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A 两阶段提交
在分布式事务处理中,全局事务(global transaction)会访问和更新多个局部数据库中的数据,如果要保证全局事务的原子性,执行全局事务 T 的所有节点必须在执行的最终结果上取得一致。X/Open 组织针对分布式事务处理而提出了 XA 规范,使用两阶段提交协议(two-phase commit protocol,2PC)来保证一个全局事务 T 要么在所有节点都提交(commit),要么在所有节点都中止。
提交协议
考虑一个全局事务 T 的事务协调器(transaction coordinator)是 C,当执行 T 的所有事务管理器(transaction manager)都通知 C 已经完成了执行,C 开始启动两阶段提交协议,分为 prepare 和 commit 两个阶段:
prepare 阶段
事务协调器 C 将一条 prepare 消息发送到执行 T 的所有节点上。当各个节点的事务管理器收到 prepare 消息时,确定是否愿意提交事务 T 中自己的部分:如果可以提交,就将所有与 T 相关的日志记录强制刷盘,并记录事务 T 的状态为 prepared,然后事务管理器返回 ready 作为应答;如果无法提交,就发送 abort 消息。
commit 阶段
当事务协调器 C 收到所有节点对 prepare 消息的回应后进入 commit 阶段,C 可以决定是将事务 T 进行提交还是中止,如果所有参与的节点都返回了 ready 应答,则事务 T 可以提交,否则,事务 T 需要中止。之后,协调器向所有节点发送 commit 或 abort 消息,各节点收到这个消息后,将事务最终的状态更改为 commit 或 abort,并写入日志。
优缺点
XA 使用两阶段提交协议的主要优点是原理简介清晰、实现方便。
主要缺点是各个节点需要阻塞等待事务协调器来决定提交或中止。如果事务协调器出现故障,那全局事务就无法获得最终的状态,各个节点可能需要持有锁并等待事务协调器的恢复,这种情况称为阻塞问题,因为事务 T 需要等待协调器恢复而被阻塞。
MySQL 内部 XA
我们知道 MySQL 存在两个日志系统:server 层的 binlog 日志和 storage 层的事务日志(例如,InnoDB 的 redolog 日志),并且支持多个存储引擎。这样产生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事务在多个日志中的原子性,即,要么都提交,要么都中止。
在单个 MySQL 实例中,使用了内部 XA 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server 层作为事务协调器,而多个存储引擎作为事务参与者。
协调器对象
在实例启动时,执行初始化函数 init_server_components 中指定了谁来作为事务协调器:
tc_log = &tc_log_dummy;
...
if (total_ha_2pc > 1 || (1 == total_ha_2pc && opt_bin_log)) {
if (opt_bin_log)
tc_log = &mysql_bin_log;
else
tc_log = &tc_log_mmap;
}
TC_LOG 这个抽象类的意思是 Transaction Coordinator Log,即 XA 事务协调者日志。以 TC_LOG 为基类实现了三种不同的事务协调器子类:
- MYSQL_BIN_LOG 类:如果开启了 binlog,并且有事务引擎,则 XA 协调器为 mysql_bin_log 对象,使用 binlog 物理文件记录事务状态;
- TC_LOG_MMAP 类:如果关闭了 binlog,且存在多个事务引擎,则 XA 协调器为 tc_log_mmap 对象,使用内存数据结构来记录事务状态;
- TC_LOG_DUMMY 类:其他情况,则不需要 XA,tc_log 设置为 tc_log_dummy 对象,但是不做任何事情。
