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五种IO模型

总结

  • 首先为什么需要I/O模型呢,因为进程是无法直接操作I/O设备的。其必须通过系统调用请求kernel来协助完成I/O动作。而内核会为每个I/O设维护一个buffer。对于输入而言,等待数据输入到buffer需要时间的,而从buffer复制数据给进程也需要时间的根据等待的模式不同,I/O分为五类。
  1. 一.Blocking I/O(阻塞IO
  2. 二.Nonblocking I/O(非阻塞IO)
  3. 三.IO mutiplexingselectpoll IO复用)
  4. 四.single driven I/O SIGIO)(信号驱动的IO
  5. 五.asynchronous I/O (异步IO

1531730486847.png

1531787622484.png

1531788509559.png

  • 同步IO:导致请求进程阻塞,直到IO操作完成;异步IO:不导致请求阻塞;
  • 因此,前4中IO模型都属于同步IO,因为他们第二阶段的复制数据过程将阻塞用户进程,只有第5种才是真正的异步IO模型。

阻塞IO/非阻塞IO+同步IO/异步IO基本概念

不管是任何模式,内核的处理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

  1. wait for data(等待数据);
  2. copy data from kernel to user(拷贝数据到用户层)。 而产生这三种模式的差别在于中间使用的api函数不同。

IO请求的两个阶段:

  1. 1.等待资源阶段:IO请求一般需要请求特殊的资源(如磁盘、RAM、文件),当资源被上一个使用者使用没有被释放时,IO请求就会被阻塞,直到能够使用这个资源。
  2. 2.使用资源阶段:真正进行数据接收和发生。例如输入操作时将数据从内核复制到用户缓存,输出操作时将用户缓存复制到内核。

等待数据阶段,IO分为阻塞IO和非阻塞IO。

  1. 1.阻塞IO 资源不可用时,IO请求一直阻塞,直到反馈结果(有数据或超时)。
  2. 2.非阻塞IO:资源不可用时,IO请求离开返回,返回数据标识资源不可用

使用资源阶段,IO分为同步IO和异步IO。

  1. 1.同步IO:应用阻塞在发送或接收数据的状态,直到数据成功传输或返回失败。
  2. 2.异步IO:应用发送或接收数据后立刻返回,数据写入OS缓存,由OS完成数据发送或接收,并返回成功或失败的信息给应用。
  • select,poll,epoll都是IO多路复用的机制。I/O多路复用就通过一种机制,可以监视多个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读就绪或者写就绪),能够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但select,poll,epoll本质上都是同步I/O,因为他们都需要在读写事件就绪后自己负责进行读写,也就是说这个读写过程是阻塞的,而异步I/O则无需自己负责进行读写,异步I/O的实现会负责把数据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

举个栗子

栗子一:

  1. ABCD四个人在钓鱼:
  2. A用的是最老式的鱼竿,所以呢,得一直守着,等到鱼上钩了再拉杆
  3. B的鱼竿有个功能,能够显示是否有鱼上钩,所以呢,B就和旁边的MM聊天,隔会再看看有没有鱼上钩,有的话就迅速拉杆
  4. C用的鱼竿和B差不多,但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同时放好几根鱼竿,然后守在旁边,一旦有显示说鱼上钩了,它就将对应的鱼竿拉起来
  5. D是个有钱人,干脆雇了一个人帮他钓鱼,一旦那个人把鱼钓上来了,就给D发个短信

A = 阻塞I/O

B = 非阻塞I/O

C = I/O复用

D = 异步I/O

栗子二

  1. 老张爱喝茶,废话不说,煮开水。
  2. 出场人物:老张,水壶两把(普通水壶,简称水壶;会响的水壶,简称响水壶)。
  3. 1 老张把水壶放到火上,立等水开。(同步阻塞)
  4. 老张觉得自己有点傻
  5. 2 老张把水壶放到火上,去客厅看电视,时不时去厨房看看水开没有。(同步非阻塞)
  6. 老张还是觉得自己有点傻,于是变高端了,买了把会响笛的那种水壶。水开之后,能大声发出嘀~~~~的噪音。
  7. 3 老张把响水壶放到火上,立等水开。(异步阻塞)
  8. 老张觉得这样傻等意义不大
  9. 4 老张把响水壶放到火上,去客厅看电视,水壶响之前不再去看它了,响了再去拿壶。(异步非阻塞)
  10. 老张觉得自己聪明了。

