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同时提供 HTTP 接口

3.6.1 为什么要提供其它协议的支持

在我们完成了多个 gRPC 服务后,总会有遇到一个需求,那就是提供 HTTP 接口,又或者针对一个 RPC 方法,提供多种协议的支持,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基本是由于以下几种可能性,第一:心跳、监控接口等等,第二:业务场景变化,同一个 RPC 方法需要针对多种协议的业务场景提供它的服务了,但是总不可能重现一个一模一样的,因此多协议支持就非常迫切了。

另外我们有在前文讲过,gRPC 协议本质上是 HTTP/2 协议,如果该服务想要在同个端口适配两种协议流量的话,是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因此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我们就将讲讲接触频率最高的 HTTP/1.1 接口的支持,和与其对应所延伸出来的多种方案和思考。

接下来的将分为三个大案例进行实操讲解,虽然每个案例的代码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在知识点上是相互关联的。

3.6.2 另起端口监听 HTTP

那么第一种,也就是最基础的需求:实现 gRPC(HTTP/2)和 HTTP/1.1 的支持,允许分为两个端口来进行,我们打开项目根目录的 main.go 文件,修改其启动逻辑,并分别实现 gRPC 和 HTTP/1.1 的运行逻辑,写入如下代码:

  1. var grpcPort string
  2. var httpPort string
  3. func init() {
  4. flag.StringVar(&grpcPort, "grpc_port", "8001", "gRPC 启动端口号")
  5. flag.StringVar(&httpPort, "http_port", "9001", "HTTP 启动端口号")
  6. flag.Parse()
  7. }

首先我们将原本的 gRPC 服务启动端口,调整为 HTTP/1.1 和 gRPC 的端口号读取,接下来我们实现具体的服务启动逻辑,继续写入如下代码:

  1. func RunHttpServer(port string) error {
  2. serveMux := http.NewServeMux()
  3. serveMux.HandleFunc("/ping", func(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4. _, _ = w.Write([]byte(`pong`))
  5. })
  6. return http.ListenAndServe(":"+port, serveMux)
  7. }
  8. func RunGrpcServer(port string) error {
  9. s := grpc.NewServer()
  10. pb.RegisterTagServiceServer(s, server.NewTagServer())
  11. reflection.Register(s)
  12. lis, err := net.Listen("tcp", ":"+port)
  13. if err != nil {
  14. return err
  15. }
  16. return s.Serve(lis)
  17.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一共把服务启动分为了两个方法,分别是针对 HTTP 的 RunHttpServer 方法,其作用是初始化一个新的 HTTP 多路复用器,并新增了一个 /ping 路由及其 Handler,可用于做基本的心跳检测。另外 gRPC 与之前一致,保持实现了 gRPC Server 的相关逻辑,仅是重新封装为 RunGrpcServer 方法。

接下来我们编写启动逻辑,继续写入如下代码:

  1. func main() {
  2. errs := make(chan error)
  3. go func() {
  4. err := RunHttpServer(httpPort)
  5. if err != nil {
  6. errs <- err
  7. }
  8. }()
  9. go func() {
  10. err := RunGrpcServer(grpcPort)
  11. if err != nil {
  12. errs <- err
  13. }
  14. }()
  15. select {
  16. case err := <-errs:
  17. log.Fatalf("Run Server err: %v", err)
  18. }
  19.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先专门声明了一个 chan 用于接收 goroutine 的 err 信息,接下来分别在 goroutine 中调用 RunHttpServer 和 RunGrpcServer 方法,那为什么要放到 goroutine 中去调用呢,是因为实际上监听 HTTP EndPoint 和 gRPC EndPoint 是一个阻塞的行为。

而如果 RunHttpServer 或 RunGrpcServer 方法启动或运行出现了问题,会将 err 写入 chan 中,因此我们只需要利用 select 对其进行检测即可。

接下来我们进行验证,检查输出结果是否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命令如下:

  1. $ grpcurl -plaintext localhost:8001 proto.TagService.GetTagList
  2. $ curl http://127.0.0.1:8002/ping

第一条命令应当输出获取标签列表的结果集,第二条命令应当输出 pong 字符串,至此完成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分别在不同端口监听 gRPC Server 和 HTTP Server 的功能。

