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on-Find算法详解

今天讲讲 Union-Find 算法,也就是常说的并查集算法,主要是解决图论中「动态连通性」问题的。名词很高端,其实特别好理解,等会解释,另外这个算法的应用都非常有趣。

说起这个 Union-Find,应该算是我的「启蒙算法」了,因为《算法4》的开头就介绍了这款算法,可是把我秀翻了,感觉好精妙啊!后来刷了 LeetCode,并查集相关的算法题目都非常有意思,而且《算法4》给的解法竟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只要加一个微小的修改就可以把时间复杂度降到 O(1)。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动态连通性吧。

一、问题介绍

简单说,动态连通性其实可以抽象成给一幅图连线。比如下面这幅图,总共有 10 个节点,他们互不相连,分别用 0~9 标记:

Union-Find算法详解 - 图1

现在我们的 Union-Find 算法主要需要实现这两个 API:

  1. class UF {
  2. /* 将 p 和 q 连接 */
  3.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4. /* 判断 p 和 q 是否连通 */
  5. public boolean connected(int p, int q);
  6. /* 返回图中有多少个连通分量 */
  7. public int count();
  8. }

这里所说的「连通」是一种等价关系,也就是说具有如下三个性质:

1、自反性:节点pp是连通的。

2、对称性:如果节点pq连通,那么qp也连通。

3、传递性:如果节点pq连通,qr连通,那么pr也连通。

比如说之前那幅图,0~9 任意两个不同的点都不连通,调用connected都会返回 false,连通分量为 10 个。

如果现在调用union(0, 1),那么 0 和 1 被连通,连通分量降为 9 个。

再调用union(1, 2),这时 0,1,2 都被连通,调用connected(0, 2)也会返回 true,连通分量变为 8 个。

Union-Find算法详解 - 图2

判断这种「等价关系」非常实用,比如说编译器判断同一个变量的不同引用,比如社交网络中的朋友圈计算等等。

这样,你应该大概明白什么是动态连通性了,Union-Find 算法的关键就在于unionconnected函数的效率。那么用什么模型来表示这幅图的连通状态呢?用什么数据结构来实现代码呢?

二、基本思路

注意我刚才把「模型」和具体的「数据结构」分开说,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使用森林(若干棵树)来表示图的动态连通性,用数组来具体实现这个森林。

怎么用森林来表示连通性呢?我们设定树的每个节点有一个指针指向其父节点,如果是根节点的话,这个指针指向自己。比如说刚才那幅 10 个节点的图,一开始的时候没有相互连通,就是这样:

Union-Find算法详解 - 图3

  1. class UF {
  2. // 记录连通分量
  3. private int count;
  4. // 节点 x 的节点是 parent[x]
  5. private int[] parent;
  6. /* 构造函数,n 为图的节点总数 */
  7. public UF(int n) {
  8. // 一开始互不连通
  9. this.count = n;
  10. // 父节点指针初始指向自己
  11. parent = new int[n];
  12. for (int i = 0; i < n; i++)
  13. parent[i] = i;
  14. }
  15. /* 其他函数 */
  16. }

如果某两个节点被连通,则让其中的(任意)一个节点的根节点接到另一个节点的根节点上

Union-Find算法详解 - 图4

  1.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2. int rootP = find(p);
  3. int rootQ = find(q);
  4. if (rootP == rootQ)
  5. return;
  6. // 将两棵树合并为一棵
  7. parent[rootP] = rootQ;
  8. // parent[rootQ] = rootP 也一样
  9. count--; // 两个分量合二为一
  10. }
  11. /* 返回某个节点 x 的根节点 */
  12. private int find(int x) {
  13. // 根节点的 parent[x] == x
  14. while (parent[x] != x)
  15. x = parent[x];
  16. return x;
  17. }
  18. /* 返回当前的连通分量个数 */
  19. public int count() {
  20. return count;
  21. }

这样,如果节点pq连通的话,它们一定拥有相同的根节点

Union-Find算法详解 - 图5

  1. public boolean connected(int p, int q) {
  2. int rootP = find(p);
  3. int rootQ = find(q);
  4. return rootP == rootQ;
  5. }

至此,Union-Find 算法就基本完成了。是不是很神奇?竟然可以这样使用数组来模拟出一个森林,如此巧妙的解决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那么这个算法的复杂度是多少呢?我们发现,主要 APIconnectedunion中的复杂度都是find函数造成的,所以说它们的复杂度和find一样。

find主要功能就是从某个节点向上遍历到树根,其时间复杂度就是树的高度。我们可能习惯性地认为树的高度就是logN,但这并不一定。logN的高度只存在于平衡二叉树,对于一般的树可能出现极端不平衡的情况,使得「树」几乎退化成「链表」,树的高度最坏情况下可能变成N

Union-Find算法详解 - 图6

所以说上面这种解法,find,union,connected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N)。这个复杂度很不理想的,你想图论解决的都是诸如社交网络这样数据规模巨大的问题,对于unionconnected的调用非常频繁,每次调用需要线性时间完全不可忍受。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想办法避免树的不平衡呢?只需要略施小计即可。

三、平衡性优化

我们要知道哪种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平衡现象,关键在于union过程:

