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与持久化
缓存
TDengine采用时间驱动缓存管理策略(First-In-First-Out,FIFO),又称为写驱动的缓存管理机制。这种策略有别于读驱动的数据缓存模式(Least-Recent-Used,LRU),直接将最近写入的数据保存在系统的缓存中。当缓存达到临界值的时候,将最早的数据批量写入磁盘。一般意义上来说,对于物联网数据的使用,用户最为关心的是刚产生的数据,即当前状态。TDengine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将最近到达的(当前状态)数据保存在缓存中。
TDengine通过查询函数向用户提供毫秒级的数据获取能力。直接将最近到达的数据保存在缓存中,可以更加快速地响应用户针对最近一条或一批数据的查询分析,整体上提供更快的数据库查询响应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通过设置合适的配置参数将TDengine作为数据缓存来使用,而不需要再部署Redis或其他额外的缓存系统,可有效地简化系统架构,降低运维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TDengine重启以后系统的缓存将被清空,之前缓存的数据均会被批量写入磁盘,缓存的数据将不会像专门的Key-value缓存系统再将之前缓存的数据重新加载到缓存中。
每个vnode有自己独立的内存,而且由多个固定大小的内存块组成,不同vnode之间完全隔离。数据写入时,类似于日志的写法,数据被顺序追加写入内存,但每个vnode维护有自己的skip list,便于迅速查找。当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存块写满时,启动落盘操作,而且后续写的操作在新的内存块进行。这样,一个vnode里有三分之一内存块是保留有最近的数据的,以达到缓存、快速查找的目的。一个vnode的内存块的个数由配置参数blocks决定,内存块的大小由配置参数cache决定。
持久化存储
TDengine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让缓存中的数据写入硬盘进行持久化存储。当vnode中缓存的数据达到一定规模时,为了不阻塞后续数据的写入,TDengine也会拉起落盘线程将缓存的数据写入持久化存储。TDengine在数据落盘时会打开新的数据库日志文件,在落盘成功后则会删除老的数据库日志文件,避免日志文件无限制的增长。
为充分利用时序数据特点,TDengine将一个vnode保存在持久化存储的数据切分成多个文件,每个文件只保存固定天数的数据,这个天数由系统配置参数days决定。切分成多个文件后,给定查询的起止日期,无需任何索引,就可以立即定位需要打开哪些数据文件,大大加快读取速度。
对于采集的数据,一般有保留时长,这个时长由系统配置参数keep决定。超过这个设置天数的数据文件,将被系统自动删除,释放存储空间。
给定days与keep两个参数,一个vnode总的数据文件数为:keep/days。总的数据文件个数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10到100以内合适。基于这个原则,可以设置合理的days。 目前的版本,参数keep可以修改,但对于参数days,一但设置后,不可修改。
在每个数据文件里,一张表的数据是一块一块存储的。一张表可以有一到多个数据文件块。在一个文件块里,数据是列式存储的,占用的是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这样大大提高读取速度。文件块的大小由系统参数maxRows(每块最大记录条数)决定,缺省值为4096。这个值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定位具体时间段的数据的搜索时间会变长,影响读取速度;过小,数据块的索引太大,压缩效率偏低,也影响读取速度。
每个数据文件(.data结尾)都有一个对应的索引文件(.head结尾),该索引文件对每张表都有一数据块的摘要信息,记录了每个数据块在数据文件中的偏移量,数据的起止时间等信息,以帮助系统迅速定位需要查找的数据。每个数据文件还有一对应的last文件(.last结尾),该文件是为防止落盘时数据块碎片化而设计的。如果一张表落盘的记录条数没有达到系统配置参数minRows(每块最小记录条数),将被先存储到last文件,等下次落盘时,新落盘的记录将与last文件的记录进行合并,再写入数据文件。
数据写入磁盘时,根据系统配置参数comp决定是否压缩数据。TDengine提供了三种压缩选项:无压缩、一阶段压缩和两阶段压缩,分别对应comp值为0、1和2的情况。一阶段压缩根据数据的类型进行了相应的压缩,压缩算法包括delta-delta编码、simple 8B方法、zig-zag编码、LZ4等算法。二阶段压缩在一阶段压缩的基础上又用通用压缩算法进行了压缩,压缩率更高。
多级存储
在默认配置下,TDengine会将所有数据保存在/var/lib/taos目录下,而且每个vnode的数据文件保存在该目录下的不同目录。为扩大存储空间,尽量减少文件读取的瓶颈,提高数据吞吐率 TDengine可通过配置系统参数dataDir让多个挂载的硬盘被系统同时使用。除此之外,TDengine也提供了数据分级存储的功能,即根据数据文件的新老程度存储在不同的存储介质上。比如最新的数据存储在SSD上,超过一周的数据存储在本地硬盘上,超过4周的数据存储在网络存储设备上,这样来降低存储成本,而又保证高效的访问数据。数据在不同存储介质上的移动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对应用是完全透明的。数据的分级存储也是通过系统参数dataDir来配置。
dataDir的配置格式如下:
dataDir data_path [tier_level]
其中data_path为挂载点的文件夹路径,tier_level为介质存储等级。介质存储等级越高,盛放数据文件越老。同一存储等级可挂载多个硬盘,同一存储等级上的数据文件分布在该存储等级的所有硬盘上。TDengine最多支持3级存储,所以tier_level的取值为0、1和2。在配置dataDir时,必须存在且只有一个挂载路径不指定tier_level,称之为特殊挂载盘(路径)。该挂载路径默认为0级存储介质,且包含特殊文件链接,不可被移除,否则会对写入的数据产生毁灭性影响。
假设一物理节点有六个可挂载的硬盘/mnt/disk1、/mnt/disk2、…、/mnt/disk6,其中disk1和disk2需要被指定为0级存储介质,disk3和disk4为1级存储介质, disk5和disk6为2级存储介质。disk1为特殊挂载盘,则可在/etc/taos/taos.cfg中做如下配置:
dataDir /mnt/disk1/taos
dataDir /mnt/disk2/taos 0
dataDir /mnt/disk3/taos 1
dataDir /mnt/disk4/taos 1
dataDir /mnt/disk5/taos 2
dataDir /mnt/disk6/taos 2
挂载的盘也可以是非本地的网络盘,只要系统能访问即可。
注:多级存储功能仅企业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