3.6.3 在同端口号同时监听

在上小节我们完成了双端口监听不同的流量的需求,但是在一些使用或部署场景下,会比较麻烦,还要兼顾两个端口,这时候就会出现希望在一个端口上兼容多种协议的需求。

3.6.3.1 介绍和安装

在 Go 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第三方开源库 cmux 来实现多协议支持的功能,cmux 是根据有效负载(payload)对连接进行多路复用(也就是匹配连接的头几个字节来进行区分当前连接的类型),可以在同一 TCP Listener 上提供 gRPC、SSH、HTTPS、HTTP、Go RPC 以及几乎所有其它协议的服务,是一个相对通用的方案。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连接可以是 gRPC 或 HTTP,但不能同时是两者。也就是说,我们假设客户端连接用于 gRPC 或 HTTP,但不会同时在同一连接上使用两者。

接下来我们在项目根目录下执行如下安装命令:

  1. $ go get -u github.com/soheilhy/cmux@v0.1.4

3.6.3.2 多协议的支持

我们正式开始编码,我们再打开项目根目录下的启动文件 main.go,修改为如下代码:

  1. var port string
  2. func init() {
  3. flag.StringVar(&port, "port", "8003", "启动端口号")
  4. flag.Parse()
  5. }

首先我们调整了启动端口号的默认端口号,而由于是在同端口,因此调整回一个端口变量,接下来我们编写具体的 Listener 的实现逻辑,与上小节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内容,但重新拆分了 TCP、gRPC、HTTP 的逻辑,以便于连接多路复用器的使用,修改为如下代码:

  1. func RunTCPServer(port string) (net.Listener, error) {
  2. return net.Listen("tcp", ":"+port)
  3. }
  4. func RunGrpcServer() *grpc.Server {
  5. s := grpc.NewServer()
  6. pb.RegisterTagServiceServer(s, server.NewTagServer())
  7. reflection.Register(s)
  8. return s
  9. }
  10. func RunHttpServer(port string) *http.Server {
  11. serveMux := http.NewServeMux()
  12. serveMux.HandleFunc("/ping", func(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13. _, _ = w.Write([]byte(`pong`))
  14. })
  15. return &http.Server{
  16. Addr: ":" + port,
  17. Handler: serveMux,
  18. }
  19. }

接下来我们修改 main 中的启动逻辑,如下:

  1. func main() {
  2. l, err := RunTCPServer(port)
  3. if err != nil {
  4. log.Fatalf("Run TCP Server err: %v", err)
  5. }
  6. m := cmux.New(l)
  7. grpcL := m.MatchWithWriters(cmux.HTTP2MatchHeaderFieldPrefixSendSettings("content-type", "application/grpc"))
  8. httpL := m.Match(cmux.HTTP1Fast())
  9. grpcS := RunGrpcServer()
  10. httpS := RunHttpServer(port)
  11. go grpcS.Serve(grpcL)
  12. go httpS.Serve(httpL)
  13. err = m.Serve()
  14. if err != nil {
  15. log.Fatalf("Run Serve err: %v", err)
  16. }
  17.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需要注意是几点,第一个点是第一个初始化的就是 TCP Listener,因为是实际上 gRPC(HTTP/2)、HTTP/1.1 在网络分层上都是基于 TCP 协议的,第二个点是 content-type 的 application/grpc 标识,在章节 3.4.4.1.3 中,我们曾经分析过 gRPC 的也有特定标志位,也就是 application/grpc,同样的 cmux 也是基于这个标识去进行分流。

至此,基于 cmux 实现的同端口支持多协议已经完成了,你需要重新启动服务进行验证,确保 grpcurl 工具和利用 curl 调用 HTTP/1.1 接口响应正常。

3.6.4 同端口同方法提供双流量支持

虽然你做了很多的尝试,但需求方还是想要更直接的方式,需求方就想在应用里实现一个 RPC 方法对 gRPC(HTTP/2)和 HTTP/1.1 的双流量支持,而不是单单是像前面那几个章节一样,只是单纯的另起 HTTP Handler,经过你的深入交流,其实他们是想用 gRPC 作为内部 API 的通讯的同时也想对外提供 RESTful,又不想搞个转换网关,写两套又太繁琐不符合….

