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rget
- target_end
- target:set_kind
- target:set_strip
- target:set_enabled
- target:set_default
- target:set_options
- target:set_symbols
- target:set_basename
- target:set_filename
- target:set_warnings
- target:set_optimize
- target:set_languages
- target:set_headerdir
- target:set_targetdir
- target:set_objectdir
- target:set_dependir
- target:add_imports
- target:add_rules
- target:on_load
- target:on_link
- target:on_build
- target:on_build_file
- target:on_build_files
- target:on_clean
- target:on_package
- target:on_install
- target:on_uninstall
- target:on_run
- target:before_link
- target:before_build
- target:before_build_file
- target:before_build_files
- target:before_clean
- target:before_package
- target:before_install
- target:before_uninstall
- target:before_run
- target:after_link
- target:after_build
- target:after_build_file
- target:after_build_files
- target:after_clean
- target:after_package
- target:after_install
- target:after_uninstall
- target:after_run
- target:set_config_h
- target:set_config_h_prefix
- target:set_config_header
- target:set_pcheader
- target:set_pcxxheader
- target:add_deps
- target:add_links
- target:add_syslinks
- target:add_files
- target:del_files
- target:add_headers
- target:add_linkdirs
- target:add_rpathdirs
- target:add_includedirs
- target:add_defines
- target:add_undefines
- target:add_defines_h
- target:add_undefines_h
- target:add_cflags
- target:add_cxflags
- target:add_cxxflags
- target:add_mflags
- target:add_mxflags
- target:add_mxxflags
- target:add_scflags
- target:add_asflags
- target:add_gcflags
- target:add_dcflags
- target:add_rcflags
- target:add_cuflags
- target:add_culdflags
- target:add_cugencodes
- target:add_ldflags
- target:add_arflags
- target:add_shflags
- target:add_options
- target:add_packages
- target:add_languages
- target:add_vectorexts
- target:add_frameworks
- target:add_frameworkdirs
- target:set_toolchain
- target:set_values
- target:add_values
- target:set_rundir
- target:add_runenvs
- target:set_runenv
- target:set_installdir
- target:add_installfiles
- target:add_headerfiles
- target:set_configdir
- target:set_configvar
- target:add_configfiles
定义和设置子工程模块,每个target
对应一个子工程,最后会生成一个目标程序,有可能是可执行程序,也有可能是库模块。
target的接口,都是可以放置在target外面的全局作用域中的,如果在全局中设置,那么会影响所有子工程target。
例如:
-- 会同时影响test和test2目标
add_defines("DEBUG")
target("test")
add_files("*.c")
target("test2")
add_files("*.c")
target
域是可以重复进入来实现分离设置的。
接口 | 描述 | 支持版本 |
---|---|---|
target | 定义工程目标 | >= 1.0.1 |
target_end | 结束定义工程目标 | >= 2.1.1 |
set_kind | 设置目标编译类型 | >= 1.0.1 |
set_strip | 设置是否strip信息 | >= 1.0.1 |
set_enabled | 设置是否启用或禁用目标 | >= 2.2.2 |
set_default | 设置是否为默认构建安装目标 | >= 2.1.3 |
set_options | 设置关联选项 | >= 1.0.1 |
set_symbols | 设置符号信息 | >= 1.0.1 |
set_basename | 设置目标文件名 | >= 2.1.2 |
set_filename | 设置目标文件全名 | >= 2.1.2 |
set_warnings | 设置警告级别 | >= 1.0.1 |
set_optimize | 设置优化级别 | >= 1.0.1 |
set_languages | 设置代码语言标准 | >= 1.0.1 |
set_headerdir | 设置头文件安装目录 | >= 1.0.1 < 2.2.5 已废弃 |
set_targetdir | 设置生成目标文件目录 | >= 1.0.1 |
set_objectdir | 设置对象文件生成目录 | >= 1.0.1 |
set_dependir | 设置依赖文件生成目录 | >= 2.2.2 |
add_imports | 为所有自定义脚本预先导入扩展模块 | >= 2.1.7 |
add_rules | 添加规则到目标 | >= 2.1.9 |
on_load | 自定义目标加载脚本 | >= 2.1.5 |
on_link | 自定义链接脚本 | >= 2.2.7 |
on_build | 自定义编译脚本 | >= 2.0.1 |
on_build_file | 自定义编译脚本, 实现单文件构建 | >= 2.2.3 |
on_build_files | 自定义编译脚本, 实现多文件构建 | >= 2.2.3 |
on_clean | 自定义清理脚本 | >= 2.0.1 |
on_package | 自定义打包脚本 | >= 2.0.1 |
on_install | 自定义安装脚本 | >= 2.0.1 |
on_uninstall | 自定义卸载脚本 | >= 2.0.1 |
on_run | 自定义运行脚本 | >= 2.0.1 |
before_link | 在链接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2.7 |
before_build | 在构建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before_build_file | 自定义编译前的脚本, 实现单文件构建 | >= 2.2.3 |
before_build_files | 自定义编译前的脚本, 实现多文件构建 | >= 2.2.3 |
before_clean | 在清除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before_package | 在打包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before_install | 在安装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before_uninstall | 在卸载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before_run | 在运行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after_link | 在链接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2.7 |
after_build | 在构建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after_build_file | 自定义编译后的脚本, 实现单文件构建 | >= 2.2.3 |
after_build_files | 自定义编译后的脚本, 实现多文件构建 | >= 2.2.3 |
after_clean | 在清除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after_package | 在打包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after_install | 在安装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after_uninstall | 在卸载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after_run | 在运行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 >= 2.0.1 |
set_config_h | 设置自动生成的配置头文件路径 | >= 1.0.1 < 2.1.5 已废弃 |
set_config_h_prefix | 设置自动生成的头文件中宏定义命名前缀 | >= 1.0.1 < 2.1.5 已废弃 |
set_config_header | 设置自动生成的配置头文件路径和前缀 | >= 2.1.5 < 2.2.5 已废弃 |
set_pcheader | 设置c预编译头文件 | >= 2.1.5 |
set_pcxxheader | 设置c++预编译头文件 | >= 2.1.5 |
add_deps | 添加子工程目标依赖 | >= 1.0.1 |
add_links | 添加链接库名 | >= 1.0.1 |
add_syslinks | 添加系统链接库名 | >= 2.2.3 |
add_files | 添加源代码文件 | >= 1.0.1 |
del_files | 从前面的源文件列表中删除指定文件 | >= 2.1.9 |
add_headers | 添加安装的头文件 | >= 1.0.1 < 2.2.5 已废弃 |
add_linkdirs | 添加链接库搜索目录 | >= 1.0.1 |
add_rpathdirs | 添加运行时候动态链接库搜索目录 | >= 2.1.3 |
add_includedirs | 添加头文件搜索目录 | >= 1.0.1 |
add_defines | 添加宏定义 | >= 1.0.1 |
add_undefines | 取消宏定义 | >= 1.0.1 |
add_defines_h | 添加宏定义到头文件 | >= 1.0.1 |
add_undefines_h | 取消宏定义到头文件 | >= 1.0.1 |
add_cflags | 添加c编译选项 | >= 1.0.1 |
add_cxflags | 添加c/c++编译选项 | >= 1.0.1 |
add_cxxflags | 添加c++编译选项 | >= 1.0.1 |
add_mflags | 添加objc编译选项 | >= 1.0.1 |
add_mxflags | 添加objc/objc++编译选项 | >= 1.0.1 |
add_mxxflags | 添加objc++编译选项 | >= 1.0.1 |
add_scflags | 添加swift编译选项 | >= 2.0.1 |
add_asflags | 添加汇编编译选项 | >= 2.0.1 |
add_gcflags | 添加go编译选项 | >= 2.1.1 |
add_dcflags | 添加dlang编译选项 | >= 2.1.1 |
add_rcflags | 添加rust编译选项 | >= 2.1.1 |
add_cuflags | 添加cuda编译选项 | >= 2.2.1 |
add_culdflags | 添加cuda设备链接选项 | >= 2.2.7 |
add_cugencodes | 添加cuda设备的gencode设置 | >= 2.2.7 |
add_ldflags | 添加链接选项 | >= 1.0.1 |
add_arflags | 添加静态库归档选项 | >= 1.0.1 |
add_shflags | 添加动态库链接选项 | >= 1.0.1 |
add_packages | 添加包依赖 | >= 2.0.1 |
add_options | 添加关联选项 | >= 2.0.1 |
add_languages | 添加语言标准 | >= 1.0.1 |
add_vectorexts | 添加向量扩展指令 | >= 1.0.1 |
add_frameworks | 添加链接框架 | >= 2.1.1 |
add_frameworkdirs | 添加链接框架的搜索目录 | >= 2.1.5 |
set_toolchain | 设置编译链接工具链 | >= 2.2.9 |
set_values | 设置一些扩展配置值 | >= 2.2.1 |
add_values | 添加一些扩展配置值 | >= 2.2.1 |
set_rundir | 设置运行目录 | >= 2.2.7 |
add_runenvs | 添加运行环境变量 | >= 2.2.7 |
set_runenv | 设置运行环境变量 | >= 2.2.8 |
set_installdir | 设置安装目录 | >= 2.2.5 |
add_installfiles | 添加安装文件 | >= 2.2.5 |
add_headerfiles | 添加安装头文件 | >= 2.2.5 |
set_configdir | 设置模板配置文件输出目录 | >= 2.2.5 |
set_configvar | 设置模板配置变量 | >= 2.2.5 |
add_configfiles | 添加模板配置文件 | >= 2.2.5 |
target
定义工程目标
定义一个新的控制台工程目标,工程名为test
,最后生成的目标名也是test
。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c")
可以重复调用这个api,进入target域修改设置
-- 定义目标demo,并进入demo设置模式
target("demo")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demo.c")
-- 定义和设置其他目标
target("other")
...
