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hread_id是一个特殊的同步结构,它可以互斥RPC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也可以O(1)时间内找到RPC上下文(即Controller)。注意,这里我们谈论的是bthread_id_t,不是bthread_t(bthread的tid),这个名字起的确实不太好,容易混淆。

    具体来说,bthread_id解决的问题有:

    • 在发送RPC过程中response回来了,处理response的代码和发送代码产生竞争。
    • 设置timer后很快触发了,超时处理代码和发送代码产生竞争。
    • 重试产生的多个response同时回来产生的竞争。
    • 通过correlation_id在O(1)时间内找到对应的RPC上下文,而无需建立从correlation_id到RPC上下文的全局哈希表。
    • 取消RPC。

    上文提到的bug在其他rpc框架中广泛存在,下面我们来看下brpc是如何通过bthread_id解决这些问题的。

    bthread_id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用户可见的64位id,另一个是对应的不可见的bthread::Id结构体。用户接口都是操作id的。从id映射到结构体的方式和brpc中的其他结构类似:32位是内存池的位移,32位是version。前者O(1)时间定位,后者防止ABA问题。

    bthread_id的接口不太简洁,有不少API:

    • create
    • lock
    • unlock
    • unlock_and_destroy
    • join
    • error

    这么多接口是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流程。

    • 发送request的流程:create -> lock -> … register timer and send RPC … -> unlock
    • 接收response的流程:lock -> ..process response -> call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