同时也有内部的开发人员反馈说,他们平时就想在本地/开发调试时直接调用接口做一下基础验证….不想每次还要调用一下 grpcurl 工具,看一下 list,再填写入参,相较和直接用 Postman 这类工具(具有 Web UI),那可是繁琐多了…

那有没有其它办法呢,实际上是有的,目前开源社区中的 grpc-gateway,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如下图(来源自官方图):

image

grpc-gateway 是 protoc 的一个插件,它能够读取 protobuf 的服务定义,并生成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将 RESTful JSON API 转换为 gRPC,它主要是根据 protobuf 的服务定义中的 google.api.http 进行生成的。

简单来讲,grpc-gateway 能够将 RESTful 转换为 gRPC 请求,实现同一个 RPC 方法提供 gRPC 协议和 HTTP/1.1 的双流量支持的需求。

3.6.4.1 grpc-gateway 介绍和安装

我们需要安装 grpc-gateway 的 protoc-gen-grpc-gateway 插件,安装命令如下:

  1. $ go get -u github.com/grpc-ecosystem/grpc-gateway/protoc-gen-grpc-gateway@v1.14.5

将所编译安装的 Protoc Plugin 的可执行文件从 $GOPATH 中移动到相应的 bin 目录下,例如:

  1. $ mv $GOPATH/bin/protoc-gen-grpc-gateway /usr/local/go/bin/

这里的命令操作并非是绝对必须的,主要目的是将二进制文件 protoc-gen-grpc-gateway 移动到 bin 目录下,让其可以执行,确保在 $PATH 下,只要达到这个效果就可以了。

3.6.4.2 Proto 文件的处理

3.6.4.2.1 Proto 文件修改和编译

那么针对 grpc-gateway 的使用,我们需要调整项目 proto 命令下的 tag.proto 文件,修改为如下:

  1. syntax = "proto3";
  2. package proto;
  3. import "proto/common.proto";
  4. import "google/api/annotations.proto";
  5. service TagService {
  6. rpc GetTagList (GetTagListRequest) returns (GetTagListReply) {
  7. option (google.api.http) = {
  8. get: "/api/v1/tags"
  9. };
  10. }
  11. }
  12. ...

我们在 proto 文件中增加了 google/api/annotations.proto 文件的引入,并在对应的 RPC 方法中新增了针对 HTTP 路由的注解。接下来我们重新编译 proto 文件,在项目根目录执行如下命令:

  1. $ protoc -I/usr/local/include -I. \
  2. -I$GOPATH/src \
  3. -I$GOPATH/src/github.com/grpc-ecosystem/grpc-gateway/third_party/googleapis \
  4. --grpc-gateway_out=logtostderr=true:. \
  5. ./proto/*.proto

执行完毕后将生成 tag.pb.gw.go 文件,也就是目前 proto 目录下用.pb.go 和.pb.gw.go 两种文件,分别对应两类功能支持。

我们这里使用到了一个新的 protoc 命令选项 -I 参数,它的格式为:-IPATH, --proto_path=PATH,作用是指定 import 搜索的目录(也就是 Proto 文件中的 import 命令),可指定多个,如果不指定则默认当前工作目录。

另外在实际使用场景中,还有一个较常用的选项参数,M 参数,例如 protoc 的命令格式为:Mfoo/bar.proto=quux/shme,则在生成、编译 Proto 时将所指定的包名替换为所要求的名字(如:foo/bar.proto 编译后为包名为 quux/shme),更多的选项支持可执行 protoc --help 命令查看帮助文档。

3.6.4.2.2 annotations.proto 是什么

我们刚刚在 grpc-gateway 的 proto 文件生成中用到了 google/api/annotations.proto 文件,实际上它是 googleapis 的产物,在前面的章节我们有介绍过。

另外你可以结合 grpc-gateway 的 protoc 的生成命令来看,你会发现它在 grpc-gateway 的仓库下的 third_party 目录也放了个 googleapis,因此在引用 annotations.proto 时,用的就是 grpc-gateway 下的,这样子可以保证其兼容性和稳定性(版本可控)。

那么 annotations.proto 文件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看看它的文件内容,如下:

  1. syntax = "proto3";
  2. package google.api;
  3. import "google/api/http.proto";
  4. import "google/protobuf/descriptor.proto";
  5. ...
  6. extend google.protobuf.MethodOptions {
  7. HttpRule http = 72295728;
  8. }

查看核心使用的 http.proto 文件中的一部分内容,如下:

  1. message HttpRule {
  2. string selector = 1;
  3. oneof pattern {
  4. string get = 2;
  5. string put = 3;
  6. string post = 4;
  7. string delete = 5;
  8. string patch = 6;
  9. CustomHttpPattern custom = 8;
  10. }
  11. string body = 7;
  12. string response_body = 12;
  13. repeated HttpRule additional_bindings = 11;
  14. }

