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式布局
自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响应式布局这个词经常出现在 Web 设计和开发领域,它让 Web 页面在不同尺寸的设备上都具有良好的浏览体验。
开始之前
在讲解响应式布局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基础知识,只有对它们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做响应式布局时选取合适的技术方案。
像素
像素这个单位很常见,指的是图像中最小的单位,一个不可再分割的点,在计算机屏幕上一般指屏幕上的一个光点。例如常见的描述中 iPhone X 的分辨率是 1125x2436,一般指的是在长和宽上像素点的个数。但是在 Web 开发中,我们知道 iPhone X 的像素是 375x812,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里需要讲到设备像素(Device Pixels)和虚拟像素,也可以叫 CSS 像素(CSS Pixels)或者逻辑像素,后面我们统一使用 CSS 像素这个称呼,在 Android 开发中可以叫设备无关像素(Device Independent Pixel,简写 dip)。设备像素很好理解,对应屏幕上光点的数量。
在科技发展到今天,屏幕分辨率已经达到人眼无法区分单个像素的程度,人眼无法在 iPhone X 宽不到 7cm 的屏幕上数出 1125 个像素点。Web 开发人员眼中的 1px 可能对应多个设备像素,Peter-Paul Koch 在他的博文中有详细的讲解《A pixel is not a pixel is not a pixel》。
比如在 iPhone X 上,设备像素是 1125x2436,而 CSS 像素是 375x812,那么一个 CSS 像素对应的是长和宽各 3 个设备像素,9个设备像素点。
1 css pixel = 3 x 3 device pixels
那个这个比值 3 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设备像素比(Device Pixel Ratio),简称为 DPR。DPR 它并不是一个单位,而是一个比值,这个比值可以在浏览器中通过 JavaScript 代码获取。
// 设备像素比,在 iPhone X 中等于 3,在 iPhone 6 中等于 2
window.devicePixelRatio
EM vs REM
EM
EM 是相对单位,相对于元素自身的 font-size
,它不像像素是固定的单位,因此很适合用来做响应式布局。
<style>
h1 {
font-size: 20px;
margin: 1em; /* 1em = 20px */
}
p {
font-size: 14px;
padding: 1em; /* 1em = 14px */
}
.outer {
font-size: 12px;
}
.inner {
font-size: 2em;
padding: 1em; /* 1em = 24px*/
}
</style>
<div class="outer">
<div class="inner"></div>
</div>
如果当前元素没有设置 font-size
,那么 1em 实际大小是多少?
p {
padding: 1em; /* 1em 等于多少像素*/
}
在上面的代码中没有设置 <p>
的 font-size
,它会从继承父元素的字体大小,如果父元素也没有设置字体大小,会一直找到根元素 <html>
,而 <html>
元素的默认 font-size
一般是 16px。有的元素有默认的字体大小,比如 <h1>
的 font-size
默认等于 2em,最终计算还是会追溯到最外层。
<html>
<head></head>
<body>
<p>1em = 16px</p>
</body>
</html>
REM
REM = Root EM,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根元素的 EM,是根据根元素来计算出CSS 像素点的大小。根元素就是 <html>
,而它的默认字体大小是 16px。
h1 {
font-size: 20px;
margin: 1rem; /* 1rem = 16px */
}
p {
font-size: 1rem; /* 1rem = 16px */
}
所以,如果我们改变根元素的字体大小,页面上所有使用 rem 的元素都会被重新计算元素属性并重绘。
EM vs REM
EM 和 REM 都是相对单位,两者都可以用来做响应式布局的单位。根据它们的特性,EM 和 REM 互有优劣。
- EM - 对于模块化的页面元素比较好,比如 Web Components 标签,标签内的元素都根据父元素计算像素大小,只需设置最外层父元素的字体大小可同时影响子元素,保持自定义元素具有一定的模块封闭性。但,EM 比较难以追溯,需要逐层向上排查显示设置了字体大小的元素。
- REM - 方便是 REM 最大的好处,只需知道
<html>
的字体大小即可计算当前的实际像素大小。
有的开发者全部都用 REM,有些开发者全部用 EM,这其实都是不合理的用法。开发者应该视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单位,但在现在的环境下,REM 使用的更广泛一些。
开发者根据设计师提供的 UE 图进行开发时,测量出来的大小单位一般是像素,如果需要转换为 REM,可以采用 PostCSS 的插件 postcss-px2rem
自动转换为 rem 单位。
vw
, vh
,百分比
vw
和 vh
vw 和 vh 现在还不常见,但也逐渐开始被开发者使用,特别是在布局上。
- vw - viewport width,视口宽度,1vw = 1% 视口宽度
- vh - viewport height,视口高度,1vh = 1% 视口高度
