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访谈

用户访谈是什么

用户访谈是用户调研的一种方式,是最感性的方式,也是最有效了解用户的方式。
为什么最感性?因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无法避免大量的主观意识;为什么最有效?因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能感受的纬度最丰富:用户的情绪、状态、偏好、诉求,我们会被非常立体的感知所包围。就如同我们为什么看电影喜爱VR胜过3D,喜爱3D胜过2D,因为我们追求的永远是更真实的感受,而更真实的感受能带你对事物产生更准确地理解。

用户访谈从字面理解很简单,是指采访产品的终端用户,而实际上用户访谈所要达成的目标并不简单,包括用户需求洞察、用户行为分析、用户感知获取等等。用户观察和访谈是渗入到产品的整个周期的:产品初期的用户需求洞察—原型阶段的用户测试—上线前的可用性测试—上线后的反馈收集分析—迭代中的用户数据分析。
用户访谈 - 图1

我们今天所谈论的重点是产品初期如何从用户访谈中洞察用户需求、要做哪些事情、如何利用访谈结论。

用户访谈的价值:
  • 让产品设计者代表用户发声,培养同理心。用户访谈是一个传输“脑电波”的过程,当访谈结束,你就必须让用户的所听、所看、所想传输到自己的大脑里,让自己作为代表为他们设计。就像一个演员,他所演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代表着社会上某一类人群,他必须深刻了解这类人。假如在采访阶段没有对用户产生深刻的理解,那么设计出来的产品也必定不能帮他们解决痛点,只是为自己而设计。
  • 从了解用户到理解用户,再到摆脱用户。用户访谈让我们充分地、全方位地理解用户,然后我们才能很好地摆脱用户,why?如果我们停留在理解用户的层面,那为什么不让用户自己设计产品呢,我们需要站在比用户更高的地方去看待问题。有时候用户产生的想法和行为连自己都不能理解,例如为什么大多数人吃甜食时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因为我们虽然生活在丰衣足食的社会,但是我们的基因却记得远古时代风餐露宿的生活,那时找到成熟的、糖分高的果实是很难的,一旦找就会感觉非常幸福。一个普通的用户可能不会了解这些,作为设计师的我们,需要用丰富的知识回答用户行为背后的疑问。
  • 让团队对“工具”有很好地认识,既不贬低它,也不抬高它。用户访谈毕竟只是一个工具,它很好,但不是好到可以挽救一个产品;它也有缺陷,但是不可能完全没用,或者像很多人所觉得的:“调研完和我的猜想完全一样”。这个工具只有当你真正去用了,放在合适的场景下才能评价它的好坏,对一个工具的正确认识或许比这个使用工具本身更重要,起码你不会滥用这个工具,然后得出一个否定它的结论。
用户访谈的目的:

对于一个新产品,它能帮你:

  • 定义你的潜力用户群
  • 找出什么是用户在产品中的诉求
  • 找出高价值人在没有使用产品时是如何解决痛点的

对于一个已存在的产品,它能帮你:

  • 了解存量用户的行为特征和偏好
  • 找到存量用户使用产品时的痛点
  • 学习如何留住存量用户,同时获取新用户

如何挑选要访谈的用户

访谈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你要访谈谁、谁是这次的重点、谁不在这次访谈的范围之内。我们应该在采访之前就有一些分类,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用户分类:

1.可以从用户的类型上挑选:

  • 利益相关者:给项目资金和资源的人,能够决定项目的目标和方向;
  • 用户:是使用产品的人;
  • 顾客:是购买产品的人,有的产品顾客等于用户,有的产品顾客不等于用户,比如给儿童用的学习型产品,儿童是用户,但是买产品的是父母,所以父母是顾客;
  • 专家:是指在产品领域内的职业玩家,有丰富的经验,比如要做理财产品,那些金融行业的人就是专家;
  • 其他相关者:指的是用户周围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同学等等,他们能够影响用户使用活购买产品。

用户访谈 - 图2

2.可以从存量用户和非存量用户挑选:

  • 存量用户:如果你的产品已经运行一段时间,那么需要从后台数据中将用户进行分类,如:按照活跃度最高、收入贡献最多来分类,对于这类种子用户需要跟踪他们的行为轨迹,了解他们更多的诉求。
  • 非存量用户:指的是现在没有使用产品,但是我们希望囊括进来的用户。如:对于线上支付产品,大家都想让最主流、消费力最足的城市白领成为主要用户,但白领也许对产品并不买单。用户访谈帮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哪些非存量用户是有可能被吸引的,哪些不能。非存量用户里面又可以分成潜力用户和非用户,潜力用户是一些使用竞争对手产品的用户,要了解他们为什么偏爱对手;非用户要了解为什么他们不使用产品,有没有可能让他们变成潜力用户。

用户访谈 - 图3
3.可以根据猜想的纬度挑选用户:

对于一个新的产品,就算没有非常确定的用户类型,也会有大概的用户指向,我们可根据自己猜想,用枚举的方式把用户都列下来,例如:城市白领、二线城市打工族、家庭妇女、老居民…等等。不要害怕过于主观,我们之后可以在访谈的时候再逐渐修正这些分类。
用户访谈 - 图4

值得注意的是:三种挑选的纬度可能是包含关系,如:从存量用户里面挑选出来的用户,又可分为终端用户、顾客、专家,从非存量用户挑选出来的用户,又可分学生、打工族、白领、金领等等。

