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性能优化
在我们应用服务中,经常会出现cpu飚升的问题,通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go中我们会用pprof分析,然后查找到对应的服务,定位服务调用路,然后看cpu占用,进而优化程序.
但是在linux中我们是否也是也如此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需要先定位,然后根据cpu的性能指标去确定,然后优化.
在linux中我们使用的命令如top,vmstat,pidstat等都可以查下cpu的性能指标.
首先我们在确定优化的时候先要做的事情是:
- 确定性能的量化指标;
- 测试优化前的性能指标;
- 测试优化后的性能指标。
从操作上来说,多维度指标的选择、多性能问题的选择、多优化方法的选择,这三者都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下面我们看下要如何才能降低CPU使用率,提高CPU的并行处理能力。
应用程序优化
首先,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降低cpu使用率的最好方法当然是,排除所有不必要的工作,只保留最核心的逻辑。比如减少循环的层次,减少递归,减少动态内存分配等等。
但是我们的应用程序的性能优化也包括很多种方法。
- 编译器优化:很多编译器都会提供优化选项,适当优化开启它们,在编译阶段你就可以获得编译器的帮助,来提升性能。比如,gcc就提供了优化选项-o2,开启后会自动对应程序的代码进行优化。
- 算法优化:使用复杂度更低的算法,可以显著加快处理速度。比如,在数据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用O(nlogn)的排序算法(如快排,归并排序等),代替O(n^2)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插入排序等)
- 异步处理:使用异步处理,可以避免程序因为等待某个资源而一直阻塞,从而提升程序的并发处理能力。比如,把轮询替换为事件通知,就可以避免轮询耗费cpu的问题
- 多线程代替多进程:前面讲过,相对于进程的上下文切换,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并不切换进程地址空间,因此可以降低上下文切换的成本。
- 善用缓存:经常访问的数据或者计算过程中的步骤,可以放到内存中缓存起来,这样下次用时就能直接从内存中获取,加快程序的处理速度。
系统优化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优化CPU的运行,一方面要充分利用CPU缓存的本地性,加速缓存访问;
另一方面,就是要控制进出的CPU使用情况,减少进程间的相互影响。
系统优化的的方法主要是:
- CPU绑定:把进程绑定到一个或者多个cpu上,可以提高CPU缓存的命中率,减少跨cpu调度带来的上下文切换问题
- CPU独占:跟cpu绑定类似,进一步将CPU分组,并通过cpu亲和性机制为其分配进程。这样,这些cpu就由指定的进程独占,换句话说,不允许其他进程再来使用这些cpu
- 优先级调整:使用nice调整进程的优先级,正值调低优先级,负值调高优先级。在这里,适当降低非核心应用的优先级,增高核心应用的优先级,可以确保核心应用得到优先处理。
- 为进程设置资源限制:使用linux cgroups 来设置进程的CPU使用上限,可以防止由于某个应用自身的问题,而耗尽系统资源。
- 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优化:支持NUMA的处理器会被划分为多个node,每个node都有自己的本地内存空间。NUMA优化,其实就是让CPU尽可能只访问本地内存。
中断负载均衡:无论是软中断还是硬中断,它们的中断处理程序都可能会耗费大量的cpu。开启irqbalance
服务或者配置smp_affinity
,就可以把中断处理过程自动负载均衡到多个CPU上。
检查 Linux 服务器性能命令
通过执行以下命令,可以在 1 分钟内对系统资源使用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 uptime
- vmstat 1
- pidstat 1
- iostat -xz 1
- free -m
- sar -n DEV 1
- sar -n TCP,ETCP 1
- top
这里的一些命令需要安装 sysstat 包,有一些由 procps 包提供。
这些命令的输出,有助于快速定位性能瓶颈,检查出所有资源(CPU、内存、磁盘 IO 等)的利用率(utilization)、饱和度(saturation)和错误(error)度量,也就是所谓的 USE 方法。
uptime
可以快速查看机器的负载情况
> uptime
13:07:51 up 10 days, 1:23, 1 user, load average: 0.03, 0.06, 0.05
在 Linux 系统中,这些数据表示等待 CPU 资源的进程和阻塞在不可中断 IO 进程(进程状态为 D)的数量。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对系统资源使用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该命令的输出分别表示 1 分钟、5 分钟、15 分钟的平均负载情况。通过这三个数据,可以了解服务器负载是在趋于紧张还是区域缓解。如果 1 分钟平均负载很高,而 15 分钟平均负载很低,说明服务器正在命令高负载情况,需要进一步排查 CPU 资源都消耗在了哪里。反之,如果 15 分钟平均负载很高,1 分钟平均负载较低,则有可能是 CPU 资源紧张时刻已经过去。
通过上面的输出,可以看到最近 1 分钟的平均负载非常高,且远高于最近 15 分钟负载,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排查当前系统中有什么进程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vmstat
可以输出系统的核心指标
> vmstat 1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1 0 0 1471216 23776 13842736 0 0 31 22 3 1 1 0 99 0 0
0 0 0 1471224 23776 13842768 0 0 0 0 2106 3426 0 0 100 0 0
0 0 0 1471212 23776 13842768 0 0 0 0 3748 5788 0 0 100 0 0
0 0 0 1470976 23776 13842768 0 0 0 112 1812 3160 0 0 100 0 0
0 0 0 1470976 23776 13842768 0 0 0 0 1589 2646 0 0 100 0 0
0 0 0 1470720 23776 13842768 0 0 0 0 2030 3477 0 0 100 0 0
vmstat
后面跟的参数 1,表示每秒输出一次统计信息,表头提示了每一列的含义.