-- 重新进入demo目标域,添加test.c文件
target("demo")
add_files("src/test.c")
所有根域的设置,会全局影响所有target目标,但是不会影响option的定义。
-- 在根域对所有target添加-DDEBUG的宏定义,影响所有target(demo和test都会加上此宏定义)
add_defines("DEBUG")
target("demo")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demo.c")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test.c")
target_end
结束定义工程目标
这是一个可选的api,如果不调用,那么target("xxx")
之后的所有设置都是针对这个target进行的,除非进入其他target
, option
, task
域。
如果想设置完当前target
后,显示离开target
域,进入根域设置,那么可以通过这个api才操作,例如:
target("test")
set_kind("static")
add_files("src/*.c")
target_end()
-- 此处已在根域
-- ...
如果不调用这个api的话:
target("test")
set_kind("static")
add_files("src/*.c")
-- 此处还在上面target域中,之后的设置还是针对test进行的设置
-- ...
-- 这个时候才离开test,进入另外一个target域中
target("test2")
...
target:set_kind
设置目标编译类型
设置目标类型,目前支持的类型有:
值 | 描述 |
---|---|
binary | 二进制程序 |
static | 静态库程序 |
shared | 动态库程序 |
target("demo")
set_kind("binary")
target:set_strip
设置是否strip信息
设置当前目标的strip模式,目前支持一下模式:
值 | 描述 |
---|---|
debug | 链接的时候,strip掉调试符号 |
all | 链接的时候,strip掉所有符号,包括调试符号 |
这个api一般在release模式下使用,可以生成更小的二进制程序。。
target("xxxx")
set_strip("all")
这个api不一定非得在target之后使用,如果没有target指定,那么将会设置到全局模式。。
target:set_enabled
设置是否启用或禁用目标
如果设置set_enabled(false)
,则会直接禁用对应的target,包括target的加载和信息获取,而set_default仅仅只是设置默认不去编译,但是target还是能获取到相关信息的,默认也会被加载。
target:set_default
设置是否为默认构建安装目标
这个接口用于设置给定工程目标是否作为默认构建,如果没有调用此接口进行设置,那么这个目标就是默认被构建的,例如:
target("test1")
set_default(false)
target("test2")
set_default(true)
target("test3")
...
上述代码的三个目标,在执行xmake
, xmake install
, xmake package
, xmake run
等命令的时候,如果不指定目标名,那么:
目标名 | 行为 |
---|---|
test1 | 不会被默认构建、安装、打包和运行 |
test2 | 默认构建、安装、打包和运行 |
test3 | 默认构建、安装、打包和运行 |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默认目标可以设置多个,运行的时候也会依次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xmake uninstall
和xmake clean
命令不受此接口设置影响,因为用户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喜欢清除和卸载所有。
如果不想使用默认的目标,那么可以手动指定需要构建安装的目标:
$ xmake build targetname
$ xmake install targetname
如果要强制构建安装所有目标,可以传入[-a|--all]
参数:
$ xmake build [-a|--all]
$ xmake install [-a|--all]
target:set_options
设置关联选项
添加选项依赖,如果通过option接口自定义了一些选项,那么只有在指定target
目标域下,添加此选项,才能进行关联生效。
-- 定义一个hello选项
option("hello")
set_default(false)
set_showmenu(true)
add_defines("HELLO_ENABLE")
target("test")
-- 如果hello选项被启用了,这个时候就会将-DHELLO_ENABLE宏应用到test目标上去
set_options("hello")
只有调用set_options
进行关联生效后,option 中定义的一些设置才会影响到此target
目标,例如:宏定义、链接库、编译选项等等
target:set_symbols
设置符号信息
设置目标的符号模式,如果当前没有定义target,那么将会设置到全局状态中,影响所有后续的目标。
目前主要支持一下几个级别:
值 | 描述 |
---|---|
debug | 添加调试符号 |
hidden | 设置符号不可见 |
这两个值也可以同时被设置,例如:
-- 添加调试符号, 设置符号不可见
set_symbols("debug", "hidden")
如果没有调用这个api,默认是禁用调试符号的。。
target:set_basename
设置目标文件名
默认情况下,生成的目标文件名基于target("name")
中配置的值,例如:
-- 目标文件名为:libxxx.a
target("xxx")
set_kind("static")
-- 目标文件名为:libxxx2.so
target("xxx2")
set_kind("shared")
默认的命名方式,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情况下的需求,但是如果有时候想要更加定制化目标文件名
例如,按编译模式和架构区分目标名,这个时候可以使用这个接口,来设置:
target("xxx")
set_kind("static")
set_basename("xxx_$(mode)_$(arch)")
如果这个时候,编译配置为:xmake f -m debug -a armv7
,那么生成的文件名为:libxxx_debug_armv7.a
如果还想进一步定制目标文件的目录名,可参考:set_targetdir。
或者通过编写自定义脚本,实现更高级的逻辑,具体见:after_build和os.mv。
target:set_filename
设置目标文件全名
它跟set_basename的区别在于,set_basename设置名字不带后缀跟前缀,例如:libtest.a
,basename如果改成test2后就变成了libtest2.a
。
而filename的修改,是修改整个目标文件名,包括前后缀,例如可以直接把libtest.a
改成test.dll
,这个对于set_basename是做不到的。
target:set_warnings
设置警告级别
设置当前目标的编译的警告级别,一般支持一下几个级别:
值 | 描述 | gcc/clang | msvc |
---|---|---|---|
none | 禁用所有警告 | -w | -W0 |
less | 启用较少的警告 | -W1 | -W1 |
more | 启用较多的警告 | -W3 | -W3 |
all | 启用所有警告 | -Wall | -W3 (-Wall too more warnings) |
everything | 启用全部支持的警告 | -Wall -Wextra -Weffc++ / -Weverything | -Wall |
error | 将所有警告作为编译错误 | -Werror | -WX |
这个api的参数是可以混合添加的,例如:
-- 启用所有警告,并且作为编译错误处理
set_warnings("all", "error")
如果当前没有目标,调用这个api将会设置到全局模式。。
target:set_optimize
设置优化级别
设置目标的编译优化等级,如果当前没有设置目标,那么将会设置到全局状态中,影响所有后续的目标。
目前主要支持一下几个级别:
值 | 描述 | gcc/clang | msvc |
---|---|---|---|
none | 禁用优化 | -O0 | -Od |
fast | 快速优化 | -O1 | default |
faster | 更快的优化 | -O2 | -Ox |
fastest | 最快运行速度的优化 | -O3 | -Ox -fp:fast |
smallest | 最小化代码优化 | -Os | -O1 |
aggressive | 过度优化 | -Ofast | -Ox -fp:fast |
例如:
-- 最快运行速度的优化
set_optimize("fastest")
target:set_languages
设置代码语言标准
设置目标代码编译的语言标准,如果当前没有目标存在,将会设置到全局模式中。。。
支持的语言标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
值 | 描述 |
---|---|
ansi | c语言标准: ansi |
c89 | c语言标准: c89 |
gnu89 | c语言标准: gnu89 |
c99 | c语言标准: c99 |
gnu99 | c语言标准: gnu99 |
cxx98 | c++语言标准: c++98 |
gnuxx98 | c++语言标准: gnu++98 |
cxx11 | c++语言标准: c++11 |
gnuxx11 | c++语言标准: gnu++11 |
cxx14 | c++语言标准: c++14 |
gnuxx14 | c++语言标准: gnu++14 |
cxx1z | c++语言标准: c++1z |
gnuxx1z | c++语言标准: gnu++1z |
cxx17 | c++语言标准: c++17 |
gnuxx17 | c++语言标准: gnu++17 |
c标准和c++标准可同时进行设置,例如:
-- 设置c代码标准:c99, c++代码标准:c++11
set_languages("c99", "cxx11")
并不是设置了指定的标准,编译器就一定会按这个标准来编译,毕竟每个编译器支持的力度不一样,但是xmake会尽最大可能的去适配当前编译工具的支持标准。。。例如:windows下vs的编译器并不支持按c99的标准来编译c代码,只能支持到c89,但是xmake为了尽可能的支持它,所以在设置c99的标准后,xmake会强制按c++代码模式去编译c代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windows下编译c99的c代码问题。。用户不需要去额外做任何修改。。
target:set_headerdir
设置头文件安装目录
注,2.2.5版本之后,此接口已废弃,请使用add_headerfiles代替。
设置头文件的输出目录,默认输出到build目录中。
target("test")
set_headerdir("$(buildir)/include")
对于需要安装哪些头文件,可参考add_headers接口。
target:set_targetdir
设置生成目标文件目录
设置目标程序文件的输出目录,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设置,默认会输出在build目录下
