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无论多么伟大的事情,背后往往都是人人都明白的简单方法。”这是我在最近转发一篇朋友圈文章的时候写下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加拿大一位年轻人,斯科特▪杨(Scott Young),如何高效学习的事情。他通常花费比别人少很多的时间,却获得很好的学习成绩。他的法宝其实非常简单,确定目标之后,遵循“学习-反馈-改进”这样的循环,直到目标达成。实际上,不管你信不信,任何事情只要成功了,都是有意或无意的践行了这一方法。在编程开发领域,用一个比较流行的词就叫“增量开发”,再简单一点就是“迭代”。
世界上,没有一下子就能做好、做成的事情,“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这些付出就是用在反复的打磨、反复的改进、反复的迭代之中。而现实往往是,历经这样的磨砺,东西不好都难,或者说不惊世骇俗就是低估了它,根本不需要去关心经过这样的学习之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更不用担心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有没有人认可。相反,仅仅为了工作,为了别人的眼光,反而没有了坚持做下去的动力,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蹉跎光阴,浪费生命。
我无意间又一次践行了这样的做法。最初,撰写和分享书里这些文章的时候,目的非常单纯,只是想通过代码了解区块链背后的秘密,没有想过要教育别人,当然更没有想到会结集出版。所以,本书是在完全开源开放的条件下完成的,每一章就像编程一样通过代码库管理并提交到github上,定稿之后发布到相关论坛和社区,基本上每周一篇。写作时,我会反复修改;发布到论坛之后,根据反馈再修改;写到后面的章节,感觉前面有问题,还会修改。书,虽然只有30篇左右,但是版本库的提交记录接近260次(这是完整可见的修改次数)。
尽管如此,这本书依然不够完美,或者用粗制滥造形容更为合适,毕竟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又怎么可能尽数区块链的奇妙和全部细节。文章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至少在内容上,就存在一个重大缺陷,比如:区块链发展到现在,单一主链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劣势,侧链注定是它的未来,但是这本书里没有涉及。不是不想,而是就区块链目前的现状和我本人的能力,还不足以把这个问题描述清楚,需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太多。这个问题,我当然会坚持研究下去,并把它体现在亿书产品里。虽然不能在这本书里与大家见面,但是大家可以浏览亿书源码,探究它的实现。待代码成熟,我会继续分享,补全这部分内容。
在历经8个多月,以及很多个挑灯夜战的辛苦之后,原本怀疑是否会中途放弃的写作分享,终于暂告一段落,内心多少还是有点澎湃的。澎湃的不是终于完整分享了全部内容,而是担心这些内容能否给您带来些什么,能否为中国的区块链发展做出点什么。无论好与坏,它就在这里。另外,本书虽已完结,但分享仍将继续,因为区块链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是为记!
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