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分区(Model Partitioner)
为了支持超大模型,无论是宽模型还是深模型,Angel都需要将模型切分为多个部分,存储在不同的PSServer节点上,并提供方便的访问服务,这是参数服务器的本质,也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模型的划分方式是一个参数服务器设计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通用性工程问题,不同的划分方式可能导致计算性能上的差异。一个好的模型划分,应该考虑如下的方面:
- 保证PS负载均衡
- 降低PS单点性能瓶颈
- 关联的数据在同一个PS上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各个算法,或者一个算法的各种实现,对划分方式要求都不一样。因此,Angel既提供了默认划分算法用来满足一般的划分需求,也提供了自定义划分的功能,来满足特殊的需求。
整体设计
Angel的模型分区,整体设计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
- 对于用户来说,入口类是PSModel,尽量通过它操作
- 默认的模型分区算法类RangePartitioner,但是它可以被替换
- 分区(Partition)是最小的单位,每个分区对应着PSServer上具体的Model Shard
PSServer会在Load Model阶段,根据传入的Partitioner进行Model Shard的初始化。因此Model Partitioner的设计,和运行时的真实模型数据,会影响PS Server上的模型分布和行为。
默认的模型分区(RangePartitioner)
RangePartitioner使用模型的index下标范围来划分模型:即将模型的index范围切分成一个个不重合的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划分应用层请求时可以快速的计算出需要的模型部分落在哪个区间上。
在Angel中,模型使用Martrix来表示。当应用程序没有指定Martrix划分参数或者方法时,Angel将使用默认的划分算法。默认的划分算法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尽量将一个模型平均分配到所有PS节点上
- 对于非常小的模型,将它们尽量放在一个PS节点上
- 对于多行的模型,尽量将同一行放在一个PS节点上
自定义的模型分区
为了实现更加复杂的模型分区方式,适用于复杂的算法。Angel允许用户自定义矩阵分区的大小,并且有两种方法。
简单方法:在定义PSModel时,传入blockRow和blockCol
val sketch = PSModel[TDoubleVector](modelName, sampleNum, featNum, blockRow, blockCol)
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轻松控制矩阵分区的大小,满足需求,但仍然不够灵活。
高阶方法:设置自定义的Partitioner
当算法非常复杂时,会有奇奇怪怪的需求,例如:
* 有时候矩阵各个部分访问频率并不一样时
* 不同的分区有不同的大小
* 将某些存在关联的分区放到同一个PS上
* ……
为了满足这些特殊算法和模型的需求,Angel抽象了一个分区接口Partitioner,PSPartitioner只是其中一个默认实现,用户可以通过实现Partitioner接口来实现自定义的模型分区方式,并注入到PSModel之中,轻松改变模型的分区行为。
Partitioner接口的定义如下:
``` java
interface Partitioner {
/**
* Init matrix partitioner
* @param mContext matrix context
* @param conf
*/
void init(MatrixContext mContext, Configuration conf);
/**
* Generate the partitions for the matrix
* @return the partitions for the matrix
*/
List<MLProtos.Partition> getPartitions();
/**
* Assign a matrix partition to a parameter server
* @param partId matrix partition id
* @return parameter server index
*/
int assignPartToServer(int partId);
}
```
用户需要实现的接口有两个`getPartitions`和`assignPartToServer`
* `getPartitions`表示获取该矩阵的分区列表
* `assignPartToServer`表示如何决定一个分区分配给某一个PSServer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何通过实现Partitioner接口来自定义矩阵划分方式。假设有这样的使用场景:
* 模型是一个`3 * 10,000,000`维的矩阵,PS个数为8,其中,第一行访问的非常频繁
为此,我们需要如下的分区策略:
* 第一行分区的小一些,划分成4个分区,每一行分布到4个PS之上
* 其他行的划分成2个分区,每一行分布到2个PS之上
如图3所示:
![][2]
由于分区的大小并不相同,所以默认的分区方式没有办法实现这样的需求,这个时候可以定制一个分区类CustomizedPartitioner:
```java
public class CustomizedPartitioner implements Partitioner {
……
@Override public List<MLProtos.Partition> getPartitions() {
List<MLProtos.Partition> partitions = new ArrayList<MLProtos.Partition>(6);
int row = mContext.getRowNum();
int col = mContext.getColNum();
int blockCol = col / 4;
int partitionId = 0;
// Split the first row to 4 partitions
for (int i = 0; i < 4; i++) {
if (i < 3) {
partitions.add(MLProtos.Partition.newBuilder().setMatrixId(mContext.getId())
.setPartitionId(partitionId++).setStartRow(0).setEndRow(1).setStartCol(i * blockCol)
.setEndCol((i + 1) * blockCol).build());
} else {
partitions.add(MLProtos.Partition.newBuilder().setMatrixId(mContext.getId())
.setPartitionId(partitionId++).setStartRow(0).setEndRow(1).setStartCol(i * blockCol)
.setEndCol(col).build());
}
}
blockCol = col / 2;
// Split other row to 2 partitions
for (int rowIndex = 1; rowIndex < row; rowIndex++) {
partitions.add(
MLProtos.Partition.newBuilder().setMatrixId(mContext.getId()).setPartitionId(partitionId++)
.setStartRow(rowIndex).setEndRow(rowIndex + 1).setStartCol(0).setEndCol(blockCol)
.build());
partitions.add(
MLProtos.Partition.newBuilder().setMatrixId(mContext.getId()).setPartitionId(partitionId++)
.setStartRow(rowIndex).setEndRow(rowIndex + 1).setStartCol(blockCol).setEndCol(col)
.build());
}
return partitions;
}
……
}
```
实现了该CustomizedPartitioner后,将其注入到PSModel的MatrixContext之中,就能实现自定义的模型分区了
```java
psModel.matrixCtx.setPartitioner(new CustomizedPartitioner());
```
通过默认的模型分区策略,和自定义的模型分区策略,Angel的模型分区上,在方便性和灵活性,做出了很好的平衡,为用户实现高效的复杂算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