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程序入口点 _start
我们在第一章中,曾自己重写了一个 C runtime 的入口点 _start
,在那里我们仅仅只是让它死循环。但是现在,类似 C runtime ,我们希望这个函数可以为我们设置内核的运行环境(不妨称为 kernel runtime ) 。随后,我们才真正开始执行内核的代码。
但是具体而言我们需要设置怎样的运行环境呢?
第一条指令
在 CPU 加电或 reset 后,它首先会进行 自检 (POST, Power-On Self-Test) ,通过自检后会跳转到 启动代码(bootloader) 的入口。在 bootloader 中,我们进行外设探测,并对内核的运行环境进行初步设置。随后, bootloader 会将内核代码从硬盘 load 到内存中,并跳转到内核入口,正式进入内核。
所以 CPU 所执行的第一条指令是指 bootloader 的第一条指令。
幸运的是, 我们已经有现成的 bootloader 实现 — OpenSBI 固件(firmware)。
firmware 固件
在计算中,固件是一种特定的计算机软件,它为设备的特定硬件提供低级控制进一步加载其他软件的功能。固件可以为设备更复杂的软件(如操作系统)提供标准化的操作环境,或者,对于不太复杂的设备,充当设备的完整操作系统,执行所有控制、监视和数据操作功能。 在基于 x86 的计算机系统中, BIOS 或 UEFI 是一种固件;在基于 riscv 的计算机系统中,OpenSBI 是一种固件。
OpenSBI 固件运行在特权级别很高的计算机硬件环境中,即 riscv64 cpu 的 M Mode (CPU 加电后也就运行在 M Mode) ,我们将要实现的 OS 内核运行在 S Mode , 而我们要支持的用户程序运行在 U Mode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 S Mode 。
riscv64 的特权级
如图所示,共有如下几个特权级:
从 U 到 S 再到 M,权限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你可以使用更多的特权指令,访需求权限更高的寄存器等等。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指令来修改 CPU 的当前特权级。而当当前特权级不足以执行特权指令或访问一些寄存器时,CPU 会通过某种方式告诉我们。
OpenSBI 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 CPU 从 M Mode 切换到 S Mode ,接着跳转到一个固定地址 0x80200000,开始执行内核代码。
riscv64 的 M Mode
M-mode(机器模式,缩写为 M 模式)是 RISC-V 中 hart(hardware thread,硬件线程)可以执行的最高权限模式。在 M 模式下运行的 hart 对内存,I/O 和一些对于启动和配置系统来说必要的底层功能有着完全的使用权。
riscv64 的 S Mode
S-mode(监管者模式,缩写为 S 模式)是支持现代类 Unix 操作系统的权限模式,支持现代类 Unix 操作系统所需要的基于页面的虚拟内存机制是其核心。
接着我们要在 _start
中设置内核的运行环境了,我们直接来看代码:
# src/boot/entry64.asm
.section .text.entry
.globl _start
_start:
la sp, bootstacktop
call rust_main
.section .bss.stack
.align 12
.global bootstack
bootstack:
.space 4096 * 4
.global bootstacktop
bootstacktop:
可以看到之前未被定义的 .bss.stack 段出现了,我们只是在这里分配了一块
的内存作为内核的栈。之前的 .text.entry 也出现了:我们将 _start
函数放在了 .text 段的开头。
我们看看 _start
里面做了什么:
- 修改栈指针寄存器
sp
为 .bss.stack 段的结束地址,由于栈是从高地址往低地址增长,所以高地址是栈顶; - 使用
call
指令跳转到rust_main
。这意味着我们的内核运行环境设置完成了,正式进入内核。
我们将 src/main.rs
里面的 _start
函数删除,并换成 rust_main
:
// src/main.rs
#![feature(global_asm)]
global_asm!(include_str!("boot/entry64.asm"));
#[no_mangle]
pub extern "C" fn rust_main() -> ! {
loop {}
}
到现在为止我们终于将一切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要配合 OpenSBI 运行我们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