本文主要关注于如何通过内部 XA 保证 binlog 和 InnoDB redolog 的一致性,即,以 binlog 作为协调器的场景。
两阶段提交过程
MySQL 采用了如下的过程实现内部 XA 的两阶段提交:
- Prepare 阶段:InnoDB 将回滚段设置为 prepare 状态;将 redolog 写文件并刷盘;
- Commit 阶段:Binlog 写入文件;binlog 刷盘;InnoDB commit;
两阶段提交保证了事务在多个引擎和 binlog 之间的原子性,以 binlog 写入成功作为事务提交的标志,而 InnoDB 的 commit 标志并不是事务成功与否的标志。
在崩溃恢复中,是以 binlog 中的 xid 和 redolog 中的 xid 进行比较,xid 在 binlog 里存在则提交,不存在则回滚。我们来看崩溃恢复时具体的情况:
在 prepare 阶段崩溃,即已经写入 redolog,在写入 binlog 之前崩溃,则会回滚;
在 commit 阶段,当没有成功写入 binlog 时崩溃,也会回滚;
如果已经写入 binlog,在写入 InnoDB commit 标志时崩溃,则重新写入 commit 标志,完成提交。
崩溃恢复过程
当 XA 控制对象为 binlog 时,MYSQL_BIN_LOG::open_binlog 实现了纯虚函数 TC_LOG::open,作用是初始化并打开 XA 协调者,进入崩溃恢复流程。
首先通过 index 文件找到最后一个 binlog 文件,因为每次在 rotate 到新的 binlog 文件时,会保证没有正在提交的事务,然后将 redolog 进行一次刷盘,这样可以保证之前的 binlog 文件中的事务在 InnoDB 总是提交的。
崩溃恢复时,InnoDB 中会存在一些 prepared 状态的事务,但是还没有进入 committed 状态。调用 binlog_recover 函数,该函数使用 binlog 作为协调者来决定这些事务哪些需要回滚,哪些需要提交。
具体的,这个函数将最后一个 binlog 中完整写入的事务 XID 添加到一个 hash,这些 XID 标志着对应的事务已经完成。实现上,遍历并解析 binlog 文件中的每个 event,遇到 XID-event 时,将其中的 xid 提取出来并加入 hash。
接下来,通过 handler 接口中的 ha_recover 函数将这个 hash 传递给 InnoDB,以此告诉 InnoDB 哪些事务需要回滚。
/*
Call ha_recover if and only if there is a registered engine that
does 2PC, ...
*/
if (total_ha_2pc > 1 && ha_recover(&xids)) goto err1;
在 InnoDB 拿到这个 hash 后,首先调用 innobase_xa_recover 函数得到 InnoDB 中处于 prepared 状态的 xid 集合,然后遍历其中每个 prepared 状态的事务,确定是否需要回滚:
// recovery mode
if (info->commit_list
? info->commit_list->count(x) != 0
: tc_heuristic_recover == TC_HEURISTIC_RECOVER_COMMIT) {
// 1. 如果 XID 在 hash 里,说明 redolog 和 binlog 都已经完成了事务的刷盘,可以提交
hton->commit_by_xid(hton, &info->list[i].id);
} else {
// 2. 如果 XID 不在 hash 里,说明 redolog 完成刷盘,但是 binlog 还没有刷盘,2PC 没有成功,需要回滚
hton->rollback_by_xid(hton, &info->list[i].id);
}
组提交 group commit
事务提交的顺序
MySQL 的内部 XA 机制保证了单个事务在 binlog 和 InnoDB 之间的原子性,接下来我们需要考虑,在多个事务并发执行的情况下,怎么保证在 binlog 和 redolog 中的顺序一致?
