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

1.1 基本概念

  1. 深度前馈网络的目标是近似某个函数 一、基础 - 图1

    • 分类器 一、基础 - 图2 将输入 一、基础 - 图3 映射到它的真实类别 一、基础 - 图4 ,其中 一、基础 - 图5 是真实的映射函数。
    • 深度前馈网络定义另一个映射 一、基础 - 图6,并且学习参数 一、基础 - 图7 从而使得 一、基础 - 图8一、基础 - 图9 的最佳近似。
  2. 深度前馈网络之所以称作前馈的(feedforward),是因为信息从输入 一、基础 - 图10 到输出 一、基础 - 图11 是单向流动的,并没有从输出到模型本身的反馈连接。

    如果存在反馈连接,则这样的模型称作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3. 深度前馈网络通常使用许多不同的函数复合而成,这些函数如何复合则由一个有向无环图来描述。最简单的情况:有向无环图是链式结构。

    假设有三个函数 一、基础 - 图12 组成链式复合结构,则:一、基础 - 图13 。其中: 一、基础 - 图14 被称作网络的第一层, 一、基础 - 图15 为网络第二层,一、基础 - 图16 称为网络第三层。链的全长称作模型的深度。

    一、基础 - 图17

    • 深度前馈网络的最后一层也称作输出层。输出层的输入为 一、基础 - 图18,输出为 一、基础 - 图19

    • 给定训练样本 一、基础 - 图20,要求输出层的输出 一、基础 - 图21,但是对于其他层并没有任何要求。

      • 因为无法观测到除了输出层以外的那些层的输出,因此那些层被称作隐层(hidden layer) 。
      • 学习算法必须学习如何利用隐层来配合输出层来产生想要的结果。
      • 通常每个隐层的输出都是一个向量而不是标量,这些隐层的输出向量的维数决定了深度前馈网络的宽度。
  4. 也可以将每一层想象成由许多并行的单元组成,每个单元表示一个向量到标量的函数:每个单元的输入来自于前一层的许多单元,单元根据自己的激活函数来计算单元的输出。

    因此每个单元类似于一个神经元。

    一、基础 - 图22

1.2 特征学习

  1. 线性模型简单高效,且易于求解。但是它有个明显的缺陷:模型的能力被局限在线性函数中,因此它无法理解任意两个输入变量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解决线性模型缺陷的方法是:采用核技巧,将线性模型作用在 一、基础 - 图23 上,而不是原始输入 一、基础 - 图24 上。其中 一、基础 - 图25 是一个非线性变换。

    可以认为:通过 一、基础 - 图26,提供了 一、基础 - 图27 的一个新的representation

  2. 有三种策略来选择这样的非线性变换 一、基础 - 图28

    • 使用一个通用的 一、基础 - 图29,如无限维的 一、基础 - 图30(采用基于 RBF核的核技巧)。

      一、基础 - 图31 具有足够高的维数,则总是有足够的能力来适应训练集,但是对于测试集的泛化往往不佳。这是因为:通用的 一、基础 - 图32 通常只是基于局部平滑的原则,并没有利用足够多的先验知识来解决高级问题。

    • 手动设计 一、基础 - 图33

      这种方法对于专门的任务往往需要数十年的努力(如语音识别任务)。

    • 通过模型自动学习 一、基础 - 图34

      这是深度学习采用的策略。以单层隐层的深度前馈网络为例:一、基础 - 图35 。此时有两个参数:

      • 参数 一、基础 - 图36 :从一族函数中学习 一、基础 - 图37 ,其中 一、基础 - 图38 定义了一个隐层。
      • 参数 一、基础 - 图39 :将 一、基础 - 图40 映射到所需输出。
  3. 深度学习中,将representation参数化为 一、基础 - 图41,并使用优化算法来寻找 一、基础 - 图42 从而得到一个很好的 representation

    • 如果使用一个非常宽泛的函数族 一、基础 - 图43,则能获得第一种方案的好处:适应能力强。
    • 如果将先验知识编码到函数族 一、基础 - 图44 中,则能获得第二种方案的好处:有人工先验知识。

    因此深度学习的方案中,只需要寻找合适的、宽泛的函数族 一、基础 - 图45 ,而不是某一个映射函数 一、基础 - 图46

  4. 通过特征学习来改善模型不仅仅适用于前馈神经网络,也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深度学习模型。

