在新建時則給定兩個引數,所以 account2 所參考物件的 balance 設定為 100.0,而 accountNumber 設定為 “123-4567”。
要透過公開成員來操作物件或取得物件資訊的話,可以在物件名稱後加上「.」運算子來進行,例如:
- account1.getBalance();
- account1.deposit(1000.0);
範例 7.2 綜合以上的介紹來作個簡單的練習,要使用到範例 7.1 中的 Account 類別。
範例 7.2 AccountDemo.java
public class Accoun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ccount account = new Account();
System.out.println("帳戶: " + account.getAccountNumber());
System.out.println("餘額: " + account.getBalance());
account = new Account("123-4567", 100.0);
account.deposit(1000.0);
System.out.println("帳戶: " + account.getAccountNumber());
System.out.println("餘額: " + account.getBalance());
}
}
Account.java 與 AccountDemo.java 都要編譯,然後執行程式,結果如下:
帳戶: empty
餘額: 0.0
帳戶: 123-4567
餘額: 1100.0
良葛格的話匣子 類別與物件這兩個名詞會經常混於書籍與文件之中,例如「您可以使用 Scanner類別」、「您可以使用 Scanner 物件」,這兩句在某些場合其意思可能是相同的,不過要細究的話,兩句的意思通常都是「您可以使用根據 Scanner 類別所建構出來的物件」,不過寫這麼長很煩,難免就省略了一些字眼。
7.1.3 類別成員(Class member)
在 Java 中,一個類別可以定義資料成員(Field)及方法(Method) 成員,在 Java 中,類別成員可用的存取權限修飾詞有 “public”、”protected”、”private” 三個,如果在宣告成員時不使用存取修飾詞,則預設以「套件」(package)為存取範圍,也就是說在 package 外就無法存取,關於 package 與存取修飾的關係,在第 9 章還會見到說明。
以範例 7.1 為例來進行說明。在該範例中,您定義了一個 Account 類別,當中還定義了 accountNumber 與 balance 兩個資料成員,這兩個資料成員被宣告為 “private”,表示它是 「私用成員」(Private member),私用成員只能在 Account 類別中被使用,不可以直接藉由物件的參考名稱加上 “.” 來直接存取它。
再來看到方法(Method)成員,範例 7.1 的每一個方法被宣告為 “public”,表示這些方法可以藉由物件的參考名稱加上 “.” 直接呼叫,一個方法成員為一小個程式片段或一個執行單元(Unit),這個程式片段可重複被呼叫使用,並可傳入引數或傳回一個表示執行結果的數值,一個方法成員的基本宣告與定義方式如下 :
存取修飾 傳回值型態 方法名稱(參數列) {
// 實作
return 傳回值;
}
參數列用來傳入方法成員執行時所需的資料,如果傳入的引數是基本資料型態(Primitive data type),則會將值複製至參數列上的參數,如果傳入的引數是一個物件,則會將參數列上宣告的參數參考至指定的物件。
方法區塊中可以宣告變數(Variable),參數在方法區塊執行結束後就會自動清除,如果方法中宣告的變數名稱與類別資料成員的名稱同名,則方法中的變數名稱會暫時覆蓋資料成員的作用範圍;參數列上的參數名稱也會覆蓋資料成員的作用範圍,如果此時要在方法區塊中使用資料成員,可以使用 “this” 關鍵字來特別指定,範例 7.3 可以印證這個說明。
範例 7.3 MethodMember.java
public class MethodMemb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thodDemo methodDemo = new MethodDemo();
methodDemo.scopeDemo(); // 對data 資料成員不會有影響
System.out.println(methodDemo.getData());
methodDemo.setData(100); // 對data 資料成員不會有影響
System.out.println(methodDemo.getData());
}
}
class MethodDemo {
private int data = 10;
public void scopeDemo() { // void 表示沒有傳回值
int data = 100;
}
public int getData() {
return 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int data) { // void 表示沒有傳回值
data = data; // 這樣寫是沒用的
// 寫下面這個才有用
// this.data = data;
}
}
執行結果:
10
10
方法的傳回值可以將計算的結果或其它想要的數值、物件傳回,傳回值與傳回值型態的宣告必須一致,在方法中如果執行到 “return” 陳述,則會立即終止區塊的執行;如果方法執行結束後不需要傳回值,則可以撰寫 “void”,且無需使用 “return” 關鍵字。
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過程中,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如果資料成員能不公開就不公開,在 Java 中若不想公開成員的資訊,方式就是宣告成員為 “private”,這是「資訊的最小化」,此時在程式中要存取 “private” 成員,就要經由 setXXX() 與 getXXX() 等公開方法來進行設定或存取,而不是直接存取資料成員。
透過公開方法存取私用成員的好處之一是,如果存取私用成員的流程有所更動,只要在公開方法中修改就可以了,對於呼叫方法的應用程式不受影響,例如您的 Account 類別中,withdraw() 顯然的在餘額為 0 時,仍然可以提款,您必須對此做出修正:
public double withdraw(double money) {
if(balance – money < 0) {
return 0;
}
else {
balance -= money;
return money;
}
}
這麼一來,您的 withdraw() 對 balance 做了些檢查,但對於使用 Account 的 AccountDemo 來說,並不用做出修改。
在第 4 章中介紹過 autoboxing、unboxing,在方法的參數列中是可以作用的,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方法中是這樣設計的:
public class SomeClass {
....
