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们知道查询优化问题其实是一个搜索问题。基于代价的优化器 ( CBO ) 由三个模块构成:计划空间、搜索算法和代价估计 [1] ,分别负责“看到”最优执行计划和“看准”最优执行计划。如果不能“看准”最优执行计划,那么优化器基本上就是瞎忙活,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出现运算量特别大的 SQL ,造成在线业务的抖动甚至崩溃。
在上图中,代价估计用一个多项式表示,其系数 c 反应了硬件环境和算子特性,而数值 n 则由查询条件基于统计信息计算而得到。
现在主流的评估模型仍可溯源于 selinger 97 代价模型 [2] 。虽然各种机器学习模型从未停止过探索,但其效果上往往还不如极其简单的代价模型和比较精确的行数估计 ( cardinality estimation ) [3] 。统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基数估算的准确性,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需要注意的是,基于统计数据和即时采样都可以获得行数估计。事实上 MySQL 的 range optimizer 和 ref optimizer 就是重度依赖于索引采样 (index dive) ,而 join optimizer 则用索引统计信息 (index stats ,又称 record per key 或者 density vector ) 。索引采样需要计算谓词范围内的 page 数和 page 平均密度,对于小范围评估非常准确,对于大范围评估误差就比较大,此外,需要读索引数据, I/O 路径比较长,开销有时也是不可忽视的。
谈到统计信息,就会涉及管理框架和统计数据两个部分。令人遗憾的是,在 MySQL 里这两部分都是非常原始的。本文主要讨论管理框架缺陷,同时会涉及数据质量问题。
统计信息管理
我们知道 MySQL 遵循的是计算 ( SQL ,又称 Server ) 和存储 ( Storage Engine ) 分层的设计,在两层之间有一个 handler 接口层。每个存储引擎都需要提供自己的 handler 实现。MySQL 主流存储引擎仍然是 InnoDB 。本文所讨论的统计信息问题正是与 InnoDB 密切相关的。
由于分层设计,统计信息就会存在两种组织方式: 1) Storage Engine 提供采样接口,而在 Server 层基于样本完成各种指标计算,也可以是 2) Storage Engine 提供统计信息,只在 handler 层中提供一些简单的格式适配。除了 8.0 引入的直方图是在 Server 层基于 handler 采样接口实现的,其他统计信息,都是直接从 Storage Engine 读出并在 hander 层适配的。
需要说明的是,商业数据库里广泛应用的直方图,在 MySQL 内核里还只是个配角,究其原因大概有:基于 index dive 的 range optimizer 在 MySQL 主要业务 TP 业务场景中表现还行 ,而 InnoDB 的采样算法 ( row-based random sampling ) 性能问题也限制了应用场景,直到到比较新的 8.0.19 版本 [4] 才发布了重点改进 ( block-based random sampling ) [5] 。
那么, InnoDB 的统计信息支持,有什么问题和影响呢?
总图
下面这个图中绘制了三层的不同对象和模块,从上到下依次是 Server 、handler 和 InnoDB 。图中包含了 Server 和 InnoDB 的统计信息表示,以及适配函数和更新机制。
信息表示
在 SQL 层中,统计信息存于 TABLE
对象和 TABLE_SHARE
对象中。 TABLE
是会话级的(在 MySQL 中,一个会话即一个客户连接),TABLE_SHARE
是全局共享的,语义上 TABLE
和 TABLE_SHARE
是多对一的关系。此外, TABLE
和 TABLE_SHARE
都有相应的缓存,分别称为 table_open_cache
和 table_definition_cache
。 为了优化锁竞争,TABLE
缓存做了哈希分区 ( 每个分区称为一个 instance ) 。
统计信息的表示和 open table 逻辑是密切相关的。open table 简单地讲,如果有 TABLE
对象就复用,否则根据 TABLE_SHARE
构造 ( open_table_from_share
) ,如果 TABLE_SHARE
都没有,那就先从数据字典 ( data dictionary ) 构造 TABLE_SHARE
,再构造 TABLE
。在构造 TABLE
时会将文件大小、page 大小和表行数等统计信息放到 handler::stats
中,但索引统计信息和单列直方图仍然是放在 TABLE_SHARE
中为所有会话 TABLE
所共享的。
在 InnoDB 中,统计信息缓存在 dict_table_t
和 dict_index_t
中,前者包含表级统计信息 ( 行数、主索引字节数和二级索引总字节数 ) ,后者包含索引级统计信息(密度向量、B+树总页数和叶子页数)。而 InnoDB 采用了聚簇主键索引,所以,行数其实也是从主索引获得的。这些信息会持久化在 mysql.innodb_table_stats
和 mysql.innodb_index_stats
两个系统表中。
更新机制
统计信息收集是通过 dict_stats_update_persistent()