1.3 训练

  1. 训练一个深度前馈网络和训练一个线性模型的选项相同:选择优化算法、代价函数、输出单元的形式。

    除此之外还需要给出下列条件:

    • 由于深度前馈网络引入了隐层的概念,因此需要选择适用于隐层的激活函数。激活函数接受隐层的输入值,给出了隐层的输出值。
    • 深度前馈网络的网络结构也需要给出,其中包括:有多少层网络、每层网络有多少个单元、层级网络之间如何连接。
  2. 深度神经网络训练时需要计算复杂函数的梯度,通常这采用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和它的现代推广来完成。

1.4 示例

  1. XOR函数是关于两个二进制值 一、基础 - 图47 的运算,其中 一、基础 - 图48,要求:

    一、基础 - 图49

    令想要学习的目标函数为:一、基础 - 图50,其中 一、基础 - 图51,即 一、基础 - 图52 为输入 一、基础 - 图53 的两个分量。

    假设模型给出了一个函数 一、基础 - 图54,希望学习参数 一、基础 - 图55 ,使得 一、基础 - 图56 尽可能接近 一、基础 - 图57

  2. 考虑一个简单的数据集 一、基础 - 图58 。希望 一、基础 - 图59 在这四个点上都尽可能接近 一、基础 - 图60

    采用MSE损失函数:一、基础 - 图61

  3. 假设选择一个线性模型: 一、基础 - 图62。通过最小化 一、基础 - 图63,可以得到它的解为:

    一、基础 - 图64

    即: 一、基础 - 图65。这意味着:线性模型将在每一点都是输出 0.5 ,因此它并不是xor函数的一个很好的拟合。

    从下图可知:

    • 一、基础 - 图66 时,函数的输出随着 一、基础 - 图67 的增加而增加。
    • 一、基础 - 图68 时,函数的输出随着 一、基础 - 图69 的增加而减少。

    因此导致了 一、基础 - 图70;同理 一、基础 - 图71

    一、基础 - 图72

  4. 假设采用一个简单的深度前馈网络。该网络结构如下,它有一层隐层,并且隐层中包含两个单元。

    一、基础 - 图73

    • 第一层为隐层,对应于函数: 一、基础 - 图74,其输入为 一、基础 - 图75 ,输出为 一、基础 - 图76
    • 第二层为输出层,对应于函数: 一、基础 - 图77,其输入为 一、基础 - 图78 ,输出为 一、基础 - 图79

    令输出层仍然是一个线性回归模型,即: 一、基础 - 图80 。则完整的模型为: 一、基础 - 图81

  5. 大多数神经网络中, 一、基础 - 图82 的构造过程为:先使用仿射变换,然后通过一个激活函数。其中:激活函数不需要参数控制,仿射变换由参数控制。

    一、基础 - 图83,其中 一、基础 - 图84 就是仿射变换, 一、基础 - 图85 为激活函数。

    假设隐层的激活函数是线性的,则 一、基础 - 图86 也是线性的,暂时忽略截距项,则 一、基础 - 图87。 即:一、基础 - 图88

    令: 一、基础 - 图89,则有: 一、基础 - 图90。即:前馈神经网络整体也是线性的。根据前面讨论,线性模型无法拟合xor 函数。因此 一、基础 - 图91 必须是非线性函数。

  6. 现代神经网络中,默认推荐的激活函数为修正线性单元(rectified linear unit:ReLU): 一、基础 - 图92

    一、基础 - 图93

    整个网络为: 一、基础 - 图94

    其中一个解为:

    一、基础 - 图95

    一、基础 - 图96 表示输入矩阵,每个样本占用一行。则对于输入空间中的全部四个点,输入矩阵为:

    一、基础 - 图97

    根据 一、基础 - 图98 ,有:

    一、基础 - 图99

    一、基础 - 图100 的每一行表示一个样本 一、基础 - 图101 对应的隐单元 一、基础 - 图102 。可以看到:隐层改变了样本之间的关系。

    一、基础 - 图103

    一、基础 - 图104,得到:

    一、基础 - 图105

    .

  7. 在使用深度前馈网络逼近xor函数中,参数的求解可以通过简单的猜测来求解。但是对于复杂的函数逼近问题中,通常使用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

    • 这里给出的xor问题的解是损失函数的全局最小点,也可以通过梯度下降法找到该点。
    • 在实践中,梯度下降法通常难以找出像这样的容易理解的、整数值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