public void someMethod(Integer integer) {
......
}
....
}
則您可以使用這樣的方式來設定引數:
SomeClass someObj = new SomeClass();
someObj.someMethod(1); // autoboxing
良葛格的話匣子 方法名稱的命名慣例為首字小寫,名稱以一目瞭解方法的作用為原則,以上所採取的都是駱駝式的命名方式,也就是每個單字的首字予以適當的大寫,例如 someMethodOfSomeClass() 這樣的命名方式。
為資料成員設定 setXXX() 或 getXXX() 存取方法時,XXX 名稱最好與資料成員名稱相對應,例如命名balance這個資料成員對應的方法時,可以命名為 setBalance() 與 getBalance(),而 accountNumber 這個成員,則可對應於 setAccountNumber() 與 getAccountNumber() 這樣的名稱,如此閱讀程式時可以一目瞭解方法的存取對象。
您搞得清楚「參數」(Parameter)與引數(Argument)嗎?在定義方法時,可以定義「參數列」,例如:
- public void setSomething(int something) { // something 稱之為參數
- // ...
- }
而呼叫方法時傳遞的數值或物件稱之為「引數」,例如:
- someObject.setSomething(10); // 10 是引數
7.1.4 建構方法(Constructor)
在定義類別時,您可以使用「建構方法」(Constructor)來進行物件的初始化,在 Java 中建構方法是與類別名稱相同的公開方法成員,且沒有傳回值,例如:
public class SafeArray {
// ..
public SafeArray() { // 建構方法
// ....
}
public SafeArray(參數列) { //
// ....
}
}
在建構方法中,您可以定義無參數的或具有參數的建構方法,程式在運行時,會根據配置物件時所指定的引數資料型態等,來決定該使用哪一個建構方法新建物件,如果您沒有定義任何的建構方法,則編譯器會自動配置一個無參數且沒有陳述內容的建構方法。
在範例 7.4 示範了實作簡單的「安全的陣列」,您所定義的陣列類別可以動態配置陣列長度,並可事先檢查存取陣列的索引是否超出陣列長度,在這個陣列類別中,您還實作了幾個簡單的功能,像是傳回陣列長度、設定陣列元素值、取得陣列元素值等。
範例 7.4 SafeArray.java
public class SafeArray {
private int[] arr;
public SafeArray() {
this(10); // 預設 10 個元素
}
public SafeArray(int length) {
arr = new int[length];
}
public void showElement() {
for(int i : arr) {
System.out.print(i + " ");
}
}
public int getElement(int i) {
if(i >= arr.length || i < 0) {
System.err.println("索引錯誤");
return 0;
}
return arr[i];
}
public int getLength() {
return arr.length;
}
public void setElement(int i, int data) {
if(i >= arr.length || i < 0) {
System.err.println("索引錯誤");
return;
}
arr[i] = data;
}
}
如果您不指定引數的話,就會使用無參數的建構方法來配置 10 個元素的陣列,您也可以由指定的長度來配置陣列;您在無參數的建構方法中使用 this(10),這會呼叫另一個有參數的建構方法,以避免撰寫一些重複的原始碼。範例 7.5 示範了如何使用自訂的安全陣列類別。
範例 7.5 SafeArrayDemo.java
public class SafeArra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預設10個元素
SafeArray arr1 = new SafeArray();
// 指定配置 5 個元素
SafeArray arr2 = new SafeArray(5);
for(int i = 0; i < arr1.getLength(); i++)
arr1.setElement(i, (i+1)*10);
for(int i = 0; i < arr2.getLength(); i++)
arr2.setElement(i, (i+1)*10);
System.out.print("arr1: ");
arr1.showElement();
System.out.print("\narr2: ");
arr2.showElement();
}
}
在範例 7.5 中您配置了兩個物件,一個使用預設的建構方法,所以 arr1 的陣列元素會有 10 個,一個使用指定長度的建構方法,所以 arr2 的陣列元素個數是您指定的5,建構方法依引數不同而自行決定該使用哪一個建構方法,執行結果如下:
arr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arr2: 10 20 30 40 50
7.1.5 關於 this
請您回顧一下範例 7.1,在範例的 Account 類別中定義有 accountNumber 與 balance 成員,當您使用 Account 類別新增兩個物件並使用 account1 與 account2 來參考時,account1 與 account2 所參考的物件會各自擁有自己的 accountNumber 與 balance 資料成員,然而方法成員在記憶體中會只有一份,當您使用 account1.getBalance() 與 account2.getBalance() 方法取回 balance 的值時,既然類別的方法成員只有一份,getBalance() 時如何知道它傳回的 balance 是 account1 所參考物件的 balance,還是 account2 所參考物件的 balance 呢?
圖 7.4 物件實例擁有自己的資料成員
其實您使用參考名稱來呼叫物件的方法成員時,程式會將物件的參考告知方法成員,而在方法中所撰寫的每一個資料成員其實會隱含一個 this 參考名稱,這個 this 名稱參考至呼叫方法的物件,當您呼叫 getBalance() 方法時,其實您相當於執行:
public double getBalance() {
return this.balance;
}
所以當使用account1並呼叫getBalance()方法時,this所參考的就是account1所參考的物件,而account2並呼叫getBalance()方法時,this所參考的就是account2所參考的物件,所以getBalance()可以正確的得知該傳回哪一個物件的balance 資料。
圖 7.5 this 參考至實際的物件
每一個類別的方法成員都會隱含一個 this 參考名稱,可用來指向呼叫它的物件,當您在方法中使用資料成員時,都會隱含的使用 this 名稱,當然您也可以明確的指定,例如在方法定義時使用:
public Account(String accountNumber, double balance) {
this.accountNumber = accountNumber;
this.balance = balance;
}
參數名稱與資料成員名稱相同時,為了避免參數的作用範圍覆蓋了資料成員的作用範圍,您必須明確的使用 this 名稱來指定,但如果參數名稱與資料成員名稱不相同則不用特別指定,例如:
public Account(String number, double money) {
accountNumber = number; // 實際等於this.accountNumber = number;
this.balance = money; // 實際等於this.balance = money;
}
this 除了用來參考至呼叫方法的實際物件之外,還有一種可以帶引數的用法,主要是用於呼叫建構方法,而避免直接以建構方法的名稱來呼叫,例如在下面的程式片段中,當使用無參數的建構方法 Ball() 時,它會呼叫有參數的建構方法:
public class Ball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Ball() {
this("No name"); // 會使用Ball("No name")來建構
}
public Ball(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
良葛格的話匣子 很多時候會經常這麼說:「account1 物件可以作 xxx 動作…」或是「account2 物件的 xxx 方法…」,其實意思指的是:「account1 所參考物件可以作 xxx 動作…」、「account2 所參考物件的 xxx 方法」,只不過每次都要這麼寫的話,會讓文件內容又臭又長,所以就都簡略的用 account1、account2 來代表物件了,但您自己要記得像 account1、account2 這樣的名稱,其目的是參考至實際的物件,這邊是因為要說明 this 的作用,所以要寫的詳細一些。
7.1.6 關於 static
對於每一個基於相同類別所產生的物件而言,它們會擁有各自的資料成員,然而在某些時候,您會想要這些物件擁有共享的資料成員,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您設計了一個 Ball 類別,當中打算使用到圓周率PI這個資料,因為對於任一個 Ball 的實例而言,圓周率都是相同的,您不需要讓不同的 Ball 實例擁有各自的圓周率資料成員。
您可以將 PI 資料成員宣告為 “static”,被宣告為 “static” 的資料成員,又稱「靜態資料成員」,靜態成員是屬於類別所擁有,而不是個別的物件,您可以將靜態成員視為每個物件實例所共享的資料成員。要宣告靜態資料成員,只要在宣告資料成員時加上 “static” 關鍵字就可以了,例如:
public class Ball {
public static double PI = 3.14159; // 宣告static資料
...