而build的目录可以在工程配置的时候,手动修改:
xmake f -o /tmp/build
修改成/tmp/build
后,目标文件默认输出到/tmp/build
下面。
而如果用这个接口去设置,就不需要每次敲命令修改了,例如:
target("test")
set_targetdir("/tmp/build")
如果显示设置了set_targetdir
, 那么优先选择set_targetdir
指定的目录为目标文件的输出目录。
target:set_objectdir
设置对象文件生成目录
设置目标target的对象文件(*.o/obj
)的输出目录,例如:
target("test")
set_objectdir("$(buildir)/.objs")
target:set_dependir
设置依赖文件生成目录
设置目标target的编译依赖文件(.deps
)的输出目录,例如:
target("test")
set_dependir("$(buildir)/.deps")
target:add_imports
为自定义脚本预先导入扩展模块
通常,我们在on_build等自定义脚本内部,可以通过import("core.base.task")
的方式导入扩展模块,但是对于自定义脚本比较多的情况下,每个自定义脚本都重复导入一遍,非常的繁琐,那么可以通过这个接口,实现预先导入,例如:
target("test")
on_load(function (target)
import("core.base.task")
import("core.project.project")
task.run("xxxx")
end)
on_build(function (target)
import("core.base.task")
import("core.project.project")
task.run("xxxx")
end)
on_install(function (target)
import("core.base.task")
import("core.project.project")
task.run("xxxx")
end)
通过此接口可以简化为:
target("test")
add_imports("core.base.task", "core.project.project")
on_load(function (target)
task.run("xxxx")
end)
on_build(function (target)
task.run("xxxx")
end)
on_install(function (target)
task.run("xxxx")
end)
target:add_rules
添加规则到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预先设置规则支持的文件后缀,来扩展其他文件的构建支持:
-- 定义一个markdown文件的构建规则
rule("markdown")
set_extensions(".md", ".markdown")
on_build(function (target, sourcefile)
os.cp(sourcefile, path.join(target:targetdir(), path.basename(sourcefile) .. ".html"))
end)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 使test目标支持markdown文件的构建规则
add_rules("markdown")
-- 添加markdown文件的构建
add_files("src/*.md")
add_files("src/*.markdown")
我们也可以指定应用局部文件到规则,具体使用见:add_files。
target:on_load
自定义目标加载脚本
在target初始化加载的时候,将会执行此脚本,在里面可以做一些动态的目标配置,实现更灵活的目标描述定义,例如:
target("test")
on_load(function (target)
target:add("defines", "DEBUG", "TEST=\"hello\"")
target:add("linkdirs", "/usr/lib", "/usr/local/lib")
target:add({includedirs = "/usr/include", "links" = "pthread"})
end)
可以在on_load
里面,通过target:set
, target:add
来动态添加各种target属性。
target:on_link
自定义链接脚本
这个是在v2.2.7之后新加的接口,用于定制化处理target的链接过程。
target("test")
on_link(function (target)
print("link it")
end)
target:on_build
自定义编译脚本
覆盖target目标默认的构建行为,实现自定义的编译过程,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这么做,除非确实需要做一些xmake默认没有提供的编译操作。
你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覆盖它,来自定义编译操作:
target("test")
-- 设置自定义编译脚本
on_build(function (target)
print("build it")
end)
注:2.1.5版本之后,所有target的自定义脚本都可以针对不同平台和架构,分别处理,例如:
target("test")
on_build("iphoneos|arm*", function (target)
print("build for iphoneos and arm")
end)
其中如果第一个参数为字符串,那么就是指定这个脚本需要在哪个平台|架构
下,才会被执行,并且支持模式匹配,例如arm*
匹配所有arm架构。
当然也可以只设置平台,不设置架构,这样就是匹配指定平台下,执行脚本:
target("test")
on_build("windows", function (target)
print("build for windows")
end)
一旦对这个target目标设置了自己的build过程,那么xmake默认的构建过程将不再被执行。
target:on_build_file
自定义编译脚本, 实现单文件构建
通过此接口,可以用来hook指定target内置的构建过程,替换每个源文件编译过程: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c")
on_build_file(function (target, sourcefile, opt)
opt.origin(target, sourcefile, opt)
end)
上面代码中的opt.origin
存有内置的构建脚本,如果hook后还是想调用内置的构建脚本去编译源文件,那么直接继续调用opt.origin
就行了。
如果不想重写内置的编译脚本,仅仅只是在编译前后添加一些自己的处理,其实用:target.before_build_file和target.after_build_file会更加方便,不需要调用opt.origin
。
target:on_build_files
自定义编译脚本, 实现多文件构建
通过此接口,可以用来hook指定target内置的构建过程,替换一批同类型源文件编译过程: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c")
on_build_files(function (target, sourcebatch, opt)
opt.origin(target, sourcebatch, opt)
end)
设置此接口后,对应源文件列表中文件,就不会出现在自定义的target.on_build_file了,因为这个是包含关系。
其中sourcebatch描述了这批同类型源文件:
sourcebatch.sourcekind
: 获取这批源文件的类型,比如:cc, as, ..sourcebatch.sourcefiles()
: 获取源文件列表sourcebatch.objectfiles()
: 获取对象文件列表sourcebatch.dependfiles()
: 获取对应依赖文件列表,存有源文件中编译依赖信息,例如:xxx.d
上面代码中的opt.origin
存有内置的构建脚本,如果hook后还是想调用内置的构建脚本去编译源文件,那么直接继续调用opt.origin
就行了。
target:on_clean
自定义清理脚本
覆盖target目标的xmake [c|clean}
的清理操作,实现自定义清理过程。
target("test")
-- 设置自定义清理脚本
on_clean(function (target)
-- 仅删掉目标文件
os.rm(target:targetfile())
end)
一些target接口描述如下:
target接口 | 描述 |
---|---|
target:name() | 获取目标名 |
target:targetfile() | 获取目标文件路径 |
target:get(“kind”) | 获取目标的构建类型 |
target:get(“defines”) | 获取目标的宏定义 |
target:get(“xxx”) | 其他通过 set_/add_ 接口设置的target信息,都可以通过此接口来获取 |
target:add(“links”, “pthread”) | 添加目标设置 |
target:set(“links”, “pthread”, “z”) | 覆写目标设置 |
target:deps() | 获取目标的所有依赖目标 |
target:dep(“depname”) | 获取指定的依赖目标 |
target:sourcebatches() | 获取目标的所有源文件列表 |
target:on_package
自定义打包脚本
覆盖target目标的xmake [p|package}
的打包操作,实现自定义打包过程,如果你想对指定target打包成自己想要的格式,可以通过这个接口自定义它。
这个接口还是挺实用的,例如,编译完jni后,将生成的so,打包进apk包中。
-- 定义一个android app的测试demo
target("demo")
-- 生成动态库:libdemo.so
set_kind("shared")
-- 设置对象的输出目录,可选
set_objectdir("$(buildir)/.objs")
-- 每次编译完的libdemo.so的生成目录,设置为app/libs/armeabi
set_targetdir("libs/armeabi")
-- 添加jni的代码文件
add_files("jni/*.c")
-- 设置自定义打包脚本,在使用xmake编译完libdemo.so后,执行xmake p进行打包
-- 会自动使用ant将app编译成apk文件
--
on_package(function (target)
-- 使用ant编译app成apk文件,输出信息重定向到日志文件
os.run("ant debug")
end)
target:on_install
自定义安装脚本
覆盖target目标的xmake [i|install}
的安装操作,实现自定义安装过程。
例如,将生成的apk包,进行安装。
target("test")
-- 设置自定义安装脚本,自动安装apk文件
on_install(function (target)
-- 使用adb安装打包生成的apk文件
os.run("adb install -r ./bin/Demo-debug.apk")
end)
target:on_uninstall
自定义卸载脚本
覆盖target目标的xmake [u|uninstall}
的卸载操作,实现自定义卸载过程。
target("test")
on_uninstall(function (target)
...