用户访谈前要准备什么

  • 用户招募:提前一周开始招募,人数上需要有冗余,避免有用户临时不来的情况;每类用户至少3个人以上,重点类型招募比例可加大;核对招募用户的有效性,因为招募公司业务专业性不强,找来的人有时不是非常契合。
  • 访谈提纲:一般调研团队是由几名设计师组成的,为了统一大家采访的思路,必须要根据每一个采访的对象制定采访提纲,如果带有实地考察的调研,要制定观察提纲。由于提纲是事先做好的,所以不可能完全符合采访的需要,所以在每一次采访过后,大家需要统一的调整提纲的问题,删除不必要的问题或者增加有价值的问题。
  • 时间计划:访谈非常耗费体力,需要有好的精神状态,一天访谈不要超过6个,一个访谈不要超过1小时,1小时以上的提问已经得不到可信的答案。
  • 人员分工:两人一组,一个人提问,一个人记录,为了让每个角色都有更好地参与,可在访谈中交换角色。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让决策者、产品经理、开发也参与前期的调研。
  • 奖品&资源消耗:准备金额50元-200元的奖品(有一些吸引力,但也不至于花费太高),提高被访者的参积极性;准备一间温馨的办公室/studio,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如果是外出访谈,准备一些易拉宝、工作牌之类的,表明身份的真实性。

几种访谈的方式

1.一对一访谈:

我们用的最多的是一对一访谈。我们要分清楚,针对哪类用户用什么方式最有效:

对于 To C 的产品,可采用坐谈的方式:

To C的产品一般都是一个角色贯穿产品的始终,不用和其他角色配合完成某项工作,所以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单个用户的方方面面,如:行为习惯、偏好、生活场景等。采用坐谈的方式帮助我们由粗到细提问,再针对某个问题分支深入挖掘。

对于决策者的访谈,同样应该采用坐谈的方式,因为领导时间少、意见重要,一对一可以问得很深入,并让他感到足够的重视。

用户访谈 - 图5

对于 to B 的产品,可采用可视化访谈的方式:

  • To B的产品,用户通常都会有上下游关系,上游把工作做完传到下游。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业务流程、人员配合关系、每个阶段的产出等等。可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如下图,边采访边画出整个工作流,再了解每个流程中的问题。
    用户访谈 - 图6
2.Workshop访谈

针对企业项目的产品经理,我们通常采用workshop的形式,因为产品经理的人数比较多,大家有各自的想法不容易达成一致。workshop的好处就是能让彼此了解想法并且意见达成一致。

用户访谈 - 图7

3.电话访谈:

电话访谈是特别需要技巧的访谈,想象一下我们平时接到陌生来电的情景:

  1. 看到陌生电话眉头一皱:谁啊,骗纸吧
  2. 接起电话不怀好意:请问你是?
  3. 还没等对方讲完一句话,就说:不好意思不感兴趣再见,啪。

用户访谈 - 图8

所以电话访谈首要解决的事情是要消除受访者的疑虑,否则你将一无所获。如何解决呢?

  • 需要用一个“官方”号码拨打电话来消除疑虑;
  • 通过受访者熟悉的平台邀请参与调研(如官网、facebook等),并且把时间、所需时长、主题告知受访者,让他有充足的准备;
  • 赠送小礼品,让受访者乐于表达。

第二要注意的事是尽量直击要害,要重要的问题放在前面询问。因为你和受访者无法面对面,你不知道他接电话的时候在做什么,是否是一心二用或者心不在焉,所以在得到信任以后需要立即问一些核心的问题。对方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不要强迫追问,造成受访者的方反感,最后,如果发现受访者开始不耐烦,就快速结束对话,因为他提供的信息参考价值降低。

4.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的目的是为了从更客观的角度观察【事情】发生的进过,这里的【事情】可以是产品使用的流程,可以是用户痛点的产生和消解,可以是设计机会的若影若现,我们通常所用的方法是“守株待兔”和“主动出击”。守株待兔是对事先制定好的观察目标进行观察,对用户产生情感的认知,对过程提出问题;主动进攻是对问题进行回答,从各种角色、各种角度中获得答案。

访谈提纲包括的纬度(每个产品不同,问题不同,仅供参考)

可以分为几类问题:

  • 基本信息:年龄、职业、工作情况居住地等
  • 过程或经历:和产品相关的几个关键的场景,例如存款取款场景、买理财产品的场景等
  • 态度动机:产生行为的动机
  • 痛点:根据场景挖掘痛点,深入访谈
  • 尝试过的方案:曾经尝试解决痛点的方案
  • 愿景:希望如何改进痛点
  • 工具技术:平时解决此痛点用到的工具有哪些
  • 解决痛点成功的标准

一些问问题的小技巧:

  • 介绍访谈的目的和所需时间
  • 把一个问题控制在20个字以内
  • 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 问题尽量贴近用户的真实场景
  • 将问题集中在用户的行为轨迹上,而非感受上
  • 提供一些日期的提示帮助用户进行回忆
  • 问题中带有专业性的,转化成用户的语言去问
  • 使用中性的词或者语句,不让用户产生偏向
  • 在必要时才涉及用户的感受或者隐私问题
  • 问完一个问题时,给用户一些思考的时间,不让着急让他回答

一些访谈时避免做的事情:

  • 问用户“你想要什么”
  • 让用户做选择,而选项并不符合他们实际的情况
  • 问一些引导性强的问题
  • 讲问题放置在错误的前提下
  • 让用户讨论TA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 让用户预测将来
  • 用过于专业的词汇问问题
  • 用过于情感化的词汇
  • 处于好奇心问一些私人问题

相互制约的方法

每一个方法都不能单一地存在,必须有另外一个方法去制约和测试它的真实性,用户访谈是一种定性的方法,可以用如问卷调查、数据研究这样定量的方式来验证访谈的有效性,将用户访谈的结果导入到数据或者市场调研中去做测试,把有差异的地方拿出来做讨论,反复验证才能得到更接近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