总的来说,主要是针对的 HTTP 转换提供支持,定义了 Protobuf 所扩展的 HTTP Option,在 Proto 文件中可用于定义 API 服务的 HTTP 的相关配置,并且可以指定每一个 RPC 方法都映射到一个或多个 HTTP REST API 方法上。

因此如果你没有引入 annotations.proto 文件和在 Proto 文件中填写相关 HTTP Option 的话,执行生成命令,不会报错,但也不会生成任何东西。

3.6.4.3 服务逻辑实现

接下来我们开始实现基于 grpc-gateway 的在同端口下同 RPC 方法提供 gRPC(HTTP/2)和 HTTP/1.1 双流量的访问支持,我们打开项目根目录下的启动文件 main.go,修改为如下代码:

  1. var port string
  2. func init() {
  3. flag.StringVar(&port, "port", "8004", "启动端口号")
  4. flag.Parse()
  5. }
3.6.4.3.1 不同协议的分流

我们调整了这个案例的服务启动端口号,然后继续在 main.go 中写入如下代码:

  1. func grpcHandlerFunc(grpcServer *grpc.Server, otherHandler http.Handler) http.Handler {
  2. return h2c.NewHandler(http.HandlerFunc(func(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3. if r.ProtoMajor == 2 && strings.Contains(r.Header.Get("Content-Type"), "application/grpc") {
  4. grpcServer.ServeHTTP(w, r)
  5. } else {
  6. otherHandler.ServeHTTP(w, r)
  7. }
  8. }), &http2.Server{})
  9. }

这是一个很核心的方法,重要的分流和设置一共有两个部分,如下:

  • gRPC 和 HTTP/1.1 的流量区分:
    • 对 ProtoMajor 进行判断,该字段代表客户端请求的版本号,客户端始终使用 HTTP/1.1 或 HTTP/2。
    • Header 头 Content-Type 的确定:grpc 的标志位 application/grpc 的确定。
  • gRPC 服务的非加密模式的设置:关注代码中的”h2c”标识,“h2c” 标识允许通过明文 TCP 运行 HTTP/2 的协议,此标识符用于 HTTP/1.1 升级标头字段以及标识 HTTP/2 over TCP,而官方标准库 golang.org/x/net/http2/h2c 实现了 HTTP/2 的未加密模式,我们直接使用即可。

在整体的方法逻辑上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关键之处在于调用了 h2c.NewHandler 方法进行了特殊处理,h2c.NewHandler 会返回一个 http.handler,其主要是在内部逻辑是拦截了所有 h2c 流量,然后根据不同的请求流量类型将其劫持并重定向到相应的 Hander 中去处理,最终以此达到同个端口上既提供 HTTP/1.1 又提供 HTTP/2 的功能了。

3.6.4.3.2 Server 实现

完成了不同协议的流量分发和处理后,我们需要实现其 Server 的具体逻辑,继续在 main.go 文件中写入如下代码:

  1. import (
  2. "github.com/grpc-ecosystem/grpc-gateway/runtime"
  3. ...
  4. )
  5. func RunServer(port string) error {
  6. httpMux := runHttpServer()
  7. grpcS := runGrpcServer()
  8. gatewayMux := runGrpcGatewayServer()
  9. httpMux.Handle("/", gatewayMux)
  10. return http.ListenAndServe(":"+port, grpcHandlerFunc(grpcS, httpMux))
  11. }
  12. func runHttpServer() *http.ServeMux {
  13. serveMux := http.NewServeMux()
  14. serveMux.HandleFunc("/ping", func(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15. _, _ = w.Write([]byte(`pong`))
  16. })
  17. return serveMux
  18. }
  19. func runGrpcServer() *grpc.Server {
  20. s := grpc.NewServer()
  21. pb.RegisterTagServiceServer(s, server.NewTagServer())
  22. reflection.Register(s)
  23. return s
  24. }
  25. func runGrpcGatewayServer() *runtime.ServeMux {
  26. endpoint := "0.0.0.0:" + port
  27. gwmux := runtime.NewServeMux()
  28. dopts := []grpc.DialOption{grpc.WithInsecure()}
  29. _ = pb.RegisterTagServiceHandlerFromEndpoint(context.Background(), gwmux, endpoint, dopts)
  30. return gwmux
  31. }