vw 和 vh 的逻辑比较简单,100vw = 100% 视口宽度,视口(viewport)会在后面详细讲解。下面的代码演示如何在 iPhone X 上计算 vw 的实际 CSS 像素大小,vh 的计算方法和 vw 一样。
<html>
<head>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style>
p {
width: 50vw; /* 1vw = 1 / 100 * 375px = 3.75px */
}
</style>
</head>
<body>
<p>50vw = 50% viewport width = 50% * 375px = 187.5px</p>
</body>
</html>
浏览器对 vw 和 vh 支持相对较晚,目前在 Android 4.4 以下的 Android Browser 上还不支持,但是国内主流应用的 WebView 内核都是自己定制的,内核版本都高于系统自带的,因此在国内 vw 和 vh 的支持度比 Can I Use 统计的要高很多,而且随着版本的推移,vw 和 vh 会更流行。
vw
, vh
vs 百分比
现在我们知道了,1vw = 1% 视口宽度,那么它们是不是等价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的代码,同样还是以 iPhone X 为例。
<html>
<head>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style>
.p1 {
width: 50vw; /* 1vw = 1 / 100 * 375px = 3.75px */
}
.outer {
width: 80vw;
}
.p2 {
width: 50%;
}
</style>
</head>
<body>
<p class="p1">50vw = 187.5px</p>
<section class="outer">
<p class="p2">50% = 150px</p>
</section>
</body>
</html>
将上面的代码在浏览器中运行,发现第二个 <p>
标签的实际宽度为 150px,不是 187.5px。其实原理非常简单,就和 EM 和 REM 一样,百分比相对于父元素的宽度来计算,而 vw
根据视口的宽度来计算。
所以再回顾上面的例子中的第二个 <p>
标签,.outer
元素的宽度为 80vw = 300px,那么其子 <p>
标签的宽度为 300px * 50% = 150px。
除 vw 和 vh 外,还有 vmin 和 vmax 元素,这里就不继续展开,感兴趣的开发者可以访问 《Fun with Viewport Units》了解更多,这篇文章中对 vw 和 vh 讲的很详细,还有不少示例。
Web 开发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单位,如 in(英尺),mm(毫米),cm(厘米)等,但因为使用的不多,开发者仅作了解就可以。
弹性框
上面我们讲到了百分比和 vw/vh,它们都可以用来实现响应式的布局,但是不如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弹性框灵活,它不是单位,而是一种布局方式。
区别于传统的布局方式,如标准文档流、浮动布局和定位布局,弹性框(flexbox)布局更加灵活,弹性框中的元素可以弹性伸缩,可以定义排版方向,还可以指定 flex 元素的顺序。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style>
.container {
display: flex; /* 设置容器为弹性布局 */
}
.box {
width: 100px;
height: 30vh;
}
.b1 {
background: #009;
}
.b2 {
background: #06c;
}
.b3 {
background: #39f;
}
.b4 {
background: #6cf;
width: 50px;
}
</style>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box b1"></div>
<div class="box b2"></div>
<div class="box b3"></div>
<div class="box b4"></div>
</div>
上面的例子在浏览器中的表现如下图所示,我们能看到,每个 <div>
元素都是横排,这是因为弹性布局默认排列为横向排列,我们可以通过 flex-direction
属性决定排列方向,同时在小于 350px 宽的浏览器里,会按比例自动缩小每个 <div>
的宽度。
从上面的例子中,能发现,有两个重要的角色需要开发者关注,一个是容器,一个是其子元素。
容器样式属性
容器指的是 display: flex
的元素,它可以定义其他的属性,决定子元素的排列,如下。
flex-direction
- 定义主轴方向,即子元素的排列方向,取值为row
,row-reverse
,column
和column-reverse
,默认为row
,即水平从左到右flex-wrap
- 默认情况下,弹性布局会将所有元素都压缩到一行,可以通过设置flex-wrap
告诉浏览器在适当时候换行,取值为nowrap
,wrap
和wrap-reverse
,默认为nowrap
flex-flow
- 这个属性值是flex-direction
和flex-wrap
的简写,如flex-flow: row nowrap
,等价于flex-direction: row; flex-wrap: nowrap
justify-content
- 定义子元素在主轴上对齐方式,取值为flex-start
,flex-end
,center
,space-between
,space-around
,默认为flex-start
align-items
- 定义子元素在垂直于主轴的交叉轴的排列方式,取值为stretch
,flex-start