}
靜態成員屬於類別所擁有,可以在不使用名稱參考下,直接使用類別名稱加上’.’運算子來存取靜態資料成員,不過靜態資料成員同樣遵守 “public”、”protected” 與 “private” 的存取限制,所以若您要直接存取靜態資料成員,必須注意它的權限,例如必須設定為 “public” 成員的話就可以如下存取:
System.out.println("PI = " + Ball.PI);
雖然您也可以在宣告物件之後,透過物件名稱加上 ‘.’ 運算子來存取靜態資料成員,但是這個方式並不被鼓勵,通常建議使用類別名稱加上 ‘.’ 運算子來存取,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與非靜態資料成員混淆,例如下面的方式是不被鼓勵的:
Ball ball = new Ball();
System.out.println("PI = " + ball.PI);
與靜態資料成員類似的,您也可以宣告方法成員為 “static” 方法,又稱「靜態方法」,被宣告為靜態的方法通常是作為工具方法,例如在 Ball 類別上增加一個角度轉徑度的方法 toRadian():
public class Ball {
...
public static double toRadian(double angle) {
return 3.14159 / 180 * angle;
}
}
與靜態資料成員一樣的,您可以透過類別名稱使用’.’運算子來存取 “static” 方法,當然要注意權限設定,例如設定為 “public” 的話可以如下存取:
System.out.println("角度90等於徑度" + Ball.toRadian (90));
靜態資料與靜態方法的作用通常是為了提供共享的資料或工具方法,例如將數學常用常數或計算公式,以 “static” 宣告並撰寫,之後您可以把這個類別當作工具類別,透過類別名稱來管理與取用這些靜態資料或方法,例如像 Java SE 所提供的 Math 類別上,就有 Math.PI 這個靜態常數,以及 Math.Exp()、Math.Log()、Math.Sin() 等靜態方法可以直接使用,另外還有像 Integer.parseInt()、Integer. MAX_VALUE 等也都是靜態方法與靜態資料成員的實際例子。
由於靜態成員是屬於類別而不是物件,所以當您呼叫靜態方法時,並不會傳入物件的參考,所以靜態方法中不會有 this 參考名稱,由於沒有 this 名稱,所以在 Java 的靜態方法中不允許使用非靜態成員,因為沒有 this 來參考至物件,也就無法辨別要存取的是哪一個物件的成員,事實上,如果您在靜態方法中使用非靜態資料成員,在編譯時就會出現以下的錯誤訊息:
non-static variable test cannot be referenced from a static context
或者是在靜態方法中呼叫非靜態方法,在編譯時就會出現以下的錯誤訊息:
non-static method showHello() cannot be referenced from a static context
在 Java 中程式進入點(Entry point)的 main() 方法就是靜態方法,如果您要直接在main()中呼叫其它的方法,則該方法就必須是靜態方法,像範例 7.6 所示範的。
範例 7.6 StaticDemo.java
public class Static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sayHello() {
System.out.println("哈囉!");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ayHello();
}
}
您可以試著將 sayHello() 前的 “static” 消掉,編譯時就會發生上述的第二個錯誤訊息。
Java 在使用到類別時才會載入類別至程式中,如果在載入類別時,您希望先進行一些類別的初始化動作,您可以使用 “static” 定義一個靜態區塊,並在當中撰寫類別載入時的初始化動作,例如:
public class Ball {
static {
// 一些初始化程式碼
}
....
}
在類別被載入時,預設會先執行靜態區塊中的程式碼,且只會執行一次,實際使用範例來說明一下,首先撰寫範例 7.7 的 SomeClass 類別。
範例 7.7 SomeClass.java
public class SomeClass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類別被載入");
}
}
這個類別只定義了靜態區塊,主要是為了測試類別被載入時是否執行該區塊,接著撰寫測試程式,如範例 7.8 所示。
範例 7.8 StaticBlockDemo.java
public class StaticBlock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meClass c = new SomeClass();
}
}
在使用 “new” 來建立 SomeClass 的實例時,SomeClass 類別會被載入,載入之後預設會執行靜態區塊的內容,所以程式的執行結果如下所示:
類別被載入
7.2 關於方法
在對定義類別有了瞭解之後,接下來再深入討論類別中的方法成員,在 Java 中,您可以「重載」(Overload)同名方法,而在 J2SE 5.0 之後,您還可以提供方法不定長度引數(Variable-length Argument),當然,最基本的您要知道遞迴(Recursive)方法的使用,最後還要討論一下 finalize() 方法,並從中瞭解一些 Java「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的機制。
7.2.1 重載(Overload)方法
Java 支援方法「重載」(Overload),又有人譯作「超載」、「過載」,這種機制為類似功能的方法提供了統一的名稱,但可根據參數列的不同而自動呼叫對應的方法。
一個例子可以從 String 類別上提供的一些方法看到,像是 String 的 valueOf() 方法就提供了多個版本:
static String valueOf(boolean b)
static String valueOf(char c)
static String valueOf(char[] data)
static String valueOf(char[] data, int offset, int count)
static String valueOf(double d)
static String valueOf(float f)
static String valueOf(int i)
static String valueOf(long l)
static String valueOf(Object obj)
雖然您呼叫的方法名稱都是 valueOf(),但是根據所傳遞的引數資料型態不同,您會呼叫對應版本的方法來進行對應的動作,例如若是 String.valueOf(10),因為 10 是 int 型態,所以會執行的方法是 valueOf(int i) 的版本,而若是 String.valueOf(10.12),因為 10.12 是 double 型態,則會執行的方法是 valueOf(double d) 的版本。
方法重載的功能使得程式設計人員能較少苦惱於方法名稱的設計,以統一的名稱來呼叫相同功能的方法,方法重載不僅可根據傳遞引數的資料型態不同來呼叫對應的方法,參數列的參數個數也可以用來設計方法重載,例如您可以這麼重載 someMethod() 方法:
public class SomeClass {
// 以下重載了someMethod()方法
public void someMethod() {
// ...
}
public void someMethod(int i) {
// ...
}
public void someMethod(float f) {
// ...
}
public void someMethod(int i, float f) {
// ...
}
}
要注意的是返回值型態不可用作為方法重載的區別根據,例如以下的方法重載是不正確的,編譯器仍會將兩個 someMethod() 視為重複的定義:
public class SomeClass {
public int someMethod(int i) {
// ...
return 0;
}
public double someMethod(int i) {
// ...
return 0.0;
}
}
在 J2SE 5.0 後當您使用方法重載時,要注意到 autoboxing、unboxing 的問題,來看看範例 7.9,您認為結果會是什麼?