早期解决方法
在 MySQL 5.6 版本之前,使用 prepare_commit_mutex 对整个 2PC 过程进行加锁,只有当上一个事务 commit 后释放锁,下个事务才可以进行 prepare 操作,这样完全串行化的执行保证了顺序一致。
存在的问题是,prepare_commit_mutex 的锁机制会严重影响高并发时的性能,在每个事务执行过程中, 都会至少调用 3 次刷盘操作(写 redolog,写 binlog,写 commit),多个小 IO 是非常低效的方式。
组提交
为了提高并发性能,肯定要细化锁粒度。MySQL 5.6 引入了 binlog 的组提交(group commit)功能,prepare 阶段不变,只针对 commit 阶段,将 commit 阶段拆分为三个过程:
- flush stage:多个线程按进入的顺序将 binlog 从 cache 写入文件(不刷盘);
- sync stage:对 binlog 文件做 fsync 操作(多个线程的 binlog 合并一次刷盘);
- commit stage:各个线程按顺序做 InnoDB commit 操作。
其中,每个阶段有 lock 进行保护,因此保证了事务写入的顺序。
实现方法是,在每个 stage 设置一个队列,第一个进入该队列的线程会成为 leader,后续进入的线程会阻塞直至完成提交。leader 线程会领导队列中的所有线程执行该 stage 的任务,并带领所有 follower 进入到下一个 stage 去执行,当遇到下一个 stage 为非空队列时,leader 会变成 follower 注册到此队列中。
这种组提交的优势在于锁的粒度减小,三个阶段可以并发执行,从而提升效率。
5.7 组提交优化:
延迟写 redo 到 group commit 阶段
MySQL 5.6 的组提交逻辑中,每个事务各自做 prepare 并写 redo log,只有到了 commit 阶段才进入组提交,因此每个事务的 redolog sync 操作成为性能瓶颈。
在 5.7 版本中,修改了组提交的 flush 阶段,在 prepare 阶段不再让线程各自执行 flush redolog 操作,而是推迟到组提交的 flush 阶段,flush stage 修改成如下逻辑:
- 收集组提交队列,得到 leader 线程,其余 follower 线程进入阻塞;
- leader 调用 ha_flush_logs 做一次 redo write/sync,即,一次将所有线程的 redolog 刷盘;
- 将队列中 thd 的所有 binlog cache 写到 binlog 文件中。
这个优化是将 redolog 的刷盘延迟到了 binlog group commit 的 flush stage 之中,sync binlog 之前。通过延迟写 redolog 的方式,为 redolog 做了一次组写入,这样 binlog 和 redolog 都进行了优化。
为了更好的理解组提交的过程,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中的图解:[图解MySQL]MySQL组提交(group commit)
代码分析
在 MySQL 8.0 中,binlog 组提交逻辑的主要函数是 MYSQL_BIN_LOG::ordered_commit ,此时引擎层事务已经 prepare,但是还没有写 redolog,并发情况下多个线程将不断涌入这个函数中。
ordered_commit 函数明确地分为了三个阶段,组提交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进入都要调用 MYSQL_BIN_LOG::change_stage 函数。
首先,将当前线程加入 stage 对应的 queue,如果队列为空,则当前线程成为这个 stage 的 leader 线程,负责整个 queue 的执行,如果队列非空,则当前线程进入阻塞状态,等待 commit 完成再被唤醒。
change_stage 的流程是:线程先入队,在释放上一阶段的 lock,最后申请下一阶段的 lock。这样保证了每个时刻,每个 stage 都只有一个线程在执行,从而保证了线程的顺序性。反之,如果先释放上一个 stage lock,再申请入队,后面的线程就可能赶上来,同时申请入队,从而无法保证顺序性。
bool MYSQL_BIN_LOG::change_stage(THD *thd MY_ATTRIBUTE((unused)),
Stage_manager::StageID stage, THD *queue,
mysql_mutex_t *leave_mutex,
mysql_mutex_t *enter_mutex) {
// 入队,并释放上一个 stage lock
// 这里 stage leader 的选举通过 leave_mutex 保证
// Follower 线程会等待直到被 Leader 线程唤醒,然后返回 true
if (!stage_manager.enroll_for(stage, queue, leave_mutex)) {
DBUG_ASSERT(!thd_get_cache_mngr(thd)->dbug_any_finalized());
DBUG_RETURN(true);
}
...
// leader 申请 stage lock,不会有多个线程同时申请
// 因为,只有每个 stage queue 的 leader 会申请 stage lock
// 第一个执行到这里的线程是 leader,后续线程都会在上面的 enroll_for 中等待
if (need_lock_enter_mutex)
mysql_mutex_lock(enter_mutex);
}
具体入队操作在函数 Stage_manager::enroll_for 中:
bool Stage_manager::enroll_for(StageID stage, THD *thd,
mysql_mutex_t *stage_mutex) {
// 参数 queue 可能是一个由 leader 带领的链表
// If the queue was empty: we're the leader for this batch
// 主要执行链表操作
bool leader = m_queue[stage].append(thd);
// 释放上一个 stage 的lock
if (stage_mutex && need_unlock_stage_mutex) mysql_mutex_unlock(stage_mutex);
/*
If the queue was not empty, we're a follower and wait for the
leader to process the queue. If we were holding a mutex, we have
to release it before going to sleep.
*/
if (!leader) {
mysql_mutex_lock(&m_lock_done);
// m_cond_done 条件变量,用于接收 signal
// thd->tx_commit_pending 判断提交是否成功
while (thd->tx_commit_pending) mysql_cond_wait(&m_cond_done, &m_lock_done);
mysql_mutex_unlock(&m_lock_done);
}
return leader;
}
Flush 阶段
change_stage 后 leader 线程进入到 flush 阶段,leader 线程获得 LOCK_log 锁,然后执行 MYSQL_BIN_LOG::process_flush_stage_queue 函数:
int MYSQL_BIN_LOG::process_flush_stage_queue(my_off_t *total_bytes_var,
bool *rotate_var,
THD **out_queue_var) {
my_off_t total_bytes = 0;
// leader 线程在这里取出了当前的 flush queue,将 flush queue 重置为空
// 这个时刻之后进入 ordered_commit 的第一个线程会在 change_stage 里面成为 leader
// 但是会在 change_stage 里等待当前线程释放 flush 阶段的 lock
// 因此,当前执行 flush 的时候,新的 flush queue 中会不断积累多个 follower thd
THD *first_seen = stage_manager.fetch_queue_for(Stage_manager::FLUSH_STAGE);
// redo log 批量刷盘
// log_buffer_flush_to_disk 将 innodb 中 prepared 状态的事务刷入 redolog
// 即,这些事务已经填充了 mtr,并已经申请 logbuffer 的位置了
// 通知 log_writer 线程和 log_flusher 线程将 redolog 刷到指定 LSN
ha_flush_logs(true);
// binlog 批量刷盘
/* Flush thread caches to binary log. */
for (THD *head = first_seen; head; head = head->next_to_commit) {
// 队列中每一个 thd 都进行 cache 刷盘
// 每个线程有两个 binlog cache,分别对应事务型 event 和非事务型 event
std::pair<int, my_off_t> result = flush_thread_caches(head);
// 更新总共的写入bytes
total_bytes += result.second;
}
*out_queue_var = first_seen;
*total_bytes_var = total_bytes;
// 如果 binlog 文件超过了 max_size,则准备 rotate binlog,设置 rotate_var=true
if (total_bytes > 0 &&
(m_binlog_file->get_real_file_size() >= (my_off_t)max_size ||
DBUG_EVALUATE_IF("simulate_max_binlog_size", true, false)))
*rotate_var = true;
}
如果在这一步完成后数据库崩溃,由于协调者 binlog 中不保证有该组事务的记录,所以 MySQL 可能会在重启后回滚该组事务。
Sync 阶段
flush 阶段的 leader 线程带着一个链表进入 sync 阶段的 change_stage 函数,可能成为 sync leader,也可能成为 follower,因为上一个进入 sync stage 的线程,可能还在等更之前的 sync 线程释放 lock,从而在 sync 队列里堆积,这里相当于多个 flush queue 组成了一个 sync queue。
// 每次执行到这里,说明 group leader 进来了,即一个新的group
// sync_counter 是之前进入这里,但是没 sync 的次数,不包括这一次
// get_sync_period() = sync_binlog 表示几个 group 提交一次,而不是几个 thd 提交一次
// if 判断逻辑:
// 1. 如果 (sync_counter + 1 >= get_sync_period()),说明这次会执行 sync
// 那么,稍等一会,更多的 thd 进入到 sync queue,再一同提交
// 2. 如果这次不执行 sync,没有必要等待
//
// 特殊情况:
// 1. sync_binlog=0:每次 sync 都要等待,增加组内 thd 个数
// 2. sync_binlog=1:每次 sync 都要等待,因为每次都要提交
if (!flush_error && (sync_counter + 1 >= get_sync_period()))
stage_manager.wait_count_or_timeout(
opt_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no_delay_count,
opt_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delay, Stage_manager::SYNC_STAGE);
// leader 线程在这里取出了当前的 sync queue
// 当前 queue sync 的时候,新的 sync queue 中会积累多个 flush queue
// 可以预料,没到达 sync_period 的时候,当前线程快速通过 sync stage
// 新的 sync queue 比较短就会被取出
// 如果到达了 sync_period,新的 sync queue 就会积压更多的 flush queue
final_queue = stage_manager.fetch_queue_for(Stage_manager::SYNC_STAGE);
if (flush_error == 0 && total_bytes > 0) {
// 每调用一次 sync 把 sync_counter +1
// 如果 sync_counter 没到达 sync_period 直接进入 commit stage
std::pair<bool, bool> result = sync_binlog_file(false);
sync_error = result.first;
}
如果在这一步完成后数据库崩溃,由于协调者 binlog 中已经有了事务记录,MySQL 会在重启后通过 flush 阶段中 redolog 刷盘的数据继续进行事务的提交。
Commit 阶段
依次将 redolog 中已经 prepare 的事务在引擎层提交,commit 阶段不用刷盘,因为 flush 阶段中的 redolog 刷盘已经足够保证数据库崩溃时的数据安全了。
commit 阶段队列的作用是承接 sync 阶段的事务,完成最后的引擎提交,使得 sync 可以尽早的处理下一组事务,最大化组提交的效率。
// opt_binlog_order_commits 是否由 leader 一起做 commit
if (opt_binlog_order_commits &&
(sync_error == 0 || binlog_error_action != ABORT_SERVER)) {
// 由commit leader对队列中的所有thd进行commit
if (change_stage(thd, Stage_manager::COMMIT_STAGE, final_queue,
leave_mutex_before_commit_stage, &LOCK_commit)) {
DBUG_RETURN(finish_commit(thd));
}
THD *commit_queue =
stage_manager.fetch_queue_for(Stage_manager::COMMIT_STAGE);
// 对 queue 中每个线程执行 ha_commit_low,完成事务提交
process_commit_stage_queue(thd, commit_queue);
mysql_mutex_unlock(&LOCK_commit);
} else {
// 如果不进行 order commit,那么 sync leader 还没有 change stage
// 需要我们手动释放 sync lock
if (leave_mutex_before_commit_stage)
mysql_mutex_unlock(leave_mutex_before_commit_stage);
}
// 通知队列中所有等待的线程
// 通过 thd->tx_commit_pending 标志来通知 thd
// follower 线程被唤醒后调用 finish_commit
// 如果发现事务没有提交,会调用 ha_commit_low, 此时就不能保证 commit 的顺序了。
stage_manager.signal_done(final_queue);
(void)finish_commit(thd);
// do_rotate 标志位在 flush 阶段被设置
if (DBUG_EVALUATE_IF("force_rotate", 1, 0) ||
(do_rotate && thd->commit_error == THD::CE_NONE &&
!is_rotating_caused_by_incident)) {
bool check_purge = false;
mysql_mutex_lock(&LOCK_log);
// 进行 binlog rotate 操作
int error = rotate(false, &check_purge);
mysql_mutex_unlock(&LOCK_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