,flex-end
,center
,baseline
,默认为stretch
,即如果没设置高度,将填满交叉轴方向align-content
- 定义了子元素在多条轴线上的对齐方式,如果只使用了一条轴线,那该属性不起作用,取值为flex-start
,flex-end
,center
,space-between
,space-between
,space-around
和stretch
,默认为stretch
在弹性布局之前,开发者如果要实现子元素水平和垂直居中会比较麻烦,在弹性布局中,非常容易实现,只需要在容器上设置轴线对齐方式,如下代码所示。
.container {
display: flex; /* 设置容器为弹性布局 */
justify-content: center; /* 设置在主轴上居中对齐 */
align-items: center; /* 设置在交叉轴上居中对齐 */
}
子元素样式属性
同样,子元素也有很多新增的样式属性,如下:
order
- 设置子元素在主轴方向上的顺序,取值为数字,从小到大排列,默认为 0flex-grow
- 定义子元素的放大比例,取值为数字,默认为 0flex-shrink
- 定义子元素的缩小比例,取值为数字,默认为 1flex-basis
- 定义在分配多余空间之前,子元素的默认大小,默认为auto
flex
- 是flex-grow
,flex-shrink
和flex-basis
的简写,默认值为0 1 auto
align-self
- 覆盖父元素的align-items
属性,可以让子元素自身采用不同的对齐方式,默认为auto
,继承父元素的align-items
弹性布局非常灵活,属性值也足够应对大部分复杂的场景。可以阅读这篇文章查看详细的介绍《A Complete Guide to Flexbox》。
那么,开始之前需要了解的内容就到这了,接下来看如何实现响应式布局。
设置 viewport
支持响应式第一步,需要做的是设置页面的 viewport
。移动端网页会在头部书写 viewport 的元标签,它告诉浏览器页面多大尺寸,是否需要缩放。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想要理解 viewport 可以阅读 Peter-Paul Koch 写的三篇文章,《A tale of two viewports — part one》,《A tale of two viewports — part two》,《Meta viewport》。
在早期,移动设备经常需要打开 PC 端的网页,早期的移动设备设备像素比较低,多为 320px,而 PC 端的网页宽度一般都很大,所以,如果将 PC 端的网页在移动设备上打开,会因为页面太窄而导致布局错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浏览器会将页面默认 viewport 设置为一个较大的值(Safari 默认是 980px),所以 PC 端的网页在移动设备浏览器上都能正常打开,只是元素看上去比较小。
在上面的例子中,viewport 的值 width=device-width
,告诉浏览器用 屏幕宽度(单位为 CSS 像素)来作为页面宽度渲染,在 iPhone X 下是 375px,不同的设备宽度可能不一样。这个视口被 Peter-Paul Koch 称为理想视口(ideal viewport),也是体验最好的视口大小。
viewport 元标签的取值有 6 种,如下表所示
字段名 | 取值 | 说明 |
---|---|---|
width | 正整数,device-width | 定义视口的宽度,单位是 CSS 像素,如果等于 device-width,则为理想视口宽度 |
height | 正整数,device-height | 定义视口的高度,单位是 CSS 像素,如果等于 device-height,则为理想视口高度 |
initial-scale | 0 - 10 | 初始缩放比例,允许小数点 |
minimum-scale | 0 - 10 | 最小缩放比例,必须小于等于 maximum-scale |
maximum-scale | 0 - 10 | 最大缩放比例,必须大于等于 minimum-scale |
user-scalable | yes/no | 是否允许用户缩放页面,默认是 yes |
确保内容不会超出 viewport
设置了 viewport 为理想视口,如果在 iPhone X 上,有元素的宽度超出了 375px,那么就会溢出到视口外面,导致出现横向滚动条。无论是在 PC 端,还是移动端,用户的都习惯上下滚动,而不是左右滚动,强迫用户横向滚动或者缩小页面来浏览全部的内容,体验很不好。
因此,不能期望设置 viewport 宽度能解决适配问题,还需要开发者记住以下原则。
- 不要使用大的固定宽度的元素,如果不考虑穿戴式设备,不要设置大于 320px 的宽度
- 不应该让内容在某一个特定宽度的 viewport 下才能正常显示
- 使用相对单位或者媒体查询让元素在不同大小的视口下适配
对于图片或者视频等嵌入式的元素,可以在站点 CSS 中添加下面的代码。
img, embed, object, video {
max-width: 100%; /* 设置 img 等元素最大宽度威 100% */
}
使用媒体查询
媒体查询(media query)让开发者可以有选择性的应用不同 CSS,媒体查询提供了简单的判断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备特征应用不同样式,比如设备的宽度、类型、方向等,可以参考 MDN 上的文档《CSS 媒体查询》。
<!-- 在 viewport 宽度大于 600px 时,应用 example.css 中的样式 -->
<link ref="stylesheet" href="example.css" media="min-width: 600px">
<style>
/* 如果设备类型为屏幕并且 viewport 小于 800px 宽,设置 body 背景颜色为灰色 */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 800px) {