所谓同步异步,只是对于水壶而言。 普通水壶,同步;响水壶,异步。 虽然都能干活,但响水壶可以在自己完工之后,提示老张水开了。这是普通水壶所不能及的。 同步只能让调用者去轮询自己(情况2中),造成老张效率的低下。

所谓阻塞非阻塞,仅仅对于老张而言。 立等的老张,阻塞;看电视的老张,非阻塞。 情况1和情况3中老张就是阻塞的,媳妇喊他都不知道。虽然3中响水壶是异步的,可对于立等的老张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一般异步是配合非阻塞使用的,这样才能发挥异步的效用。

Blocking I/O(同步阻塞IO)

1531787741053.png

1531788326790.png

Nonblocking I/O(同步非阻塞IO)

1531787794926.png

1531788346879.png

IO mutiplexing(IO复用模型select和poll/异步阻塞IO)

1531787890622.png

1531788391093.png

1531789628234.png

  1. 使用select函数时统一监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
  2. 1 是否存在套接字接收数据?
  3. 2 无需阻塞传输数据的套接字有哪些?
  4. 3 哪些套接字发生了异常?
  • 支持阻塞操作的设备驱动通常会实现一组自身的等待队列如读/写等待队列用于支持上层(用户层)所需的BLOCK或NONBLOCK操作。当应用程序通过设备驱动访问该设备时(默认为BLOCK操作),若该设备当前没有数据可读或写,则将该用户进程插入到该设备驱动对应的读/写等待队列让其睡眠一段时间,等到有数据可读/写时再将该进程唤醒。
  • select就是巧妙的利用等待队列机制让用户进程适当在没有资源可读/写时睡眠,有资源可读/写时唤醒。

1531786711797.png

single driven I/O(SIGIO)(信号驱动的IO/异步阻塞IO)

1531788409039.png

asynchronous I/O(异步非阻塞IO)

1531787921741.png

1531788424204.png

select+poll+epoll优缺点及异同

  • epoll跟select、poll都能提供多路I/O复用的解决方案。在现在的Linux内核里有都能够支持,其中epoll是Linux所特有,而select则应该是POSIX所规定,一般操作系统均有实现

  • select:

select本质上是通过设置或者检查存放fd标志位的数据结构来进行下一步处理。这样所带来的缺点是:

1、 单个进程可监视的fd数量被限制,即能监听端口的大小有限。

  1. 一般来说这个数目和系统内存关系很大,具体数目可以cat /proc/sys/fs/file-max察看。32位机默认是1024个。64位机默认是2048.

2、 对socket进行扫描时是线性扫描,即采用轮询的方法,效率较低:

  1. 当套接字比较多的时候,每次select()都要通过遍历FD_SETSIZESocket来完成调度,不管哪个Socket是活跃的,都遍历一遍。这会浪费很多CPU时间。如果能给套接字注册某个回调函数,当他们活跃时,自动完成相关操作,那就避免了轮询,这正是epollkqueue做的。

3、需要维护一个用来存放大量fd的数据结构,这样会使得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在传递该结构时复制开销大

  • poll:

poll本质上和select没有区别,它将用户传入的数组拷贝到内核空间,然后查询每个fd对应的设备状态,如果设备就绪则在设备等待队列中加入一项并继续遍历,如果遍历完所有fd后没有发现就绪设备,则挂起当前进程,直到设备就绪或者主动超时,被唤醒后它又要再次遍历fd。这个过程经历了多次无谓的遍历。

它没有最大连接数的限制,原因是它是基于链表来存储的,但是同样有一个缺点:

  1. 1、大量的fd的数组被整体复制于用户态和内核地址空间之间,而不管这样的复制是不是有意义。
  2. 2poll还有一个特点是“水平触发”,如果报告了fd后,没有被处理,那么下次poll时会再次报告该fd
  • epoll:

epoll有EPOLLLT和EPOLLET两种触发模式,LT是默认的模式,ET是“高速”模式。LT模式下,只要这个fd还有数据可读,每次 epoll_wait都会返回它的事件,提醒用户程序去操作,而在ET(边缘触发)模式中,它只会提示一次,直到下次再有数据流入之前都不会再提示了,无 论fd中是否还有数据可读。所以在ET模式下,read一个fd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的buffer读光,也就是说一直读到read的返回值小于请求值,或者 遇到EAGAIN错误。还有一个特点是,epoll使用“事件”的就绪通知方式,通过epoll_ctl注册fd,一旦该fd就绪,内核就会采用类似callback的回调机制来激活该fd,epoll_wait便可以收到通知。

epoll为什么要有EPOLLET触发模式?

如果采用EPOLLLT模式的话,系统中一旦有大量你不需要读写的就绪文件描述符,它们每次调用epoll_wait都会返回,这样会大大降低处理程序检索自己关心的就绪文件描述符的效率.。而采用EPOLLET这种边沿触发模式的话,当被监控的文件描述符上有可读写事件发生时,epoll_wait()会通知处理程序去读写。如果这次没有把数据全部读写完(如读写缓冲区太小),那么下次调用epoll_wait()时,它不会通知你,也就是它只会通知你一次,直到该文件描述符上出现第二次可读写事件才会通知你!!!这种模式比水平触发效率高,系统不会充斥大量你不关心的就绪文件描述符

epoll的优点:

  1. 1、没有最大并发连接的限制,能打开的FD的上限远大于10241G的内存上能监听约10万个端口);
  2. 2、效率提升,不是轮询的方式,不会随着FD数目的增加效率下降。只有活跃可用的FD才会调用callback函数;
  3. Epoll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只管你“活跃”的连接,而跟连接总数无关,因此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Epoll的效率就会远远高于selectpoll
  4. 3 内存拷贝,利用mmap()文件映射内存加速与内核空间的消息传递;即epoll使用mmap减少复制开销。
  • select、poll、epoll 区别总结:

1、支持一个进程所能打开的最大连接数

select

  1. 单个进程所能打开的最大连接数有FD_SETSIZE宏定义,其大小是32个整数的大小(在32位的机器上,大小就是3232,同理64位机器上FD_SETSIZE3264),当然我们可以对进行修改,然后重新编译内核,但是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这需要进一步的测试。

poll

  1. poll本质上和select没有区别,但是它没有最大连接数的限制,原因是它是基于链表来存储的

epoll

  1. 虽然连接数有上限,但是很大,1G内存的机器上可以打开10万左右的连接,2G内存的机器可以打开20万左右的连接

2、FD剧增后带来的IO效率问题

select、poll

  1. 因为每次调用时都会对连接进行线性遍历,所以随着FD的增加会造成遍历速度慢的“线性下降性能问题”。

epoll

  1. 因为epoll内核中实现是根据每个fd上的callback函数来实现的,只有活跃的socket才会主动调用callback,所以在活跃socket较少的情况下,使用epoll没有前面两者的线性下降的性能问题,但是所有socket都很活跃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性能问题。

3、 消息传递方式

select、poll

  1. 内核需要将消息传递到用户空间,都需要内核拷贝动作

epoll

  1. epoll通过内核和用户空间共享一块内存来实现的。

总结:

综上,在选择select,poll,epoll时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合以及这三种方式的自身特点。

1、表面上看epoll的性能最好,但是在连接数少并且连接都十分活跃的情况下,select和poll的性能可能比epoll好,毕竟epoll的通知机制需要很多函数回调。

2、select低效是因为每次它都需要轮询。但低效也是相对的,视情况而定,也可通过良好的设计改善

参考

傻眼哥的博客:https://blog.csdn.net/davidsguo008/article/details/73556811 未来之歌:https://blog.csdn.net/y396397735/article/details/55004775 ZXX专栏:https://blog.csdn.net/xxxxxx91116/article/details/12083613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