在上述代码中,与先前的案例中主要差异在于 RunServer 方法中的 grpc-gateway 相关联的注册,核心在于调用了 RegisterTagServiceHandlerFromEndpoint 方法去注册 TagServiceHandler 事件,其内部会自动转换并拨号到 gRPC Endpoint,并在上下文结束后关闭连接。

另外在注册 TagServiceHandler 事件时,我们在 grpc.DialOption 中通过设置 grpc.WithInsecure 指定了 Server 为非加密模式,否则程序在运行时将会出现问题,因为 gRPC Server/Client 在启动和调用时,必须明确其是否加密。

3.6.4.3.3 运行和验证

接下来我们编写 main 启动方法,调用 RunServer 方法,如下:

  1. func main() {
  2. err := RunServer(port)
  3. if err != nil {
  4. log.Fatalf("Run Serve err: %v", err)
  5. }
  6. }

完成服务的再启动后我们进行 RPC 方法的验证,如下:

  1. $ curl http://127.0.0.1:8004/ping
  2. $ curl http://127.0.0.1:8004/api/v1/tags
  3. $ grpcurl -plaintext localhost:8004 proto.TagService.GetTagList

正确的情况下,都会返回响应数据,分别对应心跳检测、RPC 方法的 HTTP/1.1 和 RPC 方法的 gRPC(HTTP/2)的响应。

3.6.4.3.4 自定义错误

在完成验证后,我们又想到,在 gRPC 中我们可以通过引用 google.golang.org/grpc/status 内的方法可以对 grpc-status、grpc-message 以及 grpc-details 详细进行定制(我们的 errcode 包就是这么做的),但是 grpc-gateway 又怎么定制呢,它作为一个代理,会怎么提示错误信息呢,如下:

  1. {
  2. "error": "获取标签列表失败",
  3. "code": 2,
  4. "message": "获取标签列表失败",
  5. "details": [{
  6. "@type": "type.googleapis.com/proto.Error",
  7. "code": 20010001,
  8. "message": "获取标签列表失败"
  9. }]
  10. }

通过结果上来看,这是真真实实的把 grpc 错误给完整转换了过来,太直接了,这显然不利于浏览器端阅读,调用的客户端会不知道以什么为标准。

实际上,grpc-status 的含义其实对应的是我们的 HTTP 状态码,业务错误码对应着客户端所需的消息主体,因此我们需要对 grpc-gateway 的错误进行定制,继续在 main.go 文件中写入如下代码:

  1. type httpError struct {
  2. Code int32 `json:"code,omitempty"`
  3. Message string `json:"message,omitempty"`
  4. }
  5. func grpcGatewayError(ctx context.Context, _ *runtime.ServeMux, marshaler runtime.Marshaler, w http.ResponseWriter, _ *http.Request, err error) {
  6. s, ok := status.FromError(err)
  7. if !ok {
  8. s = status.New(codes.Unknown, err.Error())
  9. }
  10. httpError := httpError{Code: int32(s.Code()), Message: s.Message()}
  11. details := s.Details()
  12. for _, detail := range details {
  13. if v, ok := detail.(*pb.Error); ok {
  14. httpError.Code = v.Code
  15. httpError.Message = v.Message
  16. }
  17. }
  18. resp, _ := json.Marshal(httpError)
  19. w.Header().Set("Content-type", marshaler.ContentType())
  20. w.WriteHeader(runtime.HTTPStatusFromCode(s.Code()))
  21. _, _ = w.Write(resp)
  22.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针对所返回的 gRPC 错误进行了两次处理,将其转换为对应的 HTTP 状态码和对应的错误主体,以确保客户端能够根据 RESTful API 的标准来进行交互。

接下来只需要将为 grpc-gateway 所定制的错误处理方法,注册到对应的地方就可以了,如下:

  1. func RunServer(port string) error {
  2. httpMux := runHttpServer()
  3. grpcS := runGrpcServer()
  4. endpoint := "0.0.0.0:" + port
  5. runtime.HTTPError = grpcGatewayError
  6. gwmux := runtime.NewServeMux()
  7. ...
  8. }
  9. ...