body {
background: #ccc;
}
}
</style>
如果需要使用媒体查询应用的样式比较多,可以独立为一个文件,通过在 <link>
标签中设置媒体查询条件。
媒体查询支持很多设备特征,常用的主要是 viewport 的宽高和设备方向,如下表所示。
设备特征 | 取值 | 说明 |
---|---|---|
min-width | 数值,如 600px | 视口宽度大于 min-width 时应用样式 |
max-width | 数值,如 800px | 视口宽度小于 max-width 时应用样式 |
orientation | portrait|landscape | 当前设备方向,portrait 垂直,landscape 水平 |
如何选择 min-width
和 max-width
的取值,我们称为选择断点,主要取决于产品设计本身,没有万能媒体查询的代码。但经过实践,我们也总结了一套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断点,代码如下。
/* 很小的设备(手机等,小于 600px)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600px) { }
/* 比较小的设备(竖屏的平板,屏幕较大的手机等, 大于 600px)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600px) { }
/* 中型大小设备(横屏的平板, 大于 768px)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768px) { }
/* 大型设备(电脑, 大于 992px)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992px) { }
/* 超大型设备(大尺寸电脑屏幕, 大于 1200px)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1200px) { }
如果要对细分屏幕大小进行适配,可以查看文章,列出了详细的常见设备的媒体查询条件,《media queries for common device breakpoints》。
最佳实践
响应式文字
大多数用户阅读都是从左到右,如果一行文字太长,用户阅读下一行时容易出错,或者用户只会读一行文字的前半部分,而略读后半部分。在上世纪就有研究表明,一行 45 ~ 90 个英文字符是最好的,当然这要看是什么字体,一个中文汉字一般对应两个英文字符,所以,对于中国用户来说,一行文字合理的数量应该是 22 ~ 45 个字符。
字体大小对阅读体验同样重要,基本字体一般不小于 16px,行高大于 1.2em。
p {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2em; /* 1.2em = 19.2px */
}
而设备的尺寸多种多样,如果设计师希望在平板上将字体设置为 18px,开发者可以使用前面讲到的 REM 和媒体查询,代码如下。
/* 在屏幕宽度大于 600px 的设备上使用下面的样式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600px) {
p {
font-size: 1.125rem; /* 1.125rem = 16px * 1.125 = 18px */
}
}
响应式图片
一图胜千言,图片占网页流量消耗的 60%,可见其在 Web 的重要性。在上文提到图片不要超出视口的宽度,给图片设置 max-width: 100%
,这确实非常有作用,那还有没有其他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图片的质量
现代设备的 DPR (设备像素比)都很高,iPhone X 的 DPR 是 3,因此如果我们用 375px 宽的图片在 iPhone X 上显示,实际只能利用它三分之一的设备像素点,会让图片看起来很模糊,视觉体验较差。如果我们都用 3 倍分辨率的图片来显示,实际屏幕较小的设备无法完全显示如此高清晰度的图片,就会在显示时进行压缩,这对于实际屏幕比较小的设备来说会浪费较多带宽。
为此,图片质量也需要能响应式。
<!-- 响应式图片 -->
<img
srcset="example-320w.jpg 320w,
example-480w.jpg 480w,
example-800w.jpg 800w"
sizes="(max-width: 320px) 280px,
(max-width: 480px) 440px,
800px"
src="example-800w.jpg" alt="An example image">
这里 sizes
和 srcset
很多开发者比较陌生。在兼容性不好的浏览器里,会继续使用默认 src
属性中的图片。
srcset
定义了几组图片和对应的尺寸,格式比较简单,主要的两个部分是图片地址和图片固有宽度,单位为像素,但是这里使用 w
代替 px
。
sizes
定义了一组媒体查询条件,并且指名了如果满足媒体查询条件之后,使用特定尺寸的图片。
如果开发者书写了上面代码中的图片,浏览器会根据下面的顺序加载图片。
- 获取设备视口宽度
- 从上到下找到第一个为真的媒体查询
- 获取该条件对应的图片尺寸
- 加载
srcset
中最接近这个尺寸的图片并显示
所以,如果我们在视口宽度为 375px 的设备上,会采用最接近 440px 的图片,example-480w.jpg
。
如果对 srcset
和 sizes
还想了解更多,可以访问 MDN 的文档《响应式图片》。
图片艺术方向
我们提到将图片的 max-width
设置为 100%,图片就会在手机屏幕上压缩到视口的宽度,如果这张图片实际上很大,图片中的内容就会看不清,特别是如果图片主要内容集中在中间,如人像,浏览效果会比较差。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好的方式是在不同的屏幕尺寸下采用不同的图片,让主要内容保持在视口中间,如下图。