  1.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2. int rootP = find(p);
  3. int rootQ = find(q);
  4. if (rootP == rootQ)
  5. return;
  6. // 将两棵树合并为一棵
  7. parent[rootP] = rootQ;
  8. // parent[rootQ] = rootP 也可以
  9. count--;

我们一开始就是简单粗暴的把p所在的树接到q所在的树的根节点下面,那么这里就可能出现「头重脚轻」的不平衡状况,比如下面这种局面:

Union-Find算法详解 - 图7

长此以往,树可能生长得很不平衡。我们其实是希望,小一些的树接到大一些的树下面,这样就能避免头重脚轻,更平衡一些。解决方法是额外使用一个size数组,记录每棵树包含的节点数,我们不妨称为「重量」:

  1. class UF {
  2. private int count;
  3. private int[] parent;
  4. // 新增一个数组记录树的“重量”
  5. private int[] size;
  6. public UF(int n) {
  7. this.count = n;
  8. parent = new int[n];
  9. // 最初每棵树只有一个节点
  10. // 重量应该初始化 1
  11. size = new int[n];
  12. for (int i = 0; i < n; i++) {
  13. parent[i] = i;
  14. size[i] = 1;
  15. }
  16. }
  17. /* 其他函数 */
  18. }

比如说size[3] = 5表示,以节点3为根的那棵树,总共有5个节点。这样我们可以修改一下union方法:

  1.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2. int rootP = find(p);
  3. int rootQ = find(q);
  4. if (rootP == rootQ)
  5. return;
  6. // 小树接到大树下面,较平衡
  7. if (size[rootP] > size[rootQ]) {
  8. parent[rootQ] = rootP;
  9. size[rootP] += size[rootQ];
  10. } else {
  11. parent[rootP] = rootQ;
  12. size[rootQ] += size[rootP];
  13. }
  14. count--;
  15. }

这样,通过比较树的重量,就可以保证树的生长相对平衡,树的高度大致在logN这个数量级,极大提升执行效率。

此时,find,union,connected的时间复杂度都下降为 O(logN),即便数据规模上亿,所需时间也非常少。

四、路径压缩

这步优化特别简单,所以非常巧妙。我们能不能进一步压缩每棵树的高度,使树高始终保持为常数?

Union-Find算法详解 - 图8

这样find就能以 O(1) 的时间找到某一节点的根节点,相应的,connectedunion复杂度都下降为 O(1)。

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简单,只需要在find中加一行代码:

  1. private int find(int x) {
  2. while (parent[x] != x) {
  3. // 进行路径压缩
  4. parent[x] = parent[parent[x]];
  5. x = parent[x];
  6. }
  7. return x;
  8. }

这个操作有点匪夷所思,看个 GIF 就明白它的作用了(为清晰起见,这棵树比较极端):

Union-Find算法详解 - 图9

可见,调用find函数每次向树根遍历的同时,顺手将树高缩短了,最终所有树高都不会超过 3(union的时候树高可能达到 3)。

PS:读者可能会问,这个 GIF 图的find过程完成之后,树高恰好等于 3 了,但是如果更高的树,压缩后高度依然会大于 3 呀?不能这么想。这个 GIF 的情景是我编出来方便大家理解路径压缩的,但是实际中,每次find都会进行路径压缩,所以树本来就不可能增长到这么高,你的这种担心应该是多余的。

五、最后总结

我们先来看一下完整代码:

  1. class UF {
  2. // 连通分量个数
  3. private int count;
  4. // 存储一棵树
  5. private int[] parent;
  6. // 记录树的“重量”
  7. private int[] size;
  8. public UF(int n) {
  9. this.count = n;
  10. parent = new int[n];
  11. size = new int[n];
  12. for (int i = 0; i < n; i++) {
  13. parent[i] = i;
  14. size[i] = 1;
  15. }
  16. }
  17. public void union(int p, int q) {
  18. int rootP = find(p);
  19. int rootQ = find(q);
  20. if (rootP == rootQ)
  21. return;
  22. // 小树接到大树下面,较平衡
  23. if (size[rootP] > size[rootQ]) {
  24. parent[rootQ] = rootP;
  25. size[rootP] += size[rootQ];
  26. } else {
  27. parent[rootP] = rootQ;
  28. size[rootQ] += size[rootP];
  29. }
  30. count--;
  31. }
  32. public boolean connected(int p, int q) {
  33. int rootP = find(p);
  34. int rootQ = find(q);
  35. return rootP == rootQ;
  36. }
  37. private int find(int x) {
  38. while (parent[x] != x) {
  39. // 进行路径压缩
  40. parent[x] = parent[parent[x]];
  41. x = parent[x];
  42. }
  43. return x;
  44. }
  45. public int count() {
  46. return count;
  47. }
  48. }

Union-Find 算法的复杂度可以这样分析:构造函数初始化数据结构需要 O(N) 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连通两个节点union、判断两个节点的连通性connected、计算连通分量count所需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O(1)。

致力于把算法讲清楚!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labuladong,查看更多通俗易懂的文章

labuladong

上一篇:如何调度考生的座位

下一篇:Union-Find算法应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