* r:等待在 CPU 资源的进程数。这个数据比平均负载更加能够体现 CPU 负载情况,数据中不包含等待 IO 的进程。如果这个数值大于机器 CPU 核数,那么机器的 CPU 资源已经饱和。
* free:系统可用内存数(以千字节为单位),如果剩余内存不足,也会导致系统性能问题。下文介绍到的 free 命令,可以更详细的了解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
* si, so:交换区写入和读取的数量。如果这个数据不为 0,说明系统已经在使用交换区(swap),机器物理内存已经不足。
* us, sy, id, wa, st:这些都代表了 CPU 时间的消耗,它们分别表示用户时间(user)、系统(内核)时间(sys)、空闲时间(idle)、IO 等待时间(wait)和被偷走的时间(stolen,一般被其他虚拟机消耗)。
这些 CPU 时间,可以让我们很快了解 CPU 是否出于繁忙状态。一般情况下,如果用户时间和系统时间相加非常大,CPU 出于忙于执行指令。如果 IO 等待时间很长,那么系统的瓶颈可能在磁盘 IO。
通过显示我们可以看到, 大量 CPU 时间消耗在用户态,也就是用户应用程序消耗了 CPU 时间。然而呢,这不一定是性能问题,需要结合 r 队列,一起去分析。
pidstat
输出进程的 CPU 占用率
> pidstat 1
Linux 3.10.0-957.21.3.el7.x86_64 (zqg-es-103) 06/26/2020 _x86_64_ (16 CPU)
01:14:27 PM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01:14:28 PM 0 10280 0.00 1.98 0.00 1.98 15 pidstat
01:14:28 PM 0 10421 0.00 0.99 0.00 0.99 3 kubelet
01:14:28 PM UID PID %usr %system %guest %CPU CPU Command
01:14:29 PM 0 1864 0.00 1.00 0.00 1.00 0 AliYunDun
01:14:29 PM 0 10280 1.00 1.00 0.00 2.00 15 pidstat
01:14:29 PM 0 10421 1.00 0.00 0.00 1.00 3 kubelet
pidstat 命令输出进程的 CPU 占用率,该命令会持续输出,并且不会覆盖之前的数据,可以方便观察系统动态。
iostat
命令主要用于查看机器磁盘IO情况
> iostat -xz 1
Linux 3.10.0-957.21.3.el7.x86_64 (zqg-es-103) 06/26/2020 _x86_64_ (16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0.52 0.00 0.30 0.10 0.00 99.08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
vda 0.31 20.86 13.59 5.54 297.44 255.46 57.82 0.17 13.31 2.10 40.80 0.31 0.59
vdb 1.13 1.70 15.29 0.96 190.26 94.81 35.09 0.07 4.66 3.58 21.91 0.24 0.39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0.06 0.00 0.06 0.00 0.00 99.87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
iostat 命令主要用于查看机器磁盘 IO 情况。
该命令详解:
* r/s, w/s, rkB/s, wkB/s:分别表示每秒读写次数和每秒读写数据量(千字节)。读写量过大,可能会引起性能问题。
* await:IO 操作的平均等待时间,单位是毫秒。这是应用程序在和磁盘交互时,需要消耗的时间,包括 IO 等待和实际操作的耗时。如果这个数值过大,可能是硬件设备遇到了瓶颈或者出现故障。
* avgqu-sz:向设备发出的请求平均数量。如果这个数值大于 1,可能是硬件设备已经饱和(部分前端硬件设备支持并行写入)。
* %util:设备利用率。这个数值表示设备的繁忙程度,经验值是如果超过 60,可能会影响 IO 性能(可以参照 IO 操作平均等待时间)。如果到达 100%,说明硬件设备已经饱和。
如果显示的是逻辑设备的数据,那么设备利用率不代表后端实际的硬件设备已经饱和。这里需要去注意的是,如果 IO 性能不理想,不代表这个应用程序性能会不好,可以利用诸如预读取、写缓存等策略提升应用性能。
free –m
可以查看系统内存的使用情况,-m 参数表示按照兆字节展示。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15883 895 1643 1 13344 10122
Swap: 0 0 0
上面显示的buff/cache
和 available
分别表示用于 IO 缓存的内存数,和用于文件系统页缓存的内存数。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行 -/+ buffers/cache
,看上去缓存占用了大量内存空间。
这是 Linux 系统的内存使用策略,尽可能的利用内存,如果应用程序需要内存,这部分内存会立即被回收并分配给应用程序。因此,这部分内存一般也被当成是可用内存。
如果可用内存非常少,系统可能会动用交换区(如果配置了的话),这样会增加 IO 开销(可以在 iostat 命令中提现),降低系统性能。
sar
可以查看网络设备的吞吐率也可以查看 TCP 连接状态
> sar -n DEV 1