HTML 标准中有一个标签 <picture>
,允许我们在其中设置多个图片来源,就和 <video>
,<audio>
标签一样。
<picture>
<source media="(max-width: 799px)" srcset="example-480w-portrait.jpg">
<source media="(min-width: 800px)" srcset="example-800w.jpg">
<img src="example-800w.jpg" alt="An example img">
</picture>
<picture>
标签的作用和上面在 <img>
中设置 sizes
和 srcset
一样,都能在不同的设备宽度下显示不同的图片,笔者更建议使用 <picture>
实现此效果。
图片的其他注意事项
响应式布局在 PWA 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实现响应式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响应式图片是否会带来性能问题。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 对图片进行懒加载
- 对于小的简单的图片,可以使用矢量图或者字体,保证在不同尺寸设备下都很清晰
- 对于尺寸小的图片,可以使用 Data URI 的方式,将图片转成 base64 内联在 CSS 或者 HTML 中,避免请求,但这样同样无法利用 HTTP 缓存,因此一般只对小于 1.5K 的图片做处理
- 挑选恰当的图片格式,PNG,JPEG 等,可以在 Android 下使用 WebP 格式
- 对图片进行压缩和优化
- 采用 CSS 和 CSS 动画代替一些简单的图片和动态图,如加载中 GIF 图
响应式布局
利用相对单位、flexbox、媒体查询等技术,开发者能应付各种类型的页面和布局,为了方便开发者能够快速上手,下面介绍 5 种常见的响应式布局模式。这些模式最初由 Luke Wroblewski 总结并提出。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些响应式布局,笔者准备了 5 个例子。
# 从 GitHub 下载代码到本地 pwa-book-demo 目录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avas-project/pwa-book-demo.git
# 进入到 chapter02/responsive-web-design 目录
$ cd chapter02/responsive-web-design
# 安装 npm 依赖
$ npm install -g edp
# 启动 chapter02 responsive-web-design 示例
$ edp ws start
启动完成之后,访问 http://localhost:8848/
能看到 5 个不同的目录,如 mostly-fluid,点击目录里的 index.html
就能看到不同模式的效果,尝试拖动改变浏览器的大小吧。
第一种:大体流动(Mostly Fluid)
大体流动布局的主要特点是在大屏幕上,内容区域宽度是固定的,因此在多数设备上,主要布局结构并没有很大改变,如果屏幕宽度大于内容区域,就在内容左右留白。而在视窗宽度较窄时,会逐渐掉落呈堆放,如下图所示。
大体流动布局比较简单,往往只需要少量的媒体查询就可以实现,如下代码所示。
<style>
.box {
width: 100%;
height: 150px;
}
/* 设置各个区块的颜色 */
.b1 {
background: #009;
}
.b2 {
background: #06c;
}
.b3 {
background: #39f;
}
.b4 {
background: #6cf;
}
.b5 {
background: #cff;
}
/* 在大于 450px 时,将 .b2, .b3 宽度设置为 50%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450px) {
.b2, .b3 {
width: 50%;
}
}
/* 在大于 800px 时,将 .b1, .b2 宽度设置为 50%,让 .b3, .b4, .b5 平分一行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800px) {
.b1, .b2 {
width: 50%;
}
.b3, .b4, .b5 {
width: 33.333333%;
}
}
/* 定义最大宽度为 980px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980px) {
.container {
max-width: 980px;
margin: auto;
}
}
</style>
...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box b1"></div>
<div class="box b2"></div>
<div class="box b3"></div>
<div class="box b4"></div>
<div class="box b5"></div>
</div>
第二种:列掉落 (Column Drop)
列掉落,布局中的每列随着宽度变小而逐个掉落,在视口最小的时候,每个元素都纵向堆放。和大体流动布局不同点在于,列掉落布局不会设置最大宽度,如果视口足够大,列掉落布局也会填满整个页面。媒体查询的断点选择需要根据网页本身的内容来选择。
列掉落比大体流动布局要简单,代码如下。
<style>
/* 在大于 450px 时,将 .b1 和 .b2 放置在同一行,分别占据 30% 和 70%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450px) {