end)
target:on_run
自定义运行脚本
覆盖target目标的xmake [r|run}
的运行操作,实现自定义运行过程。
例如,运行安装好的apk程序:
target("test")
-- 设置自定义运行脚本,自动运行安装好的app程序,并且自动获取设备输出信息
on_run(function (target)
os.run("adb shell am start -n com.demo/com.demo.DemoTest")
os.run("adb logcat")
end)
target:before_link
在链接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这个是在v2.2.7之后新加的接口,用于在链接之前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before_link(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before_build
在构建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构建操作,只是在构建之前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before_build(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before_build_file
自定义编译前的脚本, 实现单文件构建
通过此接口,可以用来hook指定target内置的构建过程,在每个源文件编译过程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c")
before_build_file(function (target, sourcefile, opt)
end)
target:before_build_files
自定义编译前的脚本, 实现多文件构建
通过此接口,可以用来hook指定target内置的构建过程,在一批同类型源文件编译过程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c")
before_build_files(function (target, sourcebatch, opt)
end)
target:before_clean
在清理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清理操作,只是在清理之前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before_clean(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before_package
在打包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打包操作,只是在打包之前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before_package(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before_install
在安装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安装操作,只是在安装之前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before_install(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before_uninstall
在卸载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卸载操作,只是在卸载之前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before_uninstall(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before_run
在运行之前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运行操作,只是在运行之前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before_run(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after_link
在链接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这个是在v2.2.7之后新加的接口,用于在链接之后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after_link(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after_build
在构建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构建操作,只是在构建之后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例如,对于ios的越狱开发,构建完程序后,需要用ldid
进行签名操作
target("test")
after_build(function (target)
os.run("ldid -S %s", target:targetfile())
end)
target:after_build_file
自定义编译前的脚本, 实现单文件构建
通过此接口,可以用来hook指定target内置的构建过程,在每个源文件编译过程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c")
after_build_file(function (target, sourcefile, opt)
end)
target:after_build_files
自定义编译前的脚本, 实现多文件构建
通过此接口,可以用来hook指定target内置的构建过程,在一批同类型源文件编译过程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c")
after_build_files(function (target, sourcebatch, opt)
end)
target:after_clean
在清理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清理操作,只是在清理之后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一般可用于清理编译某target自动生成的一些额外的临时文件,这些文件xmake默认的清理规则可能没有清理到,例如:
target("test")
after_clean(function (target)
os.rm("$(buildir)/otherfiles")
end)
target:after_package
在打包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打包操作,只是在打包之后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after_package(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after_install
在安装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安装操作,只是在安装之后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after_install(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after_uninstall
在卸载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卸载操作,只是在卸载之后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after_uninstall(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after_run
在运行之后执行一些自定义脚本
并不会覆盖默认的运行操作,只是在运行之后增加一些自定义的操作。
target("test")
after_run(function (target)
print("")
end)
target:set_config_h
设置自动生成的配置头文件路径
2.2.5版本之后,此接口已废弃,请使用add_configfiles。2.1.5版本之后,此接口已废弃,请使用set_config_header。
如果你想在xmake配置项目成功后,或者自动检测某个选项通过后,把检测的结果写入配置头文件,那么需要调用这个接口来启用自动生成config.h
文件。
使用方式例如:
target("test")
-- 启用并设置需要自动生成的config.h文件路径
set_config_h("$(buildir)/config.h")
-- 设置自动检测生成的宏开关的名字前缀
set_config_h_prefix("TB_CONFIG")
当这个target中通过下面的这些接口,对这个target添加了相关的选项依赖、包依赖、接口依赖后,如果某依赖被启用,那么对应的一些宏定义配置,会自动写入被设置的config.h
文件中去。
这些接口,其实底层都用到了option选项中的一些检测设置,例如:
option("wchar")
-- 添加对wchar_t类型的检测
add_ctypes("wchar_t")
-- 如果检测通过,自动生成 TB_CONFIG_TYPE_HAVE_WCHAR的宏开关到config.h
add_defines_h("$(prefix)_TYPE_HAVE_WCHAR")
target("test")
-- 启用头文件自动生成
set_config_h("$(buildir)/config.h")
set_config_h_prefix("TB_CONFIG")
-- 添加对wchar选项的依赖关联,只有加上这个关联,wchar选项的检测结果才会写入指定的config.h中去
add_options("wchar")
target:set_config_h_prefix
设置自动生成的头文件中宏定义命名前缀
2.2.5版本之后,此接口已废弃,请使用add_configfiles。2.1.5版本之后,此接口已废弃,请使用set_config_header。
具体使用见:set_config_h
如果设置了:
target("test")
set_config_h_prefix("TB_CONFIG")
那么,选项中add_defines_h("$(prefix)_TYPE_HAVE_WCHAR")
的$(prefix)会自动被替换成新的前缀值。
target:set_config_header
设置自动生成的配置头文件路径和前缀
2.2.5版本之后,此接口已废弃,请使用add_configfiles。
此接口是set_config_h和set_config_h_prefix的升级版本,2.1.5之后支持。
如果你想在xmake配置项目成功后,或者自动检测某个选项通过后,把检测的结果写入配置头文件,那么需要调用这个接口来启用自动生成config.h
文件。
使用方式例如:
target("test")
set_config_header("$(buildir)/config.h", {prefix = "TB_CONFIG"})
上面的代码,启用并设置需要自动生成的config.h文件路径,并且设置自动检测生成的宏开关的名字前缀:TB_CONFIG
, 当然这个前缀的设置是可选的。
target("test")
set_config_header("$(buildir)/config.h")
如果不设置前缀,将会自动根据target名生成一个唯一字串。
2.1.8 之后版本,支持针对每个局部配置文件,单独设置版本号,优先于全局的set_version,例如:
set_config_header("$(buildir)/config.h", {prefix = "TB_CONFIG", version = "2.1.8", build = "%Y%m%d%H%M"})
通过内置的检测规则生成配置
当这个target中通过下面的这些接口,对这个target添加了相关的选项依赖、包依赖、接口依赖后,如果某依赖被启用,那么对应的一些宏定义配置,会自动写入被设置的config.h
文件中去。
定制化检测和生成配置头文件
这些接口,其实底层都用到了option选项中的一些检测设置,例如:
option("wchar")
-- 添加对wchar_t类型的检测
add_ctypes("wchar_t")
-- 如果检测通过,自动生成 TB_CONFIG_TYPE_HAVE_WCHAR的宏开关到config.h
add_defines_h("$(prefix)_TYPE_HAVE_WCHAR")
target("test")
-- 启用头文件自动生成
set_config_header("$(buildir)/config.h", {prefix = "TB_CONFIG"})
-- 添加对wchar选项的依赖关联,只有加上这个关联,wchar选项的检测结果才会写入指定的config.h中去
add_options("wchar")
甚至我们可以在xmake.lua
中自己定义个function,针对option进行封装,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检测和生成config.h的过程
例如:这里有个需求,我们想批量检测一些头文件,如果存在则在config.h里面输出HAVE_LIMITS_H
这样的宏开关,我们可以这么写
function add_checking_to_config(...)
