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
学习Server端推送。
Server push
server push指的是server端发生某事件后立刻向client端发送消息,而不是像通常的RPC访问中那样被动地回复client。brpc中推荐以如下两种方式实现推送。
远程事件
和本地事件类似,分为两步:注册和通知。client发送一个代表事件注册的异步RPC至server,处理事件的代码写在对应的RPC回调中。此RPC同时也在等待通知,server收到请求后不直接回复,而是等到对应的本地事件触发时才调用done->Run()通知client发生了事件。可以看到server也是异步的。这个过程中如果连接断开,client端的RPC一般会很快失败,client可选择重试或结束。server端应通过Controller.NotifyOnCancel()及时获知连接断开的消息,并删除无用的done。
这个模式在原理上类似long polling,听上去挺古老,但可能仍是最有效的推送方式。“server push“乍看是server访问client,与常见的client访问server方向相反,挺特殊的,但server发回client的response不也和“client访问server”方向相反么?为了理解response和push的区别,我们假定“client随时可能收到server推来的消息“,并推敲其中的细节:
- client首先得认识server发来的消息,否则是鸡同鸭讲。
- client还得知道怎么应对server发来的消息,如果client上没有对应的处理代码,仍然没用。
换句话说,client得对server消息“有准备”,这种“准备”还往往依赖client当时的上下文。综合来看,由client告知server“我准备好了”(注册),之后server再通知client是更普适的模式,这个模式中的”push”就是”response”,一个超时很长或无限长RPC的response。
在一些非常明确的场景中,注册可以被简略,如http2中的push promise并不需要浏览器(client)向server注册,因为client和server都知道它们之间的任务就是让client尽快地下载必要的资源。由于每个资源有唯一的URI,server可以直接向client推送资源及其URI,client看到这些资源时会缓存下来避免下次重复访问。类似的,一些协议提供的”双向通信”也是在限定的场景中提高推送效率,而不是实现通用的推送,比如多媒体流,格式固定的key/value对等。client默认能处理server所有可能推送的消息,以至于不需要额外的注册。但推送仍可被视作”response”:client和server早已约定好的请求的response。
Restful回调
client希望在事件发生时调用一个给定的URL,并附上必要的参数。在这个模式中,server在收到client注册请求时可以直接回复,因为事件不由注册用RPC的结束触发。由于回调只是一个URL,可以存放于数据库或经消息队列流转,这个模式灵活性很高,在业务系统中使用广泛。
URL和参数中必须有足够的信息使回调知道这次调用对应某次注册,因为client未必一次只关心一个事件,即使一个事件也可能由于网络抖动、机器重启等因素注册多次。如果回调是固定路径,client应在注册请求中置入一个唯一ID,在回调时带回。或者client为每次注册生成唯一路径,自然也可以区分。本质上这两种形式是一样的,只是唯一标志符出现的位置不同。
回调应处理幂等问题,server为了确保不漏通知,在网络出现问题时往往会多次重试,如果第一次的通知已经成功了,后续的通知就应该不产生效果。上节“远程事件”模式中的幂等性由RPC代劳,它会确保done只被调用一次。
为了避免重要的通知被漏掉,用户往往还需灵活组合RPC和消息队列。RPC的时效性和开销都明显好于消息队列,但由于内存有限,在重试过一些次数后仍然失败的话,server就得把这部分内存空出来去做其他事情了。这时把通知放到消息队列中,利用其持久化能力做较长时间的重试直至成功,辅以回调的幂等性,就能使绝大部分通知既及时又不会被漏掉。
修改于 2024年10月7日: Oncall report (1b706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