Linux 3.10.0-957.21.3.el7.x86_64 (zqg-es-103) 06/26/2020 _x86_64_ (16 CPU)
01:22:12 PM IFACE rxpck/s txpck/s rxkB/s txkB/s rxcmp/s txcmp/s rxmcst/s
01:22:13 PM cni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22:13 PM eth0 12.00 6.00 10.53 1.08 0.00 0.00 0.00
01:22:13 PM lo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22:13 PM flannel.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1:22:13 PM docker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这里的sar
命令在这里可以查看网络设备的吞吐率。在排查性能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设备的吞吐量,判断网络设备是否已经饱和。
> sar -n TCP,ETCP 1
Linux 3.10.0-957.21.3.el7.x86_64 (zqg-es-103) 06/26/2020 _x86_64_ (16 CPU)
01:25:19 PM active/s passive/s iseg/s oseg/s
01:25:20 PM 0.00 1.00 10.00 10.00
01:25:19 PM atmptf/s estres/s retrans/s isegerr/s orsts/s
01:25:20 PM 0.00 0.00 0.00 0.00 0.00
01:25:20 PM active/s passive/s iseg/s oseg/s
01:25:21 PM 0.00 2.00 13.00 14.00
sar -n TCP,ETCP 1
命令在这里用于查看 TCP 连接状态,其中包括:
* active/s:每秒本地发起的 TCP 连接数,既通过 connect 调用创建的 TCP 连接;
* passive/s:每秒远程发起的 TCP 连接数,即通过 accept 调用创建的 TCP 连接;
* retrans/s:每秒 TCP 重传数量;
TCP 连接数可以用来判断性能问题是否由于建立了过多的连接,进一步可以判断是主动发起的连接,还是被动接受的连接。TCP 重传可能是因为网络环境恶劣,或者服务器压力过大导致丢包。
- top 查看系统性能
> top
top - 13:29:21 up 10 days, 1:45, 1 user, load average: 0.01, 0.03, 0.05
Tasks: 203 total, 1 running, 202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8 us, 0.8 sy, 0.0 ni, 98.5 id, 0.0 wa, 0.0 hi, 0.0 si, 0.0 st
KiB Mem : 16364560 total, 1690468 free, 815456 used, 12668636 buff/cache
KiB Swap: 0 total, 0 free, 0 used. 10366720 avail Mem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10421 root 20 0 2886472 90044 21044 S 12.5 0.6 48:42.38 kubelet
10226 root 20 0 3134876 90052 23376 S 6.2 0.6 25:54.14 dockerd
14281 root 20 0 162012 2300 1556 R 6.2 0.0 0:00.01 top
1 root 20 0 44608 4932 2536 S 0.0 0.0 3:22.54 systemd
2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80 kthreadd
3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4.29 ksoftirqd/0
5 root 0 -20 0 0 0 S 0.0 0.0 0:00.00 kworker/0:0H
7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3.51 migration/0
8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rcu_bh
9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6:32.59 rcu_sched
10 root 0 -20 0 0 0 S 0.0 0.0 0:00.00 lru-add-drain
top是一个综合的包括系统负载情况(uptime)、系统内存使用情况(free)、系统 CPU 使用情况(vmstat).
因此通过这个命令,可以相对全面的查看系统负载的来源。同时,top 命令支持排序,可以按照不同的列排序,方便查找出诸如内存占用最多的进程、CPU 占用率最高的进程等。
但是,top 命令相对于前面一些命令,输出是一个瞬间值,如果不持续盯着,可能会错过一些线索。这时可能需要暂停 top 命令刷新,来记录和比对数据。
性能工具
- 根据指标找工具
第一个维度,从 CPU 的性能指标出发。当你要查看某个性能指标时,要清楚知道哪些工具可以做到。
- 根据工具找指标
第二个维度,从工具出发。也就是当你已经安装了某个工具后,要知道这个工具能提供哪些指标。