-- 批量定义option检测规则,仅检测include文件
local options = {}
for _, header in ipairs({...}) do
local define = header:upper():gsub("[%./]", "_")
option(define)
add_cincludes(header)
add_defines_h("HAVE_" .. define) -- 生成 HAVE_LIMITS_H 这样的宏开关到config.h
option_end()
table.insert(options, define)
end
-- 定义个内置__config空目标,仅用于关联设置automatedconfig.h,以及对应的options检测规则
-- 因为set_config_header在全局设置,会影响所有target,对每个target都会检测生成一次宏开关
target("__config")
set_kind("phony")
set_config_header("includes/automatedconfig.h")
add_options(options)
target_end()
end
-- 添加一些头文件检测
add_checking_to_config("arpa/inet.h", "limits.h", "fcntl.h", "xxxx.h")
target:set_pcheader
设置c预编译头文件
xmake支持通过预编译头文件去加速c程序编译,目前支持的编译器有:gcc, clang和msvc。
使用方式如下:
target("test")
set_pcheader("header.h")
target:set_pcxxheader
设置c++预编译头文件
xmake支持通过预编译头文件去加速c++程序编译,目前支持的编译器有:gcc, clang和msvc。
使用方式如下:
target("test")
set_pcxxheader("header.h")
target:add_deps
添加子工程目标依赖
添加当前目标的依赖目标,编译的时候,会去优先编译依赖的目标,然后再编译当前目标。。。
target("test1")
set_kind("static")
set_files("*.c")
target("test2")
set_kind("static")
set_files("*.c")
target("demo")
add_deps("test1", "test2")
上面的例子,在编译目标demo的时候,需要先编译test1, test2目标,因为demo会去用到他们
target会自动继承依赖目标中的配置和属性,不需要额外调用add_links
, add_linkdirs
和add_rpathdirs
等接口去关联依赖目标了。
并且继承关系是支持级联的,例如:
target("library1")
set_kind("static")
add_files("*.c")
add_includedirs("inc") -- 默认私有头文件目录不会被继承
add_includedirs("inc1", {public = true}) -- 此处的头文件相关目录也会被继承
target("library2")
set_kind("static")
add_deps("library1")
add_files("*.c")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deps("library2")
如果我们不想继承依赖target的任何配置,如何操作呢?
add_deps("dep1", "dep2", {inherit = false})
通过显式设置inherit配置,来告诉xmake,这两个依赖的配置是否需要被继承,如果不设置,默认就是启用继承的。
2.2.5版本之后,可通过 add_includedirs("inc1", {public = true})
, 设置public为true, 将includedirs的设置公开给其他依赖的子target继承。
目前对于target的编译链接flags相关接口设置,都是支持继承属性的,可以人为控制是否需要导出给其他target来依赖继承,目前支持的属性有:
属性 | 描述 |
---|---|
private | 默认设置,作为当前target的私有配置,不会被依赖的其他target所继承 |
public | 公有配置,当前target,依赖的子target都会被设置 |
interface | 接口设置,仅被依赖的子target所继承设置,当前target不参与 |
对于这块的详细说明,可以看下:https://github.com/xmake-io/xmake/issues/368
target:add_links
添加链接库名
为当前目标添加链接库,一般这个要与add_linkdirs配对使用。
target("demo")
-- 添加对libtest.a的链接,相当于 -ltest
add_links("test")
-- 添加链接搜索目录
add_linkdirs("$(buildir)/lib")
target:add_syslinks
添加系统链接库名
这个接口使用上跟add_links类似,唯一的区别就是,通过这个接口添加的链接库顺序在所有add_links
之后。
因此主要用于添加系统库依赖,因为系统库的链接顺序是非常靠后的,例如:
add_syslinks("pthread", "m", "dl")
target("demo")
add_links("a", "b")
add_linkdirs("$(buildir)/lib")
上面的配置,即使add_syslinks
被优先提前设置了,但最后的链接顺序依然是:-la -lb -lpthread -lm -ldl
target:add_files
添加源代码文件
用于添加目标工程的源文件,甚至库文件,目前支持的一些文件类型:
支持的源文件类型 | 描述 |
---|---|
.c/.cpp/.cc/.cxx | c++文件 |
.s/.S/.asm | 汇编文件 |
.m/.mm | objc文件 |
.swift | swift文件 |
.go | golang文件 |
.o/.obj | 对象文件 |
.a/.lib | 静态库文件,会自动合并库到目标程序 |
.rc | msvc的资源文件 |
其中通配符*
表示匹配当前目录下文件,而**
则匹配多级目录下的文件。
例如:
add_files("src/test_*.c")
add_files("src/xxx/**.cpp")
add_files("src/asm/*.S", "src/objc/**/hello.m")
add_files
的使用其实是相当灵活方便的,其匹配模式借鉴了premake的风格,但是又对其进行了改善和增强。
使得不仅可以匹配文件,还有可以在添加文件同时,过滤排除指定模式的一批文件。
例如:
-- 递归添加src下的所有c文件,但是不包括src/impl/下的所有c文件
add_files("src/**.c|impl/*.c")
-- 添加src下的所有cpp文件,但是不包括src/test.cpp、src/hello.cpp以及src下所有带xx_前缀的cpp文件
add_files("src/*.cpp|test.cpp|hello.cpp|xx_*.cpp")
其中分隔符|
之后的都是需要排除的文件,这些文件也同样支持匹配模式,并且可以同时添加多个过滤模式,只要中间用|
分割就行了。。
添加文件的时候支持过滤一些文件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为后续根据不同开关逻辑添加文件提供基础。
为了使得描述上更加的精简,|
之后的过滤描述都是基于起一个模式:src/*.cpp
中*
之前的目录为基础的。所以上面的例子后面过滤的都是在src下的文件,这个是要注意的。
2.1.6版本之后,对add_files
进行了改进,支持基于files更细粒度的编译选项控制,例如:
target("test")
add_defines("TEST1")
add_files("src/*.c")
add_files("test/*.c", "test2/test2.c", {defines = "TEST2", languages = "c99", includedirs = ".", cflags = "-O0"})
可以在add_files
的最后一个参数,传入一个配置table,去控制指定files的编译选项,里面的配置参数跟target的一致,并且这些文件还会继承target的通用配置-DTEST1
。
2.1.9版本之后,支持添加未知的代码文件,通过设置rule自定义规则,实现这些文件的自定义构建,例如:
target("test")
-- ...