重启服务再进行验证,查看输出结果:

  1. $ curl -v http://127.0.0.1:8004/api/v1/tags
  2. < HTTP/1.1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3.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4. {"code":20010001,"message":"获取标签列表失败"}

可以看到所输出的 HTTP 状态码和消息主体都是正确的。

3.6.4.4 如何实现的

虽然在上面我们已经讲到了 gRPC(HTTP/2)和 HTTP/1.1 的分流是通过 Header 中的 Content-Type 和 ProtoMajor 标识来进行分流的,但是分流后的处理逻辑又是怎么样的呢,gRPC 要进行注册(RegisterTagServiceServer),grpc-gateway 也要进行注册(RegisterTagServiceHandlerFromEndpoint),到底有什么用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接下来将进行探索,看看 grpc-gateway 是如何实现的,那对于我们开发人员来讲,最常触碰到的就是.pb.gw.go 的注册方法,如下:

  1. func RegisterTagServiceHandlerFromEndpoint(ctx context.Context, mux *runtime.ServeMux, endpoint string, opts []grpc.DialOption) (err error) {
  2. conn, err := grpc.Dial(endpoint, opts...)
  3. if err != nil {
  4. return err
  5. }
  6. defer func() {
  7. if err != nil {
  8. if cerr := conn.Close(); cerr != nil {
  9. grpclog.Infof("Failed to close conn to %s: %v", endpoint, cerr)
  10. }
  11. return
  12. }
  13. go func() {
  14. <-ctx.Done()
  15. if cerr := conn.Close(); cerr != nil {
  16. grpclog.Infof("Failed to close conn to %s: %v", endpoint, cerr)
  17. }
  18. }()
  19. }()
  20. return RegisterTagServiceHandler(ctx, mux, conn)
  21. }

实际上在调用这类 RegisterXXXXHandlerFromEndpoint 注册方法时,主要是进行 gRPC 连接的创建和管控,它在内部就已经调用了 grpc.Dial 对 gRPC Server 进行拨号连接,并保持住了一个 Conn 便于后续的 HTTP/1/1 调用转发。另外在关闭连接的处理上,处理的也比较的稳健,统一都是放到 defer 中进行关闭,又或者根据 context 的上下文来控制连接的关闭时间。

接下来就是,确切的内部注册方法 RegisterTagServiceHandler,其实际上调用的是如下方法:

  1. func RegisterTagServiceHandlerClient(ctx context.Context, mux *runtime.ServeMux, client TagServiceClient) error {
  2. mux.Handle("GET", pattern_TagService_GetTagList_0, func(w http.ResponseWriter, req *http.Request, pathParams map[string]string) {
  3.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req.Context())
  4. defer cancel()
  5. inboundMarshaler, outboundMarshaler := runtime.MarshalerForRequest(mux, req)
  6. rctx, _ := runtime.AnnotateContext(ctx, mux, req)
  7. resp, md, _ := request_TagService_GetTagList_0(rctx, inboundMarshaler, client, req, pathParams)
  8. ctx = runtime.NewServerMetadataContext(ctx, md)
  9. forward_TagService_GetTagList_0(ctx, mux, outboundMarshaler, w, req, resp, mux.GetForwardResponseOptions()...)
  10. })
  11. return nil
  12. }

该方法包含了整体的 HTTP/1.1 转换到 gRPC 的前置操作,至少包含了以下四大处理:

  • 注册方法:会将当前 RPC 方法所预定义的 HTTP Endpoint(根据 proto 文件所生成的.pb.gw.go 中所包含的信息)注册到外部所传入的 HTTP 多路复用器中,也就是对应我们程序中的 runtime.NewServeMux 方法所返回的 gmux。

  • 超时时间:会根据外部所传入的上下文进行控制。

  • 请求/响应数据:根据所传入的 MIME 类型进行默认序列化,例如:application/jsonpb、application/json。另外其在实现上是一个 Marshaler,也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调用 grpc-gateway 中的 runtime.WithMarshalerOption 方法来注册我们所需要的 MIME 类型及其对应的 Marshaler。

  • Metadata(元数据):会将 gRPC metadata 转换为 context 中,便于使用。

3.6.5 其它方案

那么除了在应用中实现诸如 grpc-gateway 这种应用代理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外部方案呢?

外部方案,也就是外部组件,普遍是代指网关,目前 Envoy 有提供 gRPC-JSON transcoder 来支持 RESTful JSON API 客户端通过 HTTP/1.1 向 Envoy 发送请求并代理到 gRPC 服务。另外像是 APISIX 也有提供类似的功能,其目前也进入了 Apache 开始孵化,也值得关注。

实际上可以选择的方案并不是特别多,并且都不是以单一技术方案提供,均是作为网关中的其中一个功能提供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深入了解。

本图书由 煎鱼©2020 版权所有,所有文章采用知识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进行许可。

3.6 同时提供 HTTP 接口 -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