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回收

因为 C 语言并不具备自动的内存回收功能,所以 Redis 在自己的对象系统中构建了一个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技术实现的内存回收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程序可以通过跟踪对象的引用计数信息,在适当的时候自动释放对象并进行内存回收。

每个对象的引用计数信息由 redisObject 结构的 refcount 属性记录:

  1.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2.  
  3. // ...
  4.  
  5. // 引用计数
  6. int refcount;
  7.  
  8. // ...
  9.  
  10. } robj;

对象的引用计数信息会随着对象的使用状态而不断变化:

  • 在创建一个新对象时,引用计数的值会被初始化为 1
  • 当对象被一个新程序使用时,它的引用计数值会被增一;
  • 当对象不再被一个程序使用时,它的引用计数值会被减一;
  • 当对象的引用计数值变为 0 时,对象所占用的内存会被释放。

表 8-12 列出了修改对象引用计数的 API ,这些 API 分别用于增加、减少、重置对象的引用计数。


表 8-12 修改对象引用计数的 API

函数作用
incrRefCount将对象的引用计数值增一。
decrRefCount将对象的引用计数值减一,当对象的引用计数值等于 0 时,释放对象。
resetRefCount将对象的引用计数值设置为 0 ,但并不释放对象,这个函数通常在需要重新设置对象的引用计数值时使用。

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创建对象、操作对象、释放对象三个阶段。

作为例子,以下代码展示了一个字符串对象从创建到释放的整个过程:

  1. // 创建一个字符串对象 s ,对象的引用计数为 1
  2. robj *s = createStringObject(...)
  3.  
  4. // 对象 s 执行各种操作 ...
  5.  
  6. // 将对象 s 的引用计数减一,使得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 0
  7. // 导致对象 s 被释放
  8. decrRefCount(s)

其他不同类型的对象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