add_files("src/test/*.md", {rule = "markdown"})
关于自定义构建规则的使用说明,详细见:构建规则。
并且在2.1.9版本之后,可以通过force参数来强制禁用cxflags,cflags等编译选项的自动检测,直接传入编译器,哪怕编译器有可能不支持,也会设置:
add_files("src/*.c", {force = {cxflags = "-DTEST", mflags = "-framework xxx"}})
target:del_files
从前面的源代码文件列表中删除指定文件
通过此接口,可以从前面add_files接口添加的文件列表中,删除指定的文件,例如:
target("test")
add_files("src/*.c")
del_files("src/test.c")
上面的例子,可以从src
目录下添加除test.c
以外的所有文件,当然这个也可以通过add_files("src/*.c|test.c")
来达到相同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更加灵活。
例如,我们可以条件判断来控制删除哪些文件,并且此接口也支持add_files的匹配模式,过滤模式,进行批量移除。
target("test")
add_files("src/**.c")
del_files("src/test*.c")
del_files("src/subdir/*.c|xxx.c")
if is_plat("iphoneos") then
add_files("xxx.m")
end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add_files
和del_files
是根据调用顺序,进行顺序添加和删除的,并且通过del_files("src/subdir/*.c|xxx.c")
删除一批文件,并且排除src/subdir/xxx.c
(就是说,不删除这个文件)。
target:add_headers
添加安装的头文件
注,2.2.5版本之后,此接口已废弃,请使用add_headerfiles代替。
安装指定的头文件到build目录,如果设置了set_headerdir, 则输出到指定目录。
安装规则的语法跟add_files类似,例如:
-- 安装tbox目录下所有的头文件(忽略impl目录下的文件),并且按()指定部分作为相对路径,进行安装
add_headers("../(tbox/**.h)|**/impl/**.h")
target:add_linkdirs
添加链接库搜索目录
设置链接库的搜索目录,这个接口的使用方式如下:
target("test")
add_linkdirs("$(buildir)/lib")
此接口相当于gcc的-Lxxx
链接选项。
一般他是与add_links配合使用的,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add_ldflags或者add_shflags接口来添加,也是可以的。
如果不想在工程中写死,可以通过:xmake f --linkdirs=xxx
或者xmake f --ldflags="-L/xxx"
的方式来设置,当然这种手动设置的目录搜索优先级更高。
target:add_rpathdirs
添加程序运行时动态库的加载搜索目录
通过add_linkdirs设置动态库的链接搜索目录后,程序被正常链接,但是在linux平台想要正常运行编译后的程序,会报加载动态库失败。
因为没找到动态库的加载目录,想要正常运行依赖动态库的程序,需要设置LD_LIBRARY_PATH
环境变量,指定需要加载的动态库目录。
但是这种方式是全局的,影响太广,更好的方式是通过-rpath=xxx
的链接器选项,在链接程序的时候设置好需要加载的动态库搜索路径,而xmake对其进行了封装,通过add_rpathdirs
更好的处理跨平台问题。
具体使用如下: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linkdirs("$(buildir)/lib")
add_rpathdirs("$(buildir)/lib")
只需要在链接的时候,在设置下rpath目录就好了,虽然也可以通过add_ldflags("-Wl,-rpath=xxx")
达到相同的目的,但是这个接口更加通用。
内部会对不同平台进行处理,像在macOS下,是不需要-rpath
设置的,也是可以正常加载运行程序,因此针对这个平台,xmake内部会直接忽略器设置,避免链接报错。
而在为dlang程序进行动态库链接时,xmake会自动处理成-L-rpath=xxx
来传入dlang的链接器,这样就避免了直接使用add_ldflags
需要自己判断和处理不同平台和编译器问题。
2.1.7版本对这个接口进行了改进,支持:@loader_path
, @executable_path
和 $ORIGIN
的内置变量,来指定程序的加载目录,它们的效果基本上是一样的,主要是为了同时兼容macho, elf。
例如: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linkdirs("$(buildir)/lib")
add_rpathdirs("@loader_path/lib")
指定test程序加载当前执行目录下lib/*.[so|dylib]
的动态库文件,这将有助于提升程序的可移植性,不用写死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导致程序和目录切换引起程序加载动态库失败。
需要注意的是,在macos下,要想add_rpathdirs设置生效,需要对dylib做一些预处理,添加@rpath/xxx
路径设置:$install_name_tool -add_rpath @rpath/libxxx.dylib xxx/libxxx.dylib
我们也可以通过otool -L libxxx.dylib
查看是否存在带@rpath的路径
target:add_includedirs
添加头文件搜索目录
设置头文件的搜索目录,这个接口的使用方式如下:
target("test")
add_includedirs("$(buildir)/include")
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add_cxflags或者add_mxflags等接口来设置,也是可以的。
2.2.5之后,可通过额外的{public|interface = true}
属性设置,将includedirs导出给依赖的子target,例如:
target("test")
set_kind("static")
add_includedirs("src/include") -- 仅对当前target生效
add_includedirs("$(buildir)/include", {public = true}),当前target和子target都会被设置
target("demo")
set_kind("binary")
add_deps("test")
更多关于这块的说明,见:add_deps
如果不想在工程中写死,可以通过:xmake f --includedirs=xxx
或者xmake f --cxflags="-I/xxx"
的方式来设置,当然这种手动设置的目录搜索优先级更高。
target:add_defines
添加宏定义
add_defines("DEBUG", "TEST=0", "TEST2=\"hello\"")
相当于设置了编译选项:
-DDEBUG -DTEST=0 -DTEST2=\"hello\"
target:add_undefines
取消宏定义
add_undefines("DEBUG")
相当于设置了编译选项:-UDEBUG
在代码中相当于:#undef DEBUG
target:add_defines_h
添加宏定义到头文件
2.2.5版本之后,此接口已废弃,请使用add_configfiles。
添加宏定义到config.h
配置文件,config.h
的设置,可参考set_config_h接口。
target:add_undefines_h
取消宏定义到头文件
2.2.5版本之后,此接口已废弃,请使用add_configfiles。
在config.h
配置文件中通过undef
禁用宏定义,config.h
的设置,可参考set_config_h接口。
target:add_cflags
添加c编译选项
仅对c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add_cflags("-g", "-O2", "-DDEBUG")
所有选项值都基于gcc的定义为标准,如果其他编译器不兼容(例如:vc),xmake会自动内部将其转换成对应编译器支持的选项值。用户无需操心其兼容性,如果其他编译器没有对应的匹配值,那么xmake会自动忽略器设置。
在2.1.9版本之后,可以通过force参数来强制禁用flags的自动检测,直接传入编译器,哪怕编译器有可能不支持,也会设置:
add_cflags("-g", "-O2", {force = true})
target:add_cxflags
添加c/c++编译选项
同时对c/c++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target:add_cxxflags
添加c++编译选项
仅对c++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target:add_mflags
添加objc编译选项
仅对objc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add_mflags("-g", "-O2", "-DDEBUG")
在2.1.9版本之后,可以通过force参数来强制禁用flags的自动检测,直接传入编译器,哪怕编译器有可能不支持,也会设置:
add_mflags("-g", "-O2", {force = true})
target:add_mxflags
添加objc/objc++编译选项
同时对objc/objc++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add_mxflags("-framework CoreFoundation")
target:add_mxxflags
添加objc++编译选项
仅对objc++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add_mxxflags("-framework CoreFoundation")
target:add_scflags
添加swift编译选项
对swift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add_scflags("xxx")
target:add_asflags
添加汇编编译选项
对汇编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add_asflags("xxx")