.b1 {
width: 30%;
}
.b2 {
width: 70%;
}
}
/* 在大于 800px 时,.b1, .b3 各占 20% 区域,.b2 在中间占 60%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800px) {
.b1, .b3 {
width: 20%;
}
.b2 {
width: 60%;
}
}
</style>
...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box b1"></div>
<div class="box b2"></div>
<div class="box b3"></div>
<div class="box b4"></div>
<div class="box b5"></div>
</div>
第三种:布局移位(Layout Shifter)
布局移位是最灵活的布局方式,它不仅仅将元素按照从前到后,从上到下排列,有时还会改变元素的位置。
代码如下:
<style>
/* 在大于 800px 时,将 .b1 和 .b4 放置在同一行,分别占据 20% 和 80%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800px) {
.b1 {
width: 20%;
}
.b4 {
width: 80%;
}
}
</style>
...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box b1"></div>
<div class="box b4">
<div class="box b2"></div>
<div class="box b3"></div>
</div>
</div>
第四种:微调(Tiny Tweaks)
微调,意思就是在视口发生变化时,对内容进行一些小的调整,比如调整字体、图片大小或者元素间距等。
<style>
.b1 {
background: #39f;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top: 10%;
font-size: 1em;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450px) {
.b1 {
font-size: 2em;
}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800px) {
.b1 {
font-size: 4em;
}
}
</style>
...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box b1">字体大小</div>
</div>
第五种:画布溢出(Off Canvas)
在画布溢出布局中,内容不是从上到下的,而是将不常用的内容,比如应用菜单和导航栏,折叠起来,留下一个打开的入口,只有当屏幕足够大的时候才显示。画布溢出布局很常见,不仅在 Web App 中,在 Native App 中使用更多。这样的布局一般都需要配合 JavaScript 使用。
在示例中,我们通过 transform: translate(-275px, 0)
将左侧侧边栏隐藏在视口外,点击菜单后,菜单栏会从左侧划出。在页面视口大于 800 时,将布局改为 flexbox
弹性布局,直接显示左侧菜单栏,代码如下。
<style>
nav {
width: 275px;
height: 100%;
position: absolute;
/* 将菜单栏隐藏起来 */
transform: translate(-275px, 0);
transition: transform 0.3s ease-in-out;
background: #39f;
z-index: 2;
}
nav.open {
transform: translate(0, 0);
}
/* 在视口大于 800px 时,将菜单栏直接显示出来 */
@media screen and (min-width: 800px) {
nav {
position: relative;
transform: translate(0, 0);
}
body {
display: flex;
flex-flow: wrap;
}
main {
width: auto;
flex: 1;
}
}
</style>
<nav></nav>
<main>
<a id="menu">...</a>
</main>
<div id="mask"></div>
<script>
let mask = document.querySelector('#mask')
let nav = document.querySelector('nav')
let menu = document.querySelector('a')
// 点击菜单,显示或隐藏菜单栏
menu.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
nav.classList.toggle('open')
mask.classList.toggle('open')
})
// 点击遮罩,隐藏菜单栏
mask.addEventListener('click', event => {
nav.classList.remove('open')
mask.classList.remove('open')
})
</script>
以上就是比较常见的 5 种响应式布局模式,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多种模式同时使用。
总结
响应式布局从设计角度出发,借助视口设置、CSS 媒体查询等方法,使开发者可以更易于维护适用于不同尺寸屏幕的网页。在本节中,我们介绍了一些文字、图片以及布局方面常见的响应式设计最佳实践,开发者应用这些经验,可以更好的优化 PWA 在不同尺寸大小设备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