函数来完成的,具体收集算法这里不展开,其统计指标更新流程是:
1. 持写锁
2. 统计信息缓存清零
3. 收集表和索引统计信息并更新缓存
4. 释放写锁
5. 持读锁获取缓存的快照
6. 将快照持久化到系统表中
显然,这里持写锁时间是会比较长的,这也可能是 HA_STATUS_NO_LOCK
需求的来源。在 handler::info()
同步信息时通常会带上 HA_STATUS_NO_LOCK
标记,表示读 Storage Engine 统计信息时不持读锁。
在 Server 和 Storage Engine 两层之间的信息同步是 handler::info()
接口负责的。这个接口函数通过一个参数来标记操作内容:
HA_STATUS_VARIABLE 需要同步表级统计信息到 handler::stats (ha_statistics)
HA_STATUS_CONST 需要同步索引级统计信息到 TABLE_SHARE 里的 rec_per_key 结构
HA_STATUS_TIME 需要重新收集统计信息
HA_STATUS_NO_LOCK 从存储层读数据时不持锁 (dict_table_t::stats_latch)
具体标记由调用方根据场景来决定。由于重新收集统计信息时需要更新 dict_table_t
和 dict_index_t
相关字段,而同步统计信息时会读这些字段,这把锁可以保证读写版本是一致。统计信息一般是 8 字节数值,在 64-bit 机器上,这些数值本身的读写可以认为是原子的,统计信息对版本一致性也有一定的容忍度,直观上理解,读的时候不持锁也是可以的。
从总图也可以看到,DML 会将表级统计信息从 InnoDB 同步到 handler::stats
,重新构造 TABLE
时会同步表和索引统计信息,而 ANALYZE
命令除了同步表和索引统计信息之外,还要求重新收集。
Information Schema 和 SHOW INDEX
当发生执行计划回退时,我们通常会试图求证于当前的统计信息,一种办法是使用 SHOW INDEX
命令,另一种是直接读 mysql
库中的两个统计表,或者 information schema 中的相关视图。但这两个命令是绕过 SQL 层的缓存,直接读 InnoDB 中缓存的统计信息,此外,还有专用的内部缓存表,即 mysql.table_stats
和 mysql.index_stats
,其缓存时间由系统变量 information_schema_stats_expiry
控制,默认有效期是一天。但优化器使用的是 SQL 层的缓存,也就是说,如果同步机制本身出了问题,那么,这两个命令其实产生欺骗的。事实上,这个同步机制确实也有点问题。目前并没有办法直接查看 SQL层缓存的统计信息,所以,唯一可信的是 optimizer trace 中的数值,虽然并非原始统计信息,但基本上也可以支持一定程度的还原。
更新机制
重新收集统计信息,有多种触发情况:用户可以主动发起 ANALYZE
命令来重新收集,重建表结束时也会重新收集,此外, InnoDB 的后台统计线程 ( dict0stats_bg.cc
) 还会在修改行数累积到一定数量时 ( persistent 10% 或 transient 1/16 , 见 row_update_statistics_if_needed()
) 重新收集,样本大小分别由 innodb_stats_persistent_sample_pages
和 innodb_stats_transient_sample_pages
控制。考虑到采样开销,这两个参数的默认值是 20 和 8 ,也就是说,不管用户表数据量多大,InnoDB 都只采集 20 个 page 。
重新收集的入口函数是 dict_stats_update_persistent()
。顺便说一句, InnoDB 持久化统计信息是从 5.6.6 开始成为默认配置的 [7] [8] ,而非持久化统计信息继续应用于一些系统表,这两套逻辑还有一定的重叠度。
但是,对于 SQL 层维护的统计信息 ( 如直方图 ) ,由于没有更新计数的支持,所以,只能通过内部定时任务 ( events ) 或者外部定时任务来驱动更新。
问题和影响
数据质量
InnoDB 统计信息对于无论多大的表,默认都只随机采样 20 个 page 。显然,对于这么小的 block-based sampling 样本,算法上很难产生可靠的统计 ,除非数据是趋向于均匀分布的。直方图虽然可以比较好地拟合数据分布,但也需要足够大的随机样本 [6] 。事实上,生产环境查询性能问题,很多是数据倾斜导致的。
时效性
由于有 TABLE 缓存以及 TABLE_SHARE 缓存,什么时候构造 TABLE 对象,其实是不可预知的,换句话说,密度向量什么时候能够更新是没有保证的。理论上,只要会话缓存足够大,若不主动 ANALYZE ,密度向量可能长期没有更新!而新连接由于无可复用的 TABLE 对象,调用了 open_table_from_share()
,其他会话中该表相关的执行计划可能就莫名其妙变了。
顺便说一句, ANALYZE
命令不太常见,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大家误以为后台统计任务会合理地更新信息,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确实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更新,毕竟除了在批量更新或数据导入场景下可能是比较清晰的,其他时机都无从知晓。而且,它还有阻塞查询的概率风险 [9] 。