target:add_gcflags
添加go编译选项
对golang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add_gcflags("xxx")
target:add_dcflags
添加dlang编译选项
对dlang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add_dcflags("xxx")
target:add_rcflags
添加rust编译选项
对rust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add_rcflags("xxx")
target:add_cuflags
添加cuda编译选项
对cuda代码添加编译选项
add_cuflags("-gencode arch=compute_30,code=sm_30")
target:add_culdflags
添加cuda设备链接选项
v2.2.7之后,cuda默认构建会使用device-link,这个阶段如果要设置一些链接flags,则可以通过这个接口来设置。而最终的程序链接,会使用ldflags,不会调用nvcc,直接通过gcc/clang等c/c++链接器来链接。
关于device-link的说明,可以参考:https://devblogs.nvidia.com/separate-compilation-linking-cuda-device-code/
add_culdflags("-gencode arch=compute_30,code=sm_30")
target:add_cugencodes
添加cuda设备的gencode设置
add_cugencodes()
接口其实就是对add_cuflags("-gencode arch=compute_xx,code=compute_xx")
编译flags设置的简化封装,其内部参数值对应的实际flags映射关系如下:
- compute_xx --> `-gencode arch=compute_xx,code=compute_xx`
- sm_xx --> `-gencode arch=compute_xx,code=sm_xx`
- sm_xx,sm_yy --> `-gencode arch=compute_xx,code=[sm_xx,sm_yy]`
- compute_xx,sm_yy --> `-gencode arch=compute_xx,code=sm_yy`
- compute_xx,sm_yy,sm_zz --> `-gencode arch=compute_xx,code=[sm_yy,sm_zz]`
- native --> match the fastest cuda device on current host,
eg. for a Tesla P100, `-gencode arch=compute_60,code=sm_60` will be added,
if no available device is found, no `-gencode` flags will be added
例如:
add_cugencodes("sm_30")
就等价为
add_cuflags("-gencode arch=compute_30,code=sm_30")
add_culdflags("-gencode arch=compute_30,code=sm_30")
是不是上面的更加精简些,这其实就是个用于简化设置的辅助接口。
而如果我们设置了native值,那么xmake会自动探测当前主机的cuda设备,然后快速匹配到它对应的gencode设置,自动追加到整个构建过程中。
例如,如果我们主机目前的GPU是Tesla P100,并且能够被xmake自动检测到,那么下面的设置:
add_cugencodes("native")
等价于:
add_cugencodes("sm_60")
target:add_ldflags
添加链接选项
添加静态链接选项
add_ldflags("-L/xxx", "-lxxx")
target:add_arflags
添加静态库归档选项
影响对静态库的生成
add_arflags("xxx")
target:add_shflags
添加动态库链接选项
影响对动态库的生成
add_shflags("xxx")
target:add_options
添加关联选项
这个接口跟set_options类似,唯一的区别就是,此处是追加选项,而set_options每次设置会覆盖先前的设置。
target:add_packages
添加包依赖
在target作用域中,添加集成包依赖,例如:
target("test")
add_packages("zlib", "polarssl", "pcre", "mysql")
这样,在编译test目标时,如果这个包存在的,将会自动追加包里面的宏定义、头文件搜索路径、链接库目录,也会自动链接包中所有库。
用户不再需要自己单独调用add_links,add_includedirs, add_ldflags等接口,来配置依赖库链接了。
对于如何设置包搜索目录,可参考:add_packagedirs 接口
而在v2.2.2版本之后,此接口也同时支持远程依赖包管理中add_requires定义的包。
add_requires("zlib", "polarssl")
target("test")
add_packages("zlib", "polarssl")
v2.2.3之后,还支持覆写内置的links,控制实际链接的库:
-- 默认会有 ncurses, panel, form等links
add_requires("ncurses")
target("test")
-- 显示指定,只使用ncurses一个链接库
add_packages("ncurses", {links = "ncurses"})
或者干脆禁用links,只使用头文件:
add_requires("lua")
target("test")
add_packages("lua", {links = {}})
target:add_languages
添加语言标准
与set_languages类似,唯一区别是这个接口不会覆盖掉之前的设置,而是追加设置。
target:add_vectorexts
添加向量扩展指令
添加扩展指令优化选项,目前支持以下几种扩展指令集:
add_vectorexts("mmx")
add_vectorexts("neon")
add_vectorexts("avx", "avx2")
add_vectorexts("sse", "sse2", "sse3", "ssse3")
如果当前设置的指令集编译器不支持,xmake会自动忽略掉,所以不需要用户手动去判断维护,只需要将你需要的指令集全部设置上就行了。
target:add_frameworks
添加链接框架
目前主要用于ios
和macosx
平台的objc
和swift
程序,例如:
target("test")
add_frameworks("Foundation", "CoreFoundation")
当然也可以使用add_mxflags和add_ldflags来设置,不过比较繁琐,不建议这样设置。
target("test")
add_mxflags("-framework Foundation", "-framework CoreFoundation")
add_ldflags("-framework Foundation", "-framework CoreFoundation")
如果不是这两个平台,这些设置将会被忽略。
target:add_frameworkdirs
添加链接框架搜索目录
对于一些第三方framework,那么仅仅通过add_frameworks是没法找到的,还需要通过这个接口来添加搜索目录。
target("test")
add_frameworks("MyFramework")
add_frameworkdirs("/tmp/frameworkdir", "/tmp/frameworkdir2")
target:set_toolchain
设置编译链接工具链
对于add_files("*.c")
添加的源码文件,默认都是会调用系统最匹配的编译工具去编译,或者通过xmake f --cc=clang
命令手动去修改,不过这些都是全局影响所有target目标的。
如果有些特殊需求,需要对当前工程下某个特定的target目标单独指定不同的编译器、链接器或者特定版本的编译器,这个时候此接口就可以排上用途了,例如:
target("test1")
add_files("*.c")
target("test2")
add_files("*.c")
set_toolchain("cc", "$(projectdir)/tools/bin/clang-5.0")
上述描述仅对test2目标的编译器进行特殊设置,使用特定的clang-5.0编译器来编译test2,而test1还是使用默认设置。
每次设置都会覆盖当前target目标下之前的那次设置,不同target之间不会被覆盖,互相独立,如果在根域设置,会影响所有子target。
前一个参数是key,用于指定工具类型,目前支持的有(编译器、链接器、归档器):
工具类型 | 描述 |
---|---|
cc | c编译器 |
cxx | c++编译器 |
mm | objc编译器 |
mxx | objc++编译器 |
gc | go编译器 |
as | 汇编器 |
sc | swift编译器 |
rc | rust编译器 |
dc | dlang编译器 |
ld | c/c++/asm/objc等通用可执行程序链接器 |
sh | c/c++/asm/objc等通用动态库链接器 |
ar | c/c++/asm/objc等通用静态库归档器 |
dc-ld | dlang可执行链接器, rc-ld/gc-ld等类似 |
dc-sh | dlang动态库链接器, rc-sh/gc-sh等类似 |
对于一些编译器文件名不规则,导致xmake无法正常识别处理为已知的编译器名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加一个工具名提示,例如:
set_toolchain("cc", "gcc@$(projectdir)/tools/bin/mipscc.exe")
上述描述设置mipscc.exe作为c编译器,并且提示xmake作为gcc的传参处理方式进行编译。
target:set_values
设置一些扩展配置值
给target设置一些扩展的配置值,这些配置没有像set_ldflags
这种内置的api可用,通过第一个参数传入一个配置名,来扩展配置。一般用于传入配置参数给自定义rule中的脚本使用,例如:
rule("markdown")
on_build_file(function (target, sourcefile, opt)
-- compile .markdown with flags
local flags = target:values("markdown.flags")
if flags then
-- ..