範例 7.9 OverloadTest.java
public class Overload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meMethod(1);
}
public static void someMethod(int i) {
System.out.println("int 版本被呼叫");
}
public static void someMethod(Integer integer) {
System.out.println("Integer 版本被呼叫");
}
}
結果會顯示 “int 版本被呼叫”,您不能期待裝箱(boxing)的動作會發生,如果您想要呼叫參數列為 Integer 版本的方法,您要明確指定,例如:
someMethod(new Integer(1));
編譯器在處理重載方法、裝箱問題及「不定長度引數」時,會依下面的順序來尋找符合的方法:
- 找尋在還沒有裝箱動作前可以符合引數個數與型態的方法
- 嘗試裝箱動作後可以符合引數個數與型態的方法
- 嘗試設有「不定長度引數」並可以符合的方法
- 編譯器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回報編譯錯誤
7.2.2 不定長度引數
在呼叫某個方法時,要給方法的引數個數事先無法決定的話該如何處理?例如 System.out.printf() 方法中並沒有辦法事先決定要給的引數個數,像是:
System.out.printf("%d", 10);
System.out.printf("%d %d", 10, 20);
System.out.printf("%d %d %d", 10, 20, 30);
在 J2SE 5.0 之後開始支援「不定長度引數」(Variable-length Argument),這可以讓您輕鬆的解決這個問題,直接來看範例 7.10 的示範。
範例 7.10 MathTool.java
public class MathTool {
public static int sum(int... nums) { // 使用...宣告參數
int sum = 0;
for(int num : nums) {
sum += num;
}
return sum;
}
}
要使用不定長度引數,在宣告參數列時要於型態關鍵字後加上 “…”,而在 sum() 方法的區塊中您可以看到,實際上 nums 是一個陣列,編譯器會將參數列的 (int… nums) 解釋為 (int[] nums),您可以如範例 7.11 的方式指定各種長度的引數給方法來使用。
範例 7.11 TestVarargs.java
public class TestVar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um = 0;
sum = MathTool.sum(1, 2);
System.out.println("1 + 2 = " + sum);
sum = MathTool.sum(1, 2, 3);
System.out.println("1 + 2 + 3 = " + sum);
sum = MathTool.sum(1, 2, 3, 4, 5);
System.out.println("1 + 2 + 3+ 4+ 5 = " + sum);
}
}
執行結果:
1 + 2 = 3
1 + 2 + 3 = 6
1 + 2 + 3+ 4+ 5 = 15
編譯器會將傳遞給方法的引數解釋為 int 陣列傳入至 sum() 中,所以實際上不定長度引數的功能也是J2SE 5.0所提供的「編譯蜜糖」(Compiler Sugar)。
在方法上使用不定長度引數時,記得必須宣告的參數必須設定在參數列的最後一個,例如下面的方式是合法的:
public void someMethod(int arg1, int arg2, int... varargs) {
// ....
}
但下面的方式是不合法的:
public void someMethod(int... varargs, int arg1, int arg2) {
// ....
}
您也沒辦法使用兩個以上的不定長度引數,例如下面的方式是不合法的:
public void someMethod(int... varargs1, int... varargs2) {
// ....
}
如果使用物件的不定長度引數,宣告的方法相同,例如:
public void someMethod(SomeClass... somes) {
// ....
}
7.2.3 遞迴方法
「遞迴」(Recursion)是在方法中呼叫自身同名方法,而呼叫者本身會先被置入記憶體「堆疊」(Stack)中,等到被呼叫者執行完畢之後,再從堆疊中取出之前被置入的方法繼續執行。堆疊是一種「先進後出」(First in, last out)的資料結構,就好比您將書本置入箱中,最先放入的書會最後才取出。
Java 支援遞迴,遞迴的實際應用很多,舉個例子來說,求最大公因數就可以使用遞迴來求解,範例 7.12 是使用遞迴來求解最大公因數的一個實例。
範例 7.12 UseRecursion.java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UseRecurs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ner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輸入兩數:");
System.out.print("m = ");
int m = scanner.nextInt();
System.out.print("n = ");
int n = scanner.nextInt();
System.out.println("GCD: " + gcd(m, n));
}
private static int gcd(int m, int n) {
if(n == 0)
return m;
else
return gcd(n, m % n);
}
}
執行結果:
輸入兩數:
m = 10
n = 20
GCD: 10
範例 7.12 是使用輾轉相除法來求最大公因數;遞迴具有重複執行的特性,而可以使用遞迴求解的程式,實際上也可以使用迴圈來求解,例如下面的程式片段就是最大公因數使用迴圈求解的方式。
private static int gcd(int m, int n) {
int r;
while(n != 0) {
r = m % n;
m = n;
n = r;
}
return m;
}
使用遞迴好還是使用迴圈求解好?這並沒有一定的答案。由於遞迴本身有重複執行與記憶體堆疊的特性,所以若在求解時需要使用到堆疊特性的資料結構時,使用遞迴在設計時的邏輯會比較容易理解,程式碼設計出來也會比較簡潔,然而遞迴會有方法呼叫的負擔,因而有時會比使用迴圈求解時來得沒有效率,但迴圈求解時若使用到堆疊時,通常在程式碼上會比較複雜。
良葛格的話匣子 在我的網站上有很多題目可以作練習,也不乏有遞迴求解的例子:
7.2.4 垃圾收集
在解釋「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之前,要先稍微提一下 C++ 中對物件資源的管理,以利待會瞭解 Java 的物件資源管理機制。
在 C++ 中,使用 “new” 配置的物件,必須使用 “delete” 來清除物件,以釋放物件所佔據的記憶體空間,如果沒有進行這個動作,若物件不斷的產生,記憶體就會不斷的被物件耗用,最後使得記憶體空間用盡,在 C++ 中有所謂的「解構方法」(Destructor),它會在物件被清除前執行,然而使用 “delete” 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如果不小心清除了尚在使用中的物件,則程式就會發生錯誤甚至整個崩潰(Crash),如何小心的使用 “new” 與 “ delete”,一直是 C++ 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在 Java 中,使用 “new” 配置的物件,基本上也必須清除以回收物件所佔據的記憶體空間,但是您並不用特別關心這個問題,因為 Java 提供垃圾收集機制,在適當的時候,Java 執行環境會自動檢查物件,看看是否有未被參考的物件,如果有的話就清除物件、回收物件所佔據的記憶體空間。
在 Java 中垃圾收集的時機何時開始您並無法得知,可能會在記憶體資源不足的時候,或是在程式執行的空閒時候,您可以建議執行環境進行垃圾收集,但也僅止於建議,如果程式當時有優先權更高的執行緒(Thread)正在進行,則垃圾收集並不一定會馬上進行。
在 Java 中並沒有解構方法,在 Java 中有 finalize() 這個方法,它被宣告為 “protected”,finalize() 會在物件被回收時執行,但您不可以將它當作解構方法來使用,因為不知道物件資源何時被回收,所以也就不知道 finalize() 真正被執行的時間,所以無法立即執行您所指定的資源回收動作,但您可以使用 finalize() 來進行一些相關資源的清除動作,如果這些動作與立即性的收尾動作沒有關係的話。
如果您確定不再使用某個物件,您可以在參考至該物件的名稱上指定 “null”,表示這個名稱不再參考至任何物件,不被任何名稱參考的物件將會被回收資源,您可以使用 System.gc() 建議程式進行垃圾收集,如果建議被採納,則物件資源會被回收,回收前會執行 finalize() 方法。
圖 7.5 沒有被名稱參考到的物件資源將會被回收
範例7.13簡單的示範了finalize()方法的使用。
範例7.13 GcTest.java
public class GcTest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GcTest(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 + "建立");
}
// 物件回收前執行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
System.out.println(name + "被回收");
}
}
使用範例 7.14來作個簡單的執行測試。
範例 7.14 UseGC.java
public class UseG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請按Ctrl + C終止程式........");
GcTest obj1 = new GcTest("object1");
GcTest obj2 = new GcTest("object2");
GcTest obj3 = new GcTest("object3");
// 令名稱不參考至物件
obj1 = null;
obj2 = null;
obj3 = null;
// 建議回收物件
System.gc();
while(true); // 不斷執行程式
}
}
在程式中您故意加上無窮迴圈,以讓垃圾收集在程式結束前有機會執行,藉以瞭解垃圾收集確實會運作,程式執行結果如下所示:
請按Ctrl + C終止程式........
object1建立
object2建立
object3建立
object3被回收
object2被回收
object1被回收
7.3 接下來的主題
每一個章節的內容由淺至深,初學者該掌握的深度要到哪呢?在這個章節中,對於初學者我建議至少掌握以下幾點內容:
- 如何使用 class 定義類別
- 如何定義資料成員
- 如何定義方法成員與建構方法
- 瞭解 this 的作用
- 瞭解靜態(static)成員的作用
- 瞭解如何重載方法
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中,只是單純的封裝物件特性只能解決一部份的問題,有時候您必須提取出物件的共同抽象特性並加以定義,然後再「繼承」(Inherit)抽象的定義對個別的物件加以實作,有時您必須繼承某個類別並重新改寫類別中的某些定義,這在下一個章節中都會加以說明,並且您也將瞭解「抽象類別」(Abstract class)與「介面」(Interface)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