一致性
从统计流程可以看到,在收集前有一个外部可见的缓存清零操作。也就是说,同步信息时不持读锁的话,除了版本不一致外,还可能读到零。当然 info()
读到零值时会进行一些处理,比如说,对于密度向量,它会认为表中所有记录都是相同的,对于元组数,它会认为是空表。显然,不管是那种处理,对于正常统计规律来讲,都是一个突变。一般来说,统计信息可以容忍一定范围的误差,甚至只要保持统计性质不变,长期不更新都可以,但突变就完全打破了这个基础,业务上就可能有莫名其妙的全表扫描,或者有更好的索引却不选。
在 20 个 page 的默认采样配置下,大概 20~30 ms 就完成了统计更新。但低耗时也掩盖了更多的管理逻辑问题:由于缺乏对统计收集任务的合理协调,实际情况是会有多次毫无意义的重复收集操作。
按说重建表时是要暂停收集统计信息的,但实际上新的统计任务仍然会由修改行数累积触发,当主索引处于 OnlineDDL 状态时,统计指标更新流程清零操作后会跳过搜集,读到零的时间窗口会被急剧放大,直到重建表结束后再恢复正常。随着 OnlineDDL [10] 越来越多的使用,生产环境全表扫描问题越来越多。好消息是,这个问题已经有修复方案了 [11] 。
解决办法
显然,现有更新机制的同步问题和一致性问题,属于程序缺陷,需要修复。 作为短期规避措施, ANALYZE
命令可以加到定时任务,但要修复潜在的阻塞风险 [9] 。
从优化器角度来看,InnoDB 统计信息不论在指标丰富程度还是管理框架方面,基本上无法满足各种优化场景的需要。统计质量导致“看不准” 最优执行计划,属于方案缺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着手:1) 增强估计能力和统计数据支持,2) 限定执行计划搜索空间。虽然都可以有一些人工干预的机制作为短期的过渡方案,但是,在比较大的部署规模下,为产出高效而稳定的执行计划,建立系统化的统计信息管理机制 [12] ,其重要性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参考资料
[1] Chaudhuri, Surajit. “An overview of query optimization in relational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eenth ACM SIGACT-SIGMOD-SIGART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s. 1998.
[2] Selinger, P. Griffiths, et al. “Access path selection in a 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1979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1979.
[3] Leis, Viktor, et al. “Query optimization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and what we found running the Join Order Benchmark.” The VLDB Journal 27.5 (2018): 643-668.
[4] Changes in MySQL 8.0.19,
https://dev.mysql.com/doc/relnotes/mysql/8.0/en/news-8-0-19.html
[5] WL#8777: InnoDB: Support for sampling table data for generating histograms
[6] Chaudhuri, Surajit, Rajeev Motwani, and Vivek Narasayya. “Random sampling for histogram construction: How much is enough?.” ACM SIGMOD Record 27.2 (1998): 436-447.
[7] WL#6189 Turn InnoDB persistent statistics ON by default
[8] Changes in MySQL 5.6.6,
https://dev.mysql.com/doc/relnotes/mysql/5.6/en/news-5-6-6.html
[9] ANALYZE TABLE Is No Longer a Blocking Operation,
https://www.percona.com/blog/2018/03/27/analyze-table-is-no-longer-a-blocking-operation/
[10] WL#5534 Online ALTER
[11] Analyze table leads to empty statistics during online rebuild DDL ,
https://bugs.mysql.com/bug.php?id=98132
[12] Chakkappen, Sunil, et al. “Adaptive statistics in Oracle 12c.” Proceedings of the VLDB Endowment 10.12 (2017): 1813-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