end
end)
target("test")
add_files("src/*.md", {rule = "markdown"})
set_values("markdown.flags", "xxx", "xxx")
上述代码例子中,可以看出,在target应用markdown规则的时候,通过set_values去设置一些flags值,提供给markdown规则去处理。在规则脚本中可以通过target:values("markdown.flags")
获取到target中设置的扩展flags值。
具体扩展配置名,根据不同的rule,会有所不同,目前有哪些,可以参考相关规则的描述:内建规则
target:add_values
添加一些扩展配置值
用法跟target:set_values类似,区别就是这个接口是追加设置,而不会每次覆盖设置。
target:set_rundir
设置运行目录
此接口用于设置默认运行target程序的当前运行目录,如果不设置,默认情况下,target是在可执行文件所在目录加载运行。
如果用户想要修改加载目录,一种是通过on_run()
的方式自定义运行逻辑,里面去做切换,但仅仅为了切个目录就这么做,太过繁琐。
因此可以通过这个接口快速的对默认执行的目录环境做设置切换。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c")
set_rundir("$(projectdir)/xxx")
target:add_runenvs
添加运行环境变量
此接口用于添加设置默认运行target程序的环境变量,跟set_runenv不同的是,此接口是对已有系统env中的值进行追加,并不会覆盖。
所以,对于PATH这种,通过此接口追加值是非常方便的,而且此接口支持多值设置,所以通常就是用来设置带有path sep的多值env。。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c")
add_runenvs("PATH", "/tmp/bin", "xxx/bin")
add_runenvs("LD_LIBRARY_PATH", "/tmp/lib", "xxx/lib")
target:set_runenv
设置运行环境变量
此接口跟add_runenvs不同的是,set_runenv
是对某个环境变量的覆盖设置,会覆盖原有系统环境的env值,并且此接口是单数设置,不能传递多参。
所以,如果要覆盖设置PATH这中多路径的env,需要自己去拼接: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c")
set_runenv("PATH", path.joinenv("/tmp/bin", "xxx/bin"))
set_runenv("NAME", "value")
target:set_installdir
设置安装目录
2.2.5版本新增接口,用于针对每个target设置不同的默认安装目录,一般用于xmake install/uninstall
命令。
默认情况下执行xmake install
会安装到系统/usr/local
目录,我们除了可以通过xmake install -o /usr/local
指定其他安装目录外,还可以在xmake.lua中针对target设置不同的安装目录来替代默认目录。
除了上述两种方式,我们也可以通过INSTALLDIR
和DESTDIR
环境变量设置默认的安装目录。
target:add_installfiles
添加安装文件
2.2.5版本新增接口,用于针对每个target设置对应需要安装的文件,一般用于xmake install/uninstall
命令。
比如我们可以指定安装各种类型的文件到安装目录:
target("test")
add_installfiles("src/*.h")
add_installfiles("doc/*.md")
默认在linux等系统上,我们会安装到/usr/local/*.h, /usr/local/*.md
,不过我们也可以指定安装到特定子目录:
target("test")
add_installfiles("src/*.h", {prefixdir = "include"})
add_installfiles("doc/*.md", {prefixdir = "share/doc"})
上面的设置,我们会安装到/usr/local/include/*.h, /usr/local/share/doc/*.md
我们也可以通过()
去提取源文件中的子目录来安装,例如:
target("test")
add_installfiles("src/(tbox/*.h)", {prefixdir = "include"})
add_installfiles("doc/(tbox/*.md)", {prefixdir = "share/doc"})
我们把src/tbox/*.h
中的文件,提取tbox/*.h
子目录结构后,在进行安装:/usr/local/include/tbox/*.h, /usr/local/share/doc/tbox/*.md
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set_installdir接口,来配合使用。
关于此接口的详细说明,见:https://github.com/xmake-io/xmake/issues/318
target:add_headerfiles
添加安装头文件
2.2.5版本新增接口,用于针对每个target设置对应需要安装的头文件,一般用于xmake install/uninstall
命令。
此接口使用方式跟add_installfiles接口几乎完全一样,都可以用来添加安装文件,不过此接口仅用于安装头文件。因此,使用上比add_installfiles
简化了不少,默认不设置prefixdir,也会自动将头文件安装到对应的include
子目录中。
并且此接口对于xmake project -k vs201x
等插件生成的IDE文件,也会添加对应的头文件进去。
需要注意的是,之前的add_headers接口已经被废弃,新版本请用此接口替代,这个老接口在编译过程中也会自动复制头文件到build目录,这个逻辑设计的并不是很好。
target:set_configdir
设置模板配置文件的输出目录
2.2.5版本新增接口,主要用于add_configfiles接口设置的模板配置文件的输出目录。
target:set_configvar
设置模板配置变量
2.2.5版本新增接口,用于在编译前,添加一些需要预处理的模板配置变量,一般用于add_configfiles接口。
target:add_configfiles
添加模板配置文件
2.2.5版本新增接口,用于在编译前,添加一些需要预处理的配置文件,用于替代set_config_header等老接口。
因为此接口更加的通用,不仅用于处理config.h的自动生成和预处理,还可以处理各种文件类型,而set_config_header
仅用于处理头文件,并且不支持模板变量替换。
先来一个简单的例子: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src/*.c")
set_configdir("$(buildir)/config")
add_configfiles("src/config.h.in")
上面的设置,会在编译前,自动的将config.h.in
这个头文件配置模板,经过预处理后,生成输出到指定的build/config/config.h
。
如果set_configdir
不设置,那么默认输出到build
目录下。
其中.in
后缀会被自动识别处理掉,如果想要输出存储为其他文件名,可以通过:
add_configfiles("src/config.h", {filename = "myconfig.h"})
的方式,来重命名输出,同样,这个接口跟add_installfiles类似,也是支持prefixdir和子目录提取设置:
add_configfiles("src/*.h.in", {prefixdir = "subdir"})
add_configfiles("src/(tbox/config.h)")
这个接口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可以在预处理的时候,对里面的一些模板变量进行预处理替换,例如:
config.h.in
#define VAR1 "${VAR1}"
#define VAR2 "${VAR2}"
#define HELLO "${HELLO}"
set_configvar("VAR1", "1")
target("test")
set_kind("binary")
add_files("main.c")
set_configvar("VAR2", 2)
add_configfiles("config.h.in", {variables = {hello = "xmake"}})
add_configfiles("*.man", {copyonly = true})
通过set_configvar接口设置模板变量,裹着通过{variables = {xxx = ""}}
中设置的变量进行替换处理。
预处理后的文件config.h
内容为:
#define VAR1 "1"
#define VAR2 "2"
#define HELLO "xmake"
而{copyonly = true}
设置,会强制将*.man
作为普通文件处理,仅在预处理阶段copy文件,不进行变量替换。
默认的模板变量匹配模式为${var}
,当然我们也可以设置其他的匹配模式,例如,改为@var@
匹配规则:
target("test")
add_configfiles("config.h.in", {pattern = "@(.-)@"})
我们也有提供了一些内置的变量,即使不通过此接口设置,也是可以进行默认变量替换的:
${VERSION} -> 1.6.3
${VERSION_MAJOR} -> 1
${VERSION_MINOR} -> 6
${VERSION_ALTER} -> 3
${VERSION_BUILD} -> set_version("1.6.3", {build = "%Y%m%d%H%M"}) -> 201902031421
${PLAT} and ${plat} -> MACOS and macosx
${ARCH} and ${arch} -> ARM and arm
${MODE} and ${mode} -> DEBUG/RELEASE and debug/release
${DEBUG} and ${debug} -> 1 or 0
${OS} and ${os} -> IOS or ios
例如:
config.h.in
#define CONFIG_VERSION "${VERSION}"
#define CONFIG_VERSION_MAJOR ${VERSION_MAJOR}
#define CONFIG_VERSION_MINOR ${VERSION_MINOR}
#define CONFIG_VERSION_ALTER ${VERSION_ALTER}
#define CONFIG_VERSION_BUILD ${VERSION_BUILD}
config.h
#define CONFIG_VERSION "1.6.3"
#define CONFIG_VERSION_MAJOR 1
#define CONFIG_VERSION_MINOR 6
#define CONFIG_VERSION_ALTER 3
#define CONFIG_VERSION_BUILD 201902031401
我们还可以对#define
定义进行一些变量状态控制处理:
config.h.in
${define FOO_ENABLE}
set_configvar("FOO_ENABLE", 1) -- or pass true
set_configvar("FOO_STRING", "foo")
通过上面的变量设置后,${define xxx}
就会替换成:
#define FOO_ENABLE 1
#define FOO_STRING "foo"
或者(设置为0禁用的时候)
/* #undef FOO_ENABLE */
/* #undef FOO_STRING */
这种方式,对于一些自动检测生成config.h非常有用,比如配合option来做自动检测:
option("foo")
set_default(true)
set_description("Enable Foo")
set_configvar("FOO_ENABLE", 1) -- 或者传递true,启用FOO_ENABLE变量
set_configvar("FOO_STRING", "foo")
target("test")
add_configfiles("config.h.in")
-- 如果启用foo选项 -> 添加 FOO_ENABLE 和 FOO_STRING 定义
add_options("foo")
config.h.in
${define FOO_ENABLE}
${define FOO_STRING}
config.h
#define FOO_ENABLE 1
#define FOO_STRING "foo"
关于option选项检测,以及config.h的自动生成,有一些辅助函数,可以看下:https://github.com/xmake-io/xmake/issues/342
除了#define
,如果想要对其他非#define xxx
也做状态切换处理,可以使用 ${default xxx 0}
模式,设置默认值,例如:
HAVE_SSE2 equ ${default VAR_HAVE_SSE2 0}
通过set_configvar("HAVE_SSE2", 1)
启用变量后,变为HAVE_SSE2 equ 1
,如果没有设置变量,则使用默认值:HAVE_SSE2 equ 0
关于这个的详细说明,见:https://github.com/xmake-io/xmake/issues/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