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ckito 单元测试打桩神器
单元测试
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健环节,代表了需求、设计和编码的最终检查。
如上图所示,测试金字塔将测试分为三类
- 单元测试: 由开发者自行编写,应当覆盖80%以上的场景。对微服务架构而言,主要是在单个微服务内部,对复杂业务逻辑,编写单元测试。
- 集成测试: 由测试人员编写,强调系统整体联动,多偏向业务可用性验证。如下单流程是否畅通,库存扣减是否成功。它的覆盖场景一般之占10%。
- 功能测试: 一些由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不好做的,通过功能测试完成,一般来说,这类不好自动化的,需要手动进行测试。由于测试成功很高,这类一般只覆盖5%的场景。
测试金字塔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实时:单元测试是整个测试环节的根基,如果单元测试做不好,上层的集成测试、功能测试都会无从谈起。
遗憾的是,多数开发者都不具备编写单元测试的良好习惯,甚至缺乏编写单元的动力。
除了缺乏软件质量保障的意识外,”嫌麻烦”也是这类开发者面对单元测试的口头禅。
本节将介绍Mockito,这是一个单元测试的利器。Mockito的出现,让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编写单元测试。
在介绍Mockito之前,先来解释下,我们为什么不推荐使用Spring Boot启动单元测试框架。
实际上,Spring Boot本身是提供了单元测试框架的,可以在JUnit中通过注解的配置,启动一个Spring上下文环境,并支持自动注入等功能,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参考这篇文档。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尝试过上述方法,但效果却并不太好,主要原因是:
- 启动Spring Boot环境速度很慢,至少要3秒,而一般的单元测试都是毫秒级别。
- 依赖管理需要手动声明,随着业务不断升级,经常忘记维护单元测试中的依赖,导致单元测试无法正常执行。
基于上述原因,我强烈不推荐在单元测试中启动Spring Boot环境。
对于服务之间存在依赖关系的场景,建议直接使用Mockito的打桩(Mock)进行。
希望在仔细的阅读本节后,你也会爱上单元测试:-)
Mockito
在软件测试中,Mock指的是效仿、模仿。Mockito就是为了解决测试中的Mock问题而诞生的,它可以很好的解决单元测试中,由于不同类耦合而带来的难以测试的问题。
还是以上面Spring Boot环境为例子。假设我们要测试A类,而类A又调用了B类和C类。此时可能有两种选择:
- 手动构造B和C。
- 通过启动Spring环境,自动地注入B和C。
现在有了Mockito后,我们有了另外的思路:无需构造B和C,而是通过Mockito,”Mock”出B和C(构造符合接口但没有实现的类),由于我们要测试的是A类中的逻辑,只要检查A调用B和C的时机、次数、参数是否正确,就可以了。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mockito的用法。
首先是ServiceA和它的实现:
package com.coder4.lmsia.abc.server.service.intf;
/**
* @author coder4
*/
public interface ServiceA {
int methodA(int a, int b);
}
package com.coder4.lmsia.abc.server.service.impl;
import com.coder4.lmsia.abc.server.service.intf.ServiceA;
import com.coder4.lmsia.abc.server.service.intf.ServiceB;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
* @author coder4
*/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AImpl implements ServiceA {
@Autowired
private ServiceB serviceB;
@Override
public int methodA(int a, int b) {
if (a <= 10 && b <= 10) {
return a + b;
} else {
return serviceB.methodB(a, b);
}
}
}
然后是服务B和它的实现:
package com.coder4.lmsia.abc.server.service.intf;
/**
* @author coder4
*/
public interface ServiceB {
int methodB(int a, int b);
}
package com.coder4.lmsia.abc.server.service.impl;
import com.coder4.lmsia.abc.server.service.intf.ServiceB;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
* @author coder4
*/
@Service
public class ServiceBImpl implements ServiceB {
@Override
public int methodB(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
我们总结一下功能:
- 在服务A中,若参数a和b都小于10,则返回求和结果,否则交给服务B处理。
- 在服务B中,直接返回参数a和b的乘积结果。
在编写单元测试前,先要引用对应的包,lmabc-server/build.gradle:
dependencies {
compile project(':lmsia-abc-common')
...
testCompile 'junit:junit:4.12'
testCompile 'org.mockito:mockito-all:1.9.5'
}
这里要指出的是,mockito本身还是需要单元测试框架才能运行的,我们这里用的是最常见的JUnit。
然后看一下单元测试
package com.coder4.lmsia.abc.server;
import com.coder4.lmsia.abc.server.service.impl.ServiceAImpl;
import com.coder4.lmsia.abc.server.service.intf.ServiceA;
import com.coder4.lmsia.abc.server.service.intf.ServiceB;
import org.junit.Assert;
import org.junit.Before;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org.mockito.Mockito;
import org.mockito.internal.util.reflection.Whitebox;
import static org.hamcrest.CoreMatchers.is;
/**
* @author coder4
*/
public class ServiceATest {
private ServiceA serviceA;
private ServiceB serviceB;
@Before
public void before() {
serviceA = new ServiceAImpl();
serviceB = Mockito.mock(ServiceB.class);
Whitebox.setInternalState(serviceA, "serviceB", serviceB);
}
@Test
public void testBelow10() {
Assert.assertThat(serviceA.methodA(1, 1), is(2));
Mockito.verifyZeroInteractions(serviceB);
}
@Test
public void testAbove10() {
serviceA.methodA(100, 1);
Mockito.verify(serviceB).methodB(100, 1);
}
}
我们分步解释一下:
- before: 初始化ServiceA,因为我们要测试这个,所以必须手动初始化。而ServiceB我们在A的测试并不关注,直接Mock一个,并通过Whitebox注入到服务A中。
- testBelow10: 前面服务实现已经介绍过,当参数a和b都小于10的场景,是在ServiceA中直接求和。所以这里我们验证两个的和,然后验证下是不是没有”碰过”服务B(verifyZeroInteractions)
- testAbove10: 当任何一个参数大于10时候,实际会走服务B。所以我们验证下是否调用了服务B,且参数恰好是传给A的就好。
怎么样,有了Mockito后,测试是不是变得有趣起来了:-)
官方文档中提供了更多有趣的例子,等待你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