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管理
在计算系统中,变量、中间数据一般存放在系统存储空间中,只有在实际使用时才将它们从存储空间调入到中央处理器内部进行运算。通常存储空间可以分为两种:内部存储空间和外部存储空间。内部存储空间访问速度比较快,能够按照变量地址随机地访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RAM(随机存储器),或电脑的内存;而外部存储空间内所保存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即使掉电后数据也不会丢失,这就是通常所讲的ROM(只读存储器),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电脑的硬盘。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讨论内部存储空间的管理。
由于实时系统中对时间要求的严格性,内存分配往往要比通用操作系统要求苛刻得多。
- 首先,分配内存的时间必须是确定的。一般内存管理算法是根据需要存储的数据的长度在内存中去寻找一个与这段数据相适应的空闲内存块,然后将数据存储在里面。而寻找这样一个空闲内存块所耗费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因此对于实时系统来说,这就是不可接受的,实时系统必须要保证内存块的分配过程在可预测的确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实时任务对外部事件的响应也将变得不可确定。
- 其次,随着内存不断被分配和释放,整个内存区域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碎片(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申请了一些内存,其中一些释放了,导致内存空间中存在一些小的内存块,它们地址不连续,不能够作为一整块的大内存分配出去),系统中还有足够的空闲内存,但因为它们地址并非连续,不能组成一块连续的完整内存块,会使得程序不能申请到大的内存。对于通用系统而言,这种不恰当的内存分配算法可以通过重新启动系统来解决(每个月或者数个月进行一次),但是对于那些需要常年不间断地工作于野外的嵌入式系统来说,就变得让人无法接受了。
最后,嵌入式系统的资源环境也是不尽相同,有些系统的资源比较紧张,只有数十KB的内存可供分配,而有些系统则存在数MB的内存,如何为这些不同的系统,选择适合它们的高效率的内存分配算法,就将变得复杂化。
RT-Thread操作系统在内存管理上,根据上层应用及系统资源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提供了不同的内存分配管理算法。总体上可分为两类:静态分区内存管理与动态内存管理,而动态内存管理又根据可用内存的多少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小内存块的分配管理(小内存管理算法),另一种是针对大内存块的分配管理(SLAB管理算法)